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神容易送神难——庇护于德国的叙利亚人何去何从?
■欧洲新媒矩阵 范轩
圣诞、新年都过完了!烟花易冷,世间寂寥,回归到柴米油盐方是人间十之八九的常态。
在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倒台数周后,德国仍然不知道如何对待生活在这里的叙利亚人。一方面,要尽快送走近十年来逃来这里寻求庇护的人;另一方面,有来自卫生、商界和酒店业的专家指出,迄今为止的“融合政策“是成功的,叙利亚劳动力的流失将对德国经济和服务业产生严重影响;如果冒然送走他们,又可能会让德国失去未来机会。
必须承认,叙利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其复杂性并没有被当今许多人正确理解。当叙利亚人率先讨论复杂的哲学和宗教问题,当时的欧洲人还在憨憨地喝着野蜂蜜。在叙利亚,基督教语言亚拉姆语和希伯来语一样流行,后来又是阿拉伯语和其他语言。叙利亚丰富的文化遗产像埃及、犹太、巴勒斯坦及两河两流国家一样,是一个古老文化根深蒂固的地区。面对这样的历史深度,欧洲人不应该轻率地认为自己的西方文化更优越。无论如何,将原始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定义为“叙利亚文化“是错误的;倘若如此,也正符合了德国选择党(AFD)的极右思想。
当然德国政客也会拨打自己的如意算盘,与德国有联系的近100万叙利亚人即便每人相当于1英镑,那么总合起来也是一笔可观财富。如果曾经在德国立足的医生、教师、技师和工程师,从德国回去参与叙利亚重建工作,对德国、叙利亚都是棒棒哒!
总体看来,欧洲人为了把叙利亚难民赶走,是真的下血本了,一方面要停止给叙利亚人庇护,一方面不惜花钱也要赶人。北欧某大款国家给予每个遣返的叙利亚人27000€补贴,德国也给每个人1000€。思路都是一样的:既然阿萨德不在了,你们就赶紧回去建设自己的国家吧!
当初阿萨德被赶走的时候,这些难民还在欧洲街头挥舞着国旗庆祝,转眼间自己也变成了被赶走的对象,不得不说是莫大讽刺。
老话儿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叙利亚难民也不傻,自己国家的状况他们自己心里最有数。与其拿钱回去坐吃山空、没准还会惨死街头,不如在安全、富裕的西欧长期混子日,老家回不回去也罢。
但欧洲人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撵人势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