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英语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它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上
【本文由“印加节度使”推荐,来自《AI时代了,还需要学英语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星辰回忆
其实吧学一个外语到几乎是各国教育都要求的。你得学个只少个基础,但是国内英语有时候太过度了,占用了大量人们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大多数人最后使用上还不如现在翻译器呢。所以英语本身应该进行分层,在通识教育里就是要降低比重,把数学提上去,变成语数两个主科,英语降一点和物化一样。
在专业领域直接设立专门的考试标准。总不能是一人生命所有人吃药的模式,想从事那些需要的人可以去卷。其他人只要过了一个差不多的线就行了。
恐怕大家对英语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做为交流工具的语言上。
不管我们发展到什么程度,始终都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始终都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借鉴不同的文化。
英语不应当仅仅看做一种交流工具,应该看做一种重要文化的载体。
以前学英语时老师总讲“Thingking in English”,就是不要用拼音注音,要直接用英语单词来代替汉语单词。但我以为它的真实意思应该是“象一个英国人那样思考”,要以英国人的政治、历史、宗教、文化、经济、哲学等等背景下的思维方式、逻辑思路、生活方式来看待问题、考虑问题。
无论我们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牢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万不可再现大清“除我之外皆蛮夷不屑一顾”的傲慢。
世界各种文明,无论处在什么阶段,都有观察、研究、交流、借鉴的价值。
从生物界看,任何物种的进化,都是通过和其他物种的基因交换,汰除、吸收,变异、适应,才能发展到更高的位阶。
所以,我觉得,高中以前英语的份额不应该变,以使少年时就能了解世界文化是多元的,莫让孩子以为世界只有中国,高考要增加更多其他语种的选择,让孩子知道世界真的很大很丰富。
但是,到了大学本科之后外语就不该再纳入各种考核,除非对这个专业来说外语是必须的,比如英美政治研究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