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于冬:为什么不撤档?为什么对打一星如此生气?
“既然选择了这个档期就想到了竞争激烈,但没想到这么激烈”
文/庞宏波
“绝不撤档”。
大年初四的下午5点21分,博纳影业于冬发了一条朋友圈长文。唯一的一张配图是豆瓣四部大片的“亮评”截图。
于冬直指黑水,呼吁广大观众发生真实的声音。在最后,于冬提到《蛟龙行动》,绝不撤档!随后,“于冬 蛟龙行动绝不撤档”冲上微博热搜。
当天下午于冬还在重庆路演,在路演间隙独家专访了于冬。于冬依旧相信春节档赛道还很长,希望看过《红海行动》的一亿观众能够回来继续支持《蛟龙行动》。
“现在我们不是首选了,但我希望是二选。”
1
—再不说就没人说了,大家都投降吧—
“我们只想要一个公平,公平!”。
在之前的路演现场,于适就借角色的台词喊话“公平”。当时于冬表示:“豆瓣上打一分的都是黑水,希望影迷给我们一个公平。”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于冬选择了第二次发声。
“我下午发完以后很多同行给我鼓励,我也很感动。我的一点点声音也是代表很多同行发声,在我还有能力还有信心的时候,我希望还能为行业多做一些贡献吧。”
在冲上热搜后,对于冬的发声其实也是褒贬不一的,认为打“一星”的不光《蛟龙行动》一部电影。其实于冬的本意也并非只是为了《蛟龙行动》,而是整个春节档都深受“黑水”问题困扰。
“其实不光是黑我们一部电影,也给别的电影打一分。黑水是有组织的通过AI生成恶评,到处在各个平台发,这是正常的舆论环境吗?”
关于电影行业的“黑水”问题其实一直存在,但大部分时候业内都保持了“沉默”,一方面是没有任何人敢说完全可以“反流量而行”。另一方面在于观众对所谓“黑水”、所谓“恶意”也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所以“反黑水”一方面看如何“实锤”,另一方面也看电影本身的口碑。
去年也有影片选择报案处理,但实际立案难度非常大。尽管呼吁的力量有限,但于冬也只能呼吁。“我就希望真实的观众能够发声就可以了,而不是没有看片的情况下就恶意刷分、恶意差评。”
在春节档正式开战前,关于舆情其实我就已经提过。因为今年春节档的“舆情”绝非映前所谓那点“玄学”那么简单。
首先,今年春节档投资体量都非常大。虽然春节档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但是对于单片来说也有很大的回本压力。
其次,今年春节档粉丝效应非常明显。从流量明星到导演号召力再到IP续集本身的吸引力,在流量上也是“史上最强”。所以在这样的档期内,舆情有太多空间可以发挥。
最后,今年春节档实际上竞争非常惨烈。正式上映后《哪吒2》展现了超强的“虹吸效应”,票房占比一度占到大盘的近60%。但是这也意味着,在剩余40%的市场空间里会有非常惨烈的竞争。
对于《蛟龙行动》这样的重工业军事大片而言,其受众明显男性向。“其实从点映开始,就有很多大老爷们儿看。他们不爱在社交平台上说话,也不太爱玩手机,所谓打分他们可能连操作都不会,但他们也是我们的观众啊。”
进入到映后,正在各地奔波路演的于冬每场映后面对真实的观众给予的相对真实的反馈和在网络上电影黑水恶意谩骂的差评攻击,这种“分裂”让于冬更生气。
“我为什么很生气打一星?就是你冲这些专业电影人的态度,无论是演员还是导演的付出,加上我们1:1搭建的潜艇,这都不应该是一星的水平。关于电影好的不好的都可以提,但不是恶意谩骂甚至是人身攻击。所以我呼吁还电影人一个公平,不要让营销黑水伤了电影人的心。”
2
—要给院线一颗“定心丸”,绝不撤档—
春节档的赛道足够长。
关于《蛟龙行动》实际上有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挤春节档?为什么一开始落后?为什么选择不撤档?
关于定档春节,熟悉于冬的都知道博纳影业一直以来都是通过档期倒排制作周期。在2018年春节档前专访于冬的时候,于冬就详细介绍了博纳影业内容制作体系,基本上类似于好莱坞大制片厂制度,通过档期来倒排制作周期。
但过去疫情三年整个产业陷入到了严重的“片荒”,别说推行档期倒排制作周期,就连正常的档期布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于冬表示,《蛟龙行动》制作周期是三年,一开始就是按照2025年春节档进行准备的。根据猫眼专业版备案立项的信息显示,当时备案片名还叫《红海行动2:虎鲸行动》公示时间是2022年6月28日。
“今年春节档最大的特点是大家都是续集,所以竞争就要比往年春节都要激烈。从档期上来说有些影片其实是从别的档期移到了今年春节,有的影片是赶在今年春节上映。各家电影公司都希望拿出好的作品能够在今年春节档亮相吧,所以最终就赶巧成为了一个最拥挤的春节档。”
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蛟龙行动》会选择在今年春节档上映。
那么关于为什么《蛟龙行动》在今年春节档“掉队”,其实于冬还是指出了目前发行端面临的问题。
“平台有平台的优势,包括打分啊、想看指数啊。所以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那么对于我们传统的影视公司,传统发行和今天的平台发行相比起步就跟不上了。”
其实从预售开始,《蛟龙行动》就显得比较吃力。大年初一,《蛟龙行动》排片垫底、单日票房垫底,单日仅拿下7411万票房,票房占比4.1%。尽管大年初二排片微增到7.8%但是初三就下降到了6.8%,单日票房占比缩水到了2.8%。
尽管映前于冬就展现了超强的逆袭信心,但数据显示《蛟龙行动》的实际处境非常严峻。最终,大年初四于冬喊话“绝不撤档”实际上也是为了给院线一颗“定心丸”。
如果大家对2024年还有记忆,去年春节档一共定档8部影片,其中4部影片选择撤档。从春节开始到五一、暑期一直到贺岁,都有影片定档后再撤档。
“很多院线担心,我们现在排片还增加不上来是不是可能会撤档。因为如果影院已经排片了但我们选择撤档就涉及退票问题嘛。所以还是要给大家一颗定心丸,我相信还有很多观众没有进场。那些看过《哪吒2》、看过《唐探1900》的观众还会回来看我们这个电影。既然选择了这个档期,我就相信随着口碑的发酵观众还是会选择这个电影。我们现在不是首选了,但我希望是二选。”
3
—希望看过《红海行动》的一亿人能够支持《蛟龙行动》—
“我相信会逆袭,不用太担心。”
支撑于冬的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红海行动》。2018年,在当时主打“合家欢”喜剧的春节档,《红海行动》最终杀出重围逆袭夺冠。
2018年的大年初一,电影市场单日票房首次突破10亿大关。当时单日票房冠军是《捉妖记2》,票房占比达到了42.8%。而当时的《红海行动》仅仅排在第四位,单日票房1.23亿。但第二天,《红海行动》就逆袭《西游记女儿国》,在排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单日票房多出了5000万;大年初三,《红海行动》和第二名差距缩小到了1亿以内;大年初四,《红海行动》翻过《捉妖记2》上升到了亚军;大年初七超过《唐人街探案2》登顶单日票房冠军。
最终,电影累计票房36.52亿,总观影人次9299万。也正是因为《红海行动》逆袭的信心,于冬坚信《蛟龙行动》可以逆袭。
“我相信看过《红海行动》的观众对《蛟龙行动》一定不会失望,所以我就一个呼吁,希望看过《红海行动》的一亿观众能够支持《蛟龙行动》。”
如同部分观众所言,《蛟龙行动》的问题不仅仅是黑水的问题,也不光是排片的问题,普通观众对主旋律大片也有审美疲劳的问题。博纳影业过去几年时间里的确在不断升级,挑战自己,通过新的技术和理念去制作主旋律类型大片。而且和美国同类突出个人英雄主义的大片所不同,国产大片反复强调集体英雄主义,实际上也是在寻找自身的发展路径。
在此前多个公开场合,于冬都表示投资体量如此巨大的《蛟龙行动》未来几年都不会再有了。尽管这两年轻工业电影在市场叫好又叫座,但真正落地在整个产业身上,重工业电影、大制作电影是国产电影在和好莱坞竞争很重要的依靠。
尽管普通观众对这些看似所谓通过产业情怀进行“道德绑架”早就不再感冒,但是产业的发展需要的恰恰是情怀支撑下的执着。
在采访最后,谈到去年电影行业经历了无比低迷的一年,不少影视公司都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如果《蛟龙行动》结局是遗憾的,博纳影业如何应对。
于冬表示:既然发生了就勇敢面对,做到自己问心无愧就行。我们已经跌到这份上了还能跌到哪去,就坚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