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永远是存在的
【本文来自《我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基本没有家庭作业,下学后就是玩耍》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召公不语
那你们的条件还是太好了,七十年代时高中就能随便上。
我九十年代上的小学,教我们的教师基本都是初中、小学或者私塾水平(我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就是原私塾出来的),很多问题估计他们自己也搞不明白,就玩儿题海战术,作业写完了就对着答案批改。
题海战术到底多夸张呢?小学升初中考试,试卷里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是题海中的原题,我看一眼就直接把答案写上去了,我每科差不多都只花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答卷,而且这成绩在入学表彰时,排在全校第十二名,前十一名中,有八个是我的小学同学。
而到了初中考高中,其实更没时间,我们初中一共有六个班,每个班50人左右,中招考试时,成绩后的班大概能有10来个人考上高中,成绩稍差一些的班,可能就两三个人能考上高中。
最最与现在不同的是,当年高中也好、初中也好,出来的毕业生不是为“高考”做准备的。大学招生只在工农兵中招生,而且规定必须满足有两年及以上的实践经验。不得不说,“高考指挥棒”此时没有任何意义了,当然学生和家长在中学阶段就不卷了,学生成绩好坏没有任何意义了,学生学习也不存在任何动力和压力了。
但是,卷永远是存在的,只不过卷跑到农村、工厂、大学等等地方去了。有人千方百计躲避上山下乡,有人千方百计走后门招工招生征兵安排子女。这个时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同时教育教学质量已经不需要提高了。一些以前非常著名的重点高中里面小混混横行、一遍喧嚣处处皆是。能够混个顶替父母到工厂当个工人就是相当多的人的最大希望和幸福。到现在还有人在宣扬“给自己的子女找个铁饭碗就是最大的心愿”。是的,他的父母就是这样想的,他仍然这样想。可惜,时代早已天翻地覆,哪里的铁饭碗都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