校园餐案件成典型,你还见过哪些身边的腐败?

1月5日,在央视播出的电视专题片《反腐 为了人民》中,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小学(以下简称“七小”)原后勤主任戚世国出镜忏悔道:“扪心自问,(我)特别惭愧。”

2010年8月,吉林省高尔夫餐饮管理公司为与七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给予回扣方式对校内人员进行利益输送。2010年,该校执行的“校园餐”费标准是每人每餐8块钱。该公司和七小时任校长与时任后勤主任戚世国达成约定,每人每餐给两人各1毛钱回扣。2014年,“校园餐”费涨到了每人每餐12元,回扣增加到了每人每餐3毛钱。

从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9年多的时间里,该公司从学生餐费里克扣了70余万元用于单位行贿,其中戚世国受贿23万余元。

戚世国案并非个案。据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17日报道,多地纪委监委干部透露了他们查办的“校园餐”案例:有的校长临退休前利用“权力余温”与餐饮公司续签10年长约,引起了纪委监委注意,进而被查出其涉案100余万元;一所百年老校的党委书记与饭堂主任串通敛财……

值得注意的是,通报的“校园餐”案例中,除了学校领导,还出现了学校食堂采购员这样的普通人员。例如,2023年,湖北荆门钟祥市承天小学副校长周远国、食堂采购员郑鹏在负责该校食堂蔬菜采购工作中,为菜农许某友提供关照,并分别收受许某友给予的现金1500元、2000元。周远国、郑鹏为此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此外,县委书记也有可能成为“校园餐”利益链条上的一环。《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披露,国家监委派员查处湖南省隆回县两任县委书记(王永红、刘军)收受贿赂,放任不良商家将劣质米掺进学生营养餐等案件。

有媒体评论认为,学校食堂成腐败“重灾区”,也因行为大多呈小额、高频的特点,使内部监管难以“下狠手”,久而久之就滋生出更多的“蝇贪蚁腐”。同时,这类案例中,小到食堂采购员、财务管理,大到总务主任、校长,再到各校可能对接的多个供应商,校园食堂贪腐的方式繁多、隐蔽性强,也让外部监管力量不足以应对,难以及时触达“食堂贪腐”的病根。

观网小伙伴,你觉得“校园餐”腐败为何会成为治理难点?应该如何整治?你还见过哪些身边的腐败?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