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西方世界与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思想钢印

新款战斗机首飞了,076下水了。这些仅仅是一个缩影,中国很多领域正在逐渐从过去的追赶阶段,走到了前面已经没有人的开路阶段。

自1840年以来,已经过去了184年。如果按照25年一代人的话,这已经是七八代人了,足够形成一个牢固的思想钢印了。

这个思想钢印就是:中国没有科学技术创新能力,而只有模仿能力(更早的时候连模仿能力也没有),而这是被中国的社会制度、政治、文化、宗教、经济制度、人种、秦制……balabala……等等锁定的。只有“黄河流入蔚蓝色的大海”、“皈依文明世界”才能得到救赎,否则是绝对无法突破的。

不仅西方世界相信这一点,国内众多所谓“公共知识分子”作为“神谕的二传手”也自然而然接受了这样的理念,并就这个问题写下了汗牛充栋的论述。

这些人在潜意识里,在2024年末的今天,内心深处仍然是把科学技术和工程视作一种“奇技淫巧”——不过是意识形态的副产品而已。你如果泛泛地问他们“科技重不重要呀”,他们自然会说重要。但是一旦到了具体层面,他们立刻就恢复到了唯心主义状态:中国都没有西方的“自由民主”,怎么可能有科技创造力呢?永远跟不上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人家开源的,你只能照搬,不可能有创新的。

在他们的意识里,“模仿”和“创新”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模仿谁都能做,但“创新”是一种带有某种不可言说的“神性”的东西,那是神的领地。而神之所以是神,正是因为它的经书伟大。经书念对了,科技作为经书的副产品,就会源源不断从货架上长出来;如果不念神的经,那就永远跨越不了那条鸿沟,那是神和人的鸿沟。

再根本一些,就是在他们看来: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所以他们会说出“模仿技术容易,难的是模仿制度,所以会有后发劣势”这种话来。所以他们在看待中国的时候,哪怕N多实实在在的工程技术进步对社会也没多大用,和我月薪三千有什么关系。但是看待越南、阿根廷的时候,却又一下子变得极度容易,经济学家们制定几项制度,社会就能突飞猛进了。

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唯心史观”。

而更有意思的是,在过去几代人的时间里,如果能精心挑选史料的话,这套唯心史观似乎还真能和现实较好的拟合。你看人家美国为什么发达?因为美国制度好。为什么美国制度好?人家都这么发达了,制度肯定好啊。

连中国的对手们也相信了这一套,真的觉得自己是什么“山巅之城”、“昭昭天命”了。有种神性的东西保佑着美国和西方,那一定是上帝。所以他们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大家都是人,世界是物质的,只要符合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神的障碍阻止后来者赶上来。哪怕他和你人种不同、宗教不同、社会制度不同。

没有上帝,没有上帝保佑你,没有什么神性的意识形态。

模仿和创新之间没有一条清晰的线,二者可以是先后的,到一定高度之后可以是同时的,这是一个连续函数,不是分段函数。

甚至模仿恰恰是创新的先导,能模仿就一定能创新,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加上模仿之后出现的新的市场需求,这种转变就是自然会发生的。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很好理解,这甚至可以是常识,不需要学习什么政治学和经济学就能从常识推断出来。

当被唯心史观洗脑之后,学了这堆意识形态的东西之后,会比普通人更蠢。因为普通人还可以根据朴素的唯物主义来睁眼看路避坑。“知识分子”就只能对着经文喃喃自语“这儿没这个坑,都是幻觉,经书不会错的,往前走就行”。

直到现在,西方,也包括被西方先进的新闻传播学所影响的世界其他地方很多人还不愿意相信中国真的能制造出比白人更好的战斗机。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傲慢是什么呢,是脱离现实、脱离调查研究、脱离实际工作的唯心主义。

当然了,西方现在在有些领域还是残存着领先地位的,这套“蔚蓝色的大海才能有创新”的经文,想念的话还是可以再继续念下去的。但是这会构建起一个越来越高的认知堰塞湖——认知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会越来越大,堰塞湖总有一天会把积攒的势能释放出来,到时候冲击会更加猛烈。

对于中国自己来说也是如此。国内承平日久,经济发展之后不知道社会运转方式和规律的人、认为商品可以从货架上长出来的人、认为只要“发疯”“觉醒”就能靠自私自利而凭空从社会中挤压出利益的人,也正在获得更大的舆论话语权。他们的出现本身,倒是也符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愿我们能避开发展道路前方那个由唯心主义构建出的思想钢印,最终成功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本身也要靠发展来解决。用更新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去产生更新的上层建筑,这是我们与后两代人的使命。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