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到底成功在哪里?老外扔出了这些数据
教育话题,这是不少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议题之一。
老铁经常听到有人说:中国教育还是太落后,只知道死读书,应该向美国学习,多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培养社会精英人才。
然而,关于以上这一点,远在大洋彼岸的部分美国人却不这么看。
最近,老铁看到一则关于老外讨论中国教育的帖子,里面的观点和看法很有意思,今天整理出来给铁汁们看看。
Quincy Larson:
中国的教育体系造就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好的应试者。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参加高考,这是一项高风险的大学入学考试。
在中国,底层的生活和上层的生活的区别在于一个人的考试能力。
从很小的时候起,孩子们就被分成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课程的不同类别——所有这些都是通过一系列标准化测试完成的。
尽管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考试方面,中国15岁的孩子远远超过了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的同龄人。每隔三年,经合组织将对来自世界各地的15岁学生进行一项名为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的标准化测试。
2012年,他们终于决定测试中国大陆学生。结果令人震惊。
中国青少年不仅彻底打败了竞争对手,而且还在数学、阅读和科学这三个方面都获得了第一名。
中国与第二名国家的积分差距大致相当于第二名与第二十名的积分差距。
那么,中国人是如何变得如此擅长考试的呢?
他们一直擅长考试。(从古至今)
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通过一次考试才能把农民和贵族区分开来。公元605年,隋朝,中国政府正式建立了科举制度。
这些测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几乎对所有男性开放。因此,学者和农民都可以参加这些考试。如果他们通过了这项法案,他们就可以担任政府要职。
通过这个考试需要死记硬背大量的文学名著。
面对如此大的诱惑,很多人作弊就不足为奇了。在72小时的科举考试前,许多考生都会穿上特制的衣服——里面包裹着小抄。
中国古代填鸭式学习的传统在今天依然存在。中国中学生在课外补习班学习大量的数学、语文、英语以及任何他们可能要考的科目。
典型的中国高中生每天上学12小时,一周上学6天。那么星期天通常是半天。
他们在这段时间做什么?练习数学,熟记英语词汇,记住成千上万的公式,这些可能只有在我们不再随身携带谷歌、维基百科或Wolfram Alpha的未来才有用。
但对这些中国人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没有通过这些测试,你最终将在工厂打工。更糟的是,在贫瘠的农村乡下务农。
在中国以外的地方,中国学生的这项技能也是非常有用的。从中国来美国的国际学生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而且他们的比例还在增长。
获得美国顶尖大学的入学资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准化考试的成绩。尽管我们认为平均绩点和课外活动很重要,标准化考试仍然是筛选申请者最简单、最客观的方法。
因此,中国人在常青藤盟校和竞争激烈的研究生项目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的教育体制是超竞争的本质。
在一个分层的大学体系中,数以亿计的学生在争夺稀缺的座位,而精彩的生活和糟糕的生活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在于你挤得比同龄人多的能力。
这一制度实际上确保了中国学生在任何标准化考试中都能超过其他国家的学生。
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批评中国的教育体系,但它培养出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好的应试者。在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界里,这种技能确实很有用。
Godfree Roberts:
上图是2015年PISA统计的人均GDPvs科学得分的排名情况。
正如这张图表显示的那样,中国的应试教育是成功的。除了聪明的越南人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产出比超过了中国人,其它地区均没有超过中国,要知道香港和新加坡的教育投入分别是中国的两倍和三倍。美国也没有出现在这张图表中,因为尽管美国在每个学生身上的花费比其他国家都要多,但美国学生的成绩却出人意料,排在第44位。
中国教育教会学生学会尊重。许多西方学校(德国是个例外)都不教这门课,但没有它,孩子们就无法在情感上成熟。没有天生的谦逊,你永远学不到任何东西。中国孩子看到他们的父母的谦逊,当他们遇到老师,学会在他们面前谦虚,他们的父母,祖父母和其他成年人。
中国教育也承担着孩子掌握学科的责任。在2009年的PISA测试中,上海打败了世界,因为他们的老师决定绝不让一个孩子失败。他们采纳了这句格言:“没有坏学生,只是坏老师”。结果是惊人的,上海的做法迅速蔓延到中国的学校系统,甚至英国今年也拨出了4000万美元的预算来学习上海的做法。
中国教育同样具有挑战性。孩子们需要不断的挑战才能成为成熟的人。中国的教育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潜能,并教会他们在人生早期勤奋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孩子从未上过的一课。它会伤害他们吗?在你下定决心之前,先读读蔡美儿的《虎妈战歌》。
她给孩子们施加了难以想象的压力,但他们却快乐成功地成长起来,热情地回忆他们的童年。孩子们可以应对比西方体制更多的挑战。中国的教育体系就是这样。
Robin Daverman:
这是世界上最公平的教育体系。所有的学校都使用同样的教材学习(部分地区不是),使用同样的学习辅助工具,每年高考都只有9个科目。测试结果以“双盲”方式评分,并在全国范围内公布。随后,各大学将公布“入学门槛考试分数”。如果你的分数高于这个分数,你就被录取了。否则,你就出局了。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在高考中,所有得分超过阈值的人都将被录取,低于分数线以下所有人将被拒绝。没有例外。
是的,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等——富裕家庭的孩子可能有家教的优势,有更多的课外活动,比如体育和音乐,接触名人等等,但即便他们在考试中只比录取标准低一分,报考的大学也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同样,一个穷学生可能除了自己的勤奋之外一无所有,但是如果他的分数超过了入学门槛,他就被录取了。如果他真的很穷,学校会支付一切费用——学费、食宿费、食物等等。
其结果是,有很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年轻人进入了好大学,找到了理想的工作。然后他们往往就成了约会场上的“猎物”,有时他们的另一半只有在他们结婚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的家庭是多么的贫穷。然后他们陷入了一些麻烦,嗯,因为两者不同的期望,生活方式等等。这种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它诞生了一种关于“凤凰男”的流行说法。
2012年经合组织(OECD)的一项研究考察了来自社会经济背景最低25%的学生的PISA分数。如果他们在前四分之一的考生中表现优异,就会被归类为“适应力强”。看看中国的表现吧:
到2014年,即使是中国15岁学生中最穷的10%,他们的数学成绩也超过了经合组织10个国家中最优秀的学生。中国最穷的学生打败了我们最好的学生。
嗯,这并不奇怪,毕竟所有的中国学生的大脑计算67 x 84这样的题目比电脑还快!
这在中国并不新鲜。如果你看看自唐朝(公元800年)以来中国著名的政府官员的背景,你会发现他们大多出身贫寒和中产阶级。因此,1200多年来,教育一直是社会向上流动的最大推动力,因为它始终遵循以下规则:
全国统一的教材;
全国统一的测试;
双盲得分;
排除所有其他条件;
中国人日夜都在抱怨他们的高考制度,但如果你把他们扔进美国的高考制度,他们会得心脏病。
什么,你需要名人的推荐信?一个能给学校捐500万美元的有钱爸爸?
Amina mary: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的10个简单事实
从中国的长城到大熊猫,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着独特而古老的文化。
在期待我们关于中国学生在国际大学寻找什么的报道之前,这里有10个你可能不知道的关于中国的快速事实。
1.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一。仅就人数而言,它就是领头羊,拥有约3700万名学生。
2. 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的国立大学,目前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名第41位,在亚洲大学排名第7位。
3.中国是亚洲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地。
4. 中国的留学生人数也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有70万中国公民在海外学习。
5. 由于普遍存在的公共部门至上的观念,与国有大学相比,私立大学往往被认为水平不高。
6.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死记硬背技术占主导地位。许多学者认为,尽管它在标准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它会阻碍创造性和分析性思维。因此,学生可能无法发展大学水平所需的解决问题的技能。但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他们开始远离这种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
7. 独生子女政策被认为有助于中国更多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因为传统上重男轻女。
有一些争论认为,该政策的结束可能会导致接受高等教育的妇女人数下降。
8.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项强制性内容,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2015年,教育部长袁贵仁敦促大学控制“传播西方价值观”的教科书的使用。批评者认为,一个公开思考、辩论和讨论不同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教育体系,是创建世界级大学体系的唯一途径。
9. 尽管如此,中国总理最近还是呼吁加强大学自治。尽管中国在发展高等教育体系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担心,缺乏自由阻碍了以合作为基础的研究。
10. 由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中国大学的排名正在缓慢上升。清华大学是今年中国排名最高的大学,在三年内上升了15位以上;在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它排名第25位。
Jessica Bolin:
中国的教育体系可以非常迅速的让学生识字,这让我难以置信。你需要认识成千上万个汉字才能读懂中文,每个汉字可以组合成成千上万个不同的单词。即便如此,中国大多数人都识字,即使是在农村地区,10亿多人口中91%的人至少知道1500至2000个汉字。
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共产主义国家掌权前文盲盛行的国家。
老实说,中国人民的识字率是其教育体系的最高成就。
Anonymous
中国教育最大的特点便是他们对数学的重视。
孩子们把很多精力放在数学上。是的,孩子们可能会抱怨数学,但这种策略对中国经济有好处。毕竟,科学、工程和技术很重要。一个国家的繁荣不能依赖银行业。
他们强调教育。几乎每个人都尊重知识分子。即使是穷人中最穷的人也认识到他们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这与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美国,许多社区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业,青少年称课堂表现好的学生为“书呆子”。
大学学费低。是的,这是非常正确的。尽管学费对一些人来说可能仍然过高,但与美国相比,大学教育并不是那么难以负担。(政府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资金或低息贷款——其宗旨是“不让任何人因为大学学费而受到阻碍”)。例如,清华大学本科生的学费仅为每年6千日元(约1千美元)(根据2016年QS2016,清华是中国顶尖大学,排名世界前25名,与伯克利、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布朗大学等大学持平或更高)。政府对大学的资助很大。削减公立学校的经费在美国屡见不鲜,但在中国却几乎闻所未闻。
编辑:老实说,我很担心美国的教育。大学学费高。减少资金。糟糕的公立学校(尽管也有一些好学校)。青少年不喜欢学习,反智主义盛行,人们相信疯狂的东西,我的天啊。
Godfree Roberts:
在高中阶段,中国已经与美国和欧洲持平或领先。中国最好的公共教育体系,如上海和山东的,领先于任何西方体系至少三年。
最近,我听一个朋友说道:“我最近在准备SAT测试,我的老师总是说,一个中国的学生数学没有800分,不能叫一个中国的学生。大多数西方的标准化考试,比如SAT数学考试,对中国学生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中国的大学正在进入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最近提名清华大学工程学院(Tsinghua University 's School of Engineering)为全球最佳大学。
根据日本科学技术厅的研究,中国现在是八个核心科学领域中四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与美国持平。每个领域最多参考研究的前10%,并确定了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中国或日本有关联的作者的数量。
中国在计算机科学、数学、材料科学和工程方面排名第一。美国另一方面,他在物理学、环境与地球科学、基础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正在物理学领域迅速迎头赶上,美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正在斥资60多亿美元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这可能使中国处于粒子物理学的前沿。
在应用科学和技术,中国在各个领域领先于世界的土木工程,制造,超级计算机,语音识别,Graphenics,钍,卵石床反应堆,基因组学、热发电、量子通信网络,反潜导弹,在轨卫星加油,被动阵列雷达、超材料,高光谱成像、纳米技术、特高压输电,电动汽车,高速铁路,Radiotelescopy,所有领域的可持续能源研究和制造,卫星量子通信,极有可能,高超音速太空武器。
从现在到2027年,中国的GDP将翻一番,教育和研究支出也将翻一番。我预测,以其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30年,中国将在教育、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各个方面引领世界所有人。
dawei chen:
中国的精英教育已经与大多数西方国家不相上下。
这里的教育比大多数“发达”国家都便宜。直到九年级,所有的学费都由国家负担。大学本科的学费一般在每年2000美元以下,与英美相比非常便宜。
如果你看一下亚洲大学的排名,你会发现大多数都在中国。根据这份排名,前25名中有12名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
与西方相比,这里的好大学更具竞争力,因为人口众多,数量有限。因此,许多人在别处寻求“精英教育”。
哈佛大学本科的录取率为5.4%,而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录取率约为0.05%。
对中国来说,更大的问题是“数量”,而不是质量。
中国大学和其他大多数非英语国家面临的另一个障碍是,目前顶尖的研究和出版物通常都是英文的。在实验室里,我现在兼职工作,例如,每个人(出生和长大的中国人)都需要流利的英语读写能力。你知道这有多难吗?想象一下,现在所有的英国和美国机构都必须用中文出版任何东西。如果没有语言障碍,许多非英语国家的大学将在全球排名中名列前茅。简单地说,他们就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更多的研究成果。我最近查了一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在全球大学排名上都很有竞争力,但仍然落后于英语国家。
结语:
以上就是部分美国网友对中国教育的看法,可以明确一点的是,这些网友对中国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不再抱有以往肤浅的观点进行无脑的批判。
其实,近两年中国教育的成功已经引起了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的注意,最明显的就是英国。
英国政府前大臣迈克尔·戈夫在担任教育大臣时曾直言,英国要么“开始像中国人一样努力,要么很快就要为中国人打工了”。
英国《金融时报》更是这样写道,在许多人看来,解决方案其实很简单:无论他们做什么,我们照做就是。
2017年7月,有媒体称英国8千所小学将获拨款,用以实行中国所使用的数学教学法——熟练掌握法。汉普郡的一所中学还做了实验,将部分学生交给一群中国教师,看他们能否提高英国学生的成绩。
英国广播公司(BBC)跟拍了这一过程,纪录片名为《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另外据悉,去年下半年秋天伦敦将开设第一所英汉双语的私立预备学校。
在许多西方中产阶层父母心中,严格的中国式教育已经成了他们神话。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被自由的西方教育耽误了,面临无力与勤奋的中国同龄人竞争的风险。
我想,未来可能真的是中国教育的天下。
80年代中美“蜜月期”过去后,相继发生了“93年银河号事件”,“97年台海危机事件”“99年南联盟大使馆事件”,一直到如今的贸易战,美国仿佛盯上了中国搞,有人说,这是中国太高调了,好像是中国“咎由自取”,那么,中国到底是如何被美国盯上的?中国如果一直听美国的话,现在会是怎样?别走开,铁血军事,明日开讲!
铁血军事,不打官腔,态度鲜明,客观理性。在这里,了解大国的权谋斗争;在这里,见识武器真正的威力;在这里,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