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如何实现因地制宜?

500

(来源:图虫创意)

作者 | 1/6图片工作室

01

新质生产力三问

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谈新质生产力,有的城市大刀阔斧、有的城市踟蹰不前、有的城市迅速布局、也有的城市四顾迷茫。

新质生产力确实是全国全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但讨论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之前,我们仍需回答几个关键问题,只有统一了共识,才能以正确的方向推进新质生产力。

问题一:新质生产力只是产业发达地区的选项,与欠发达地区无关?

错!不能因为欠发达就不发展,正因为欠发达才更应该发展。

有一种声音认为,新质生产力需要有发达的产业基础才能做起来,否则是难以发展的,因此产业欠发达地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大潮无缘——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

新质生产力的风潮不仅席卷沿海发达地区,

也在向中西部地区快速推进

(来源:图虫创意)

500

新质生产力不是静态的现状,而是动态的趋势;不是短期的潮流,而是长期的目标;不是产业基础的分级,而是发展质量的提升。

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否,无关产业基础是否发达,不需要有所谓的产业基础的门槛或入场券。作为一种趋势与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恰恰是为了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

不仅产业基础发达的地区要做,产业欠发达地区更要做,从而才能通过高质量发展,摆脱欠发达的面貌。现状的欠发达,正是因为没有赶上上一次新质生产力的浪潮,而这一次,需要快速跟上,避免再度掉队。

新疆的新能源设施集群。

即便是曾经的欠发达地区,

也可以在新质生产力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来源:图虫创意)

500

问题二:新质生产力是指那些高端、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为主的地区与此没关系、也做不来?

错!新质生产力也同样包括传统产业。一个「新」字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很多地方存在只抓新产业,放弃旧产业,把新质狭窄的理解成新兴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把握和理解其哲学内涵——一种动态的趋势与方向,更是一种「向新求变,向质求强」的过程。

全球有很多旧产业走向凋零,

新产业却迟迟没有发展起来,

从而导致城市衰落的例子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500

事实上,所有高端、先进的新兴产业,都离不开庞大且稳定的传统产业支撑。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今风靡全球,背后离不开矿业、冶金业、铸造业这些典型的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他们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实现了整体的产业升级。

因此「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反之,新兴产业如果拘泥于传统的发展模式,也难以成为新质生产力。因此,新质生产力就像是一种工具,或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这就带来了下面的第三个问题。

新能源汽车产业今天的成绩,

离不开中国过去几十年来重工业领域打下的扎实基础

(来源:图虫创意)

500

问题三:新质生产力只是个新帽子,发展方式换汤不换药?

错!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个新概念,更是个新思维,新方法论。

「新质生产力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有些地方认为,新质生产力就是个名头、好听的新口号,拿来往旧的口号前一套,只需变成「XX新质生产力」,然后还是继续按照以前的思维招商、发展经济,这样做的话就难免错过时代的浪潮。

「新质」意味着先进的生产力及其组织形态,绝不只是招商清单的更新,更应该是一种发展思维的更新与升级。想要摆脱「不知新质生产力与过去有何不同,也不知从何下手」的困境,就需要以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指导产业思维、城市理念,进而升级工作方式。

那么什么才是新质生产力的新思维?

02

新质生产力新在哪里?

人类历史上每一个重大的生产力升级进程,都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爆发,谁能跟上当代的新质生产力,谁就能引领那个时代的发展。

大航海时代孕育了「公司」「股份」等商业组织模式,极大激发了当时的探险及利益划分,与大航海的产业形态相适应;

而来到了工业革命以后,对人工的海量需求,孕育了流水线、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形式,手工小作坊被替代,集结了大量工人的城市也空前扩张,反过来继续促进工业的发展。

可见,每个时代的新质生产力,都源自当时先进产业的本质需求。

城市,作为人类的聚落,

在近现代几百年实现了迅猛扩张,

这离不开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组织形态的变革要求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500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新质生产力给出的描述说,「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那么今天的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什么呢?——科技!

当今的新质生产力时代,就是科技时代。

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也强调了「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因此,只有深刻把握科技时代的产业发展特点,深度理解科技创新的逻辑,才有可能做好新质生产力。

武汉光谷。

作为中部地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地区,

对科技带动产业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来源:图虫创意)

500

除了舆论中常提到的新创新体制、新人才培养机制、新原创技术等方面以外,在这里要另外强调 「两个新」:

1. 新思维

新质生产力要求我们,必须从重工业思维转向科技思维。

长期以来,我们适应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大工业生产思维,并以此来思考产业发展。在重工业时代,强调产量、强调封闭。一个领域中,我们首先要实现填补生产空白,进而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深山中的巨型工厂或一个独立的园区就能担当重任。

独立的巨型工厂是重工业时代的特征

(来源:图虫创意)

500

但在科技时代,逻辑就完全不同了,强调的重点则是「从产量到质量,从独享到共享」。这就要求生产力各环节的极致专业化、高效率、泛交流。这就引出了下面的第二个「新」。

科技时代,工厂即是园区,园区即是工厂,

交流感愈强,生产效率愈高

500

2. 新要素

科技创新是有要素的。这些要素不仅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及数据等实体要素,还包括创新精神等虚拟要素。创新要素的整合效率,是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全要素生产率想要实现大幅提升,就要求要素整合极致细分,极致专业,极致高效。而这,也符合全球化大分工愈加深入、垂直的时代背景。想要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有两方面:

▍要素升级

产业分工是科技时代的主题。全球化的大分工大协作,只会更加专业化细分,高效,专业。因此,要素的创新升级越来越重要,如数据的优化、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政策的丰富度,甚至区位以及基础设施的提升等,都属于要素的升级。

过去40年来,关键要素往往是廉价的土地以及税收的优惠,只要这两个要素给够了,就不怕招不来产业。

然而经过了野蛮生长与全球竞争的洗礼后,曾经的关键要素已经再难带来产业的竞争优势,「在合适的地方发展合适的产业」正在成为要素升级的重要表现。

珠三角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深度参与全球大分工,

成为了全球产业链分工的重要一环,

内部也实现了各有专长的分工体系

(来源:图虫创意)

500

▍技术叠加

科技时代下,创新的逻辑越来越倾向于「混搭」,交流变得比任何时代都重要。

现在的任何前沿科学领域,都难以一己之力攻克科学难关,集合多个领域、学科的专业人才,通过频繁地「碰撞」,才有可能碰出新技术的「火花」。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词是跨学科,单一领域研究所孤悬深山老林式的「隐居式创新」,也变成了叠加多领域人才的「积木式创新」。

这样一来,技术不再只是行业内或专业内独享,而是在各行业间平移、流转,随之而来的就是全国、全球范围内,「逐创新要素而动」的快速、频繁的各式技术转移。

近年来涌现的多个「科学城」,

即是将创新元素聚集、再混搭、碰撞的空间形态

(来源:图虫创意)

500

科技时代的新质生产力,要素升级是增长的动力,技术叠加是增长的方式,要素升级+技术叠加,带来的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创新要素统筹能力的考验。

然而面对这场纷繁复杂的时代淘汰赛,不少城市却充满着犹豫与迷茫,迷茫就来自于不知如何加入这场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也就是说,找不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切口和抓手。

03

因地制宜

新质生产力的通用答案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作出的重要论述。同时也写进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

因地制宜,是几乎每个地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通用原则,也是地方最容易找到的发展抓手。

因地制宜,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论。由于当今全球产业大分工的现实,更加细化、极化、专业化的大分工格局一定会到来。

而我国的基础优势不能只有全产业链,更要通过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提升产业能力,尤其要发挥广袤国土下的「全气候,全地形,富人文,富生态」的优势。

「全气候」是我国重要的场景优势,

对于农业、新型制造业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场景作用。

如高铁在不同气候区的运行,

新能源汽车电池在不同气候下的表现等。

(来源:图虫创意)

500

因地制宜,也是一种最基本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全球创新能力高竞争压力下,让每一个地方都能发挥自身最大的「特长」,真正「赢在起跑线上」,避免了同质化竞争下没有赢家的惨烈局面。

那么,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呢?各地条件千差万别,本文聚焦于发现在地化的要素资源,并不涉及相关的体制机制等问题。从在地条件与技术方式两个层面,为您简析「因的是什么地」「制的是什么宜」。

以「沙县小吃」闻名的沙县

正在以科技赋能传统小吃产业走向新质生产力

(来源:图虫创意)

500

1. 如何「因地」

在地的特色资源要素是因地制宜方法论的核心,大致可以分成地理和人文两方面:

地理资源要素:地理条件包罗万象,比较常见的包括地貌地质、水文地形、气候、动植物、区位、矿产资源等。

人文资源要素:人文条件更加千差万别,比如历史、传说、歌曲、文学、艺术、饮食、建筑、传统技能、产业基础、本地人才,乃至本地优势技术等。

矿产资源是最常见的在地资源要素

(来源:图虫创意)

500

虽然在地资源要素众多,但现实中,最常见也最容易与新质生产力产生密切关系的要素,通常需要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便于资产化。不论是地理还是人文角度,只要具备能够便利成为产业链一环、或者能够有效为产业实现降本增效的环境资源,都属于这个范畴。

二是便于转换产业赛道。根据时代的发展,产业逻辑在不停地变化,资源要素的产业化机遇就会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要想发现资源要素的产业价值,就需要把握时代的特征,以及产业内在趋势,才能为本地资源要素指明产业方向,甚至作出前瞻预判。

产业的逻辑不同,会导致资源要素的价值不同。

就像内蒙古高原常年的凛冽大风,

如今成为了风能产业的最爱。

(来源:图虫创意)

500

因此,我们发现环境、区位、人才、技术、产业基础等是新质生产力最「喜欢」的在地资源要素。具备这些资源要素的地方,就等于手中握着切入新质生产力赛道的钥匙。但要如何开启这些资源要素的价值呢?

2. 如何「制宜」

能够开启资源要素价值的,就是技术的助力。

在产业发展史上,技术并非静态不动的,而是在区域间、行业间、人才之间频繁流动,以多种形式与特色资源结合,最终诞生伟大的生产力。目前较为常看到的有三种形式,技术迁移,技术平移和技术跃升。

如今的东南亚地区,

正因贸易壁垒、地理区位、人力资源与成本等优势,

成为了众多产业与技术的流入地。

(来源:图虫创意)

500

★ 技术迁移,通俗来讲主要指技术资源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可以是区域也可以是组织,通常是由高水平向低水平的迁移,或是由丰富向缺乏的迁移。

★ 技术平移,通常指将某种技术从一个应用领域转移到另一个应用领域。与技术迁移强调地点的转移不同的是,技术平移强调应用层面的转移。如果说技术迁移是「换地方」,那么技术平移就可以理解为「换用途」。

★ 技术跃升,这里主要指通过技术攻关实现的科技突破,从而实现的过去不曾拥有的技术能力或未曾达到的技术水平。

广东茂名高新区。

通过引进大湾区突破的「卡脖子」技术并落地生产线,

成为「技术跃升-技术迁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范

(来源:图虫创意)

500

技术之所以会产生多样化的流动形式,关键在于技术需要寻找优秀的资源要素相结合,这是技术规律也是产业的规律。最终,在地资源要素通过与技术的叠加,才可以实现因地制宜的新质生产力。

而拥有在地特色资源要素的地方,想要发挥出「因地制宜」的产业潜力,就必须要寻找、吸引到技术的落地。

因此,不同的资源要素与技术结合的路径就非常重要。

3. 要素+技术如何匹配?

「我们这里呀,好山好水!冬暖夏凉!好得很呐!」「这疙瘩,要啥没啥,就煤矿老多了!」……

不管是你平时到处去旅游,还是我们平时的市调,类似这样的当地人「吐槽」比比皆是,可以说,在「埋汰本地现状」方面,全国大多数地方都一个样,尤其是对本地某项资源的自豪感与经济发展的无力感相结合时,这种「吐槽」就显得更为真实。

张家口以往被人遗忘的山林,

如今成为了冰雪经济的主阵地

(来源:图虫创意)

500

问题出在哪里?——资源要素,必须要能吸引到技术,才能发挥价值。

可以说,那些手握优势资源要素的地方,只要能读懂当今时代产业趋势,那么对自身发展路径的认知就会更加清晰——这些地方中,藏着成百上千个新质生产力的宝藏!

下面,可以结合这个简单的模型,寻找不同资源要素基础的地方吸引技术落地的路径。谈不上能对号入座,但希望能引导藏在中国大地上的众多宝藏资源得以「走上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潮头」。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素·技术匹配模型

500

由此模型可见,资源要素吸引技术的前提,是要明确要素本身的产业价值所在,并以资源资产化的思维,才能引来技术的落地。

▍环境资源化

环境资源要素具有特色化优势的地方是非常多的,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类型。

因此,首要明确的是环境资源要素,需要以「资源化」的思维寻找可落地产业。其次要明确的是,自身的环境资源要素,在当今时代产业浪潮中,是否具有资源化的价值。不妨举几个例子作为参考。

低碳绿色、智能化是当今及未来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方向之一,随之而来的新能源及数据产业发展迅猛。有些地方在这一波新产业浪潮伊始,就对自身资源和产业特征作出了判断,通过新质生产力实现了逆袭改命。

如贵州,早在2013年就对发展大数据产业做出了判断与决心,敏锐地将自身喀斯特地貌带来的凉爽气候、稳定的地质、电力的丰富等条件,对齐了大数据产业高效用电的需求,实现了在地环境的资源化过程。

贵阳,已经将大数据产业刻入了发展的基因

(来源:图虫创意)

500

其实当时在国际上已经出现了类似的产业趋势——谷歌等大厂深入北极圈深海寻找设置大数据中心的地点、挪威作为水电丰富的国家已经走上了「电力密集型产业」高端化的倾向等等,如果能够跟踪并理解这些产业信息的内涵,则一定能判断出未来要素·技术的结合点。

同样的例子也在宁夏银川上演。近些年来利用自身临近沙漠戈壁的特点,将曾经不利的环境条件,捆绑到新能源产业的赛道上,如今银川聚集了大量新能源企业,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广大西部地区

往往是日照资源与风能资源的双重富集地,

在未来的新能源产业领域还有巨大发展潜力

500

500

与此同时,那些曾经搭上了时代浪潮却在当下陷入「资源诅咒」的城市,又当如何应对呢?

全国人民都知道一个「房价最低的城市」——鹤岗,但这又是煤矿资源陷入低谷所导致的结果。

事实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鹤岗如今正在重新利用煤矿资源,持续发力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目前负极材料用天然石墨原料占全国80%以上,石墨精粉产量也超过三分之一。

鹤岗市

(来源:图虫创意)

500

我们平时听惯了鲁尔区通过城市更新与工业旅游的转型故事、还有疯狂负债讲文旅故事的「夕张夫妻」等煤城转型例子。但像是鹤岗这样在实体制造业,尤其是新兴未来产业方面,基于本土特色资源发力转型的例子反倒更有价值。

更何况,不仅鹤岗,目前国内还有着一大批曾经的「煤都」们,都走在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转型之路上。如鹤壁,从煤炭焦炼技术突破实现了新材料产业的爆发,甚至聚集了庞大的卫星制造产业。

鹤壁市

(来源:图虫创意)

500

有人可能会问,家里没矿怎么办?没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的山林湖草,同样是特色资源。

日本滋贺县坐拥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作为关西地区,尤其是日本古都京都市的母亲湖和水源地,这里曾经面临着琵琶湖富营养化和生物减少的危机,而且琵琶湖作为世界最深的湖泊之一,流入河流多,流出河流仅有淀川一条河,水体自然更新时间极为漫长,更导致污染的加剧。

此后几十年中,当地依托对湖水高于国家标准的严格整治,逐渐培育起了水净化产业体系,并最终通过“膜技术”孕育出了如今的新材料产业世界巨头——东丽公司。

500

可见,环境作为资源,不仅是产业的“原材料”,还可以是“应用场”。

▍区位枢纽化

区位优势也是常见的特色要素,有时不得不说,好资源不如好位置。区位要素优势想要发挥出来,离不开一个原则,就是枢纽化。枢纽化的领域可以很宽泛,但最终目的都是实现成为某一细分领域的交通枢纽,从而带动新质生产力的聚集。

区位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转换,因此,判断区位条件具备何种优势时,也需要深度理解当今的产业趋势才行。

如工业革命早期,通往美洲大陆的航线是主要贸易通道,由此带来的位居不列颠岛西岸沿海城市纷纷崛起,面对欧洲大陆的东岸传统强市们陷入沉寂,「利物浦超越伦敦」一度甚嚣尘上,这就是时代特点影响下的区位动态变化。

利物浦,随着大航海时代兴起,

又随着大航海时代结束而没落,

区位优势在百年间发生转换

500

这就带来了一种思考,对于区位要素来讲,优势一定是特点,特点不一定是优势。

作为全局判断者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不可执着于某种区位特色,当始终难以将其转变成产业吸引力时,就该想想,「我的区位特色」是否还符合当今的产业趋势,否则,就要迅速转换赛道!

类似的例子也很多。如比利时城市列日,作为一座内陆城市,在对出海口趋之若鹜的比利时,并不具备区位上的传统优势。但当全球化、互联网、跨境电商等新趋势结合起来时,列日居于西欧中央的区位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由于列日机场300公里半径内涵盖了欧盟60%GDP与7成以上的物流,如今成为了涵盖空运、铁路、陆路等多式联运的e-hube物流枢纽,因跨境电商带来的货运量已经攀升到欧洲第六位。

比利时列日市,如今已成为西欧重要的物流产业枢纽

(来源:图虫创意)

500

▍人力价值化

人才,始终是技术流动与承接的主体力量。一个地方如果具备丰富的某类产业人才时,一定是适合于吸引相应技术流入的。其中重要的原则就是,将人力价值化——为这些人才具有的技能,寻找相应的产业,让其人尽其才,稳定发展。

纵观人类产业发展史,其实最典型也最具长尾效应的,是精密工匠的人口大迁徙所导致的两大著名精密产业带的形成:

法国-瑞士-德国精密产业带,自16世纪法国宗教战争开始的工匠大迁徙,所导致的大批精密工匠进入瑞士西部和德国南部开始,当年贫瘠得只得靠雇佣兵为外国征战赚取「外汇」的瑞士,就开启了逆天改命之路。

由于当时的胡格诺派教徒纷纷聚集在日内瓦,并带去了制造钟表的技术,吸引不少当地珠宝匠投身新兴的钟表业,瑞士钟表迅速茁壮发展。

日内瓦如今也是高端钟表业的产业中心

(来源:图虫创意)

500

16世纪末,世界首家钟表行业协会-日内瓦制表协会成立之时,日内瓦表厂已经有500多家。从此,瑞士西部与西北部的「钟表产业谷」强大至今,并惯性地将精密机械制造的精神与技术延展至机床、机器人等众多现代精工领域,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500

日本东京西部-神奈川-山梨县-长野县精密产业带,自二战期间为了躲避盟军轰炸,日本当时大量将东京的精密工业与工人向西部山区迁移,沿途经过的八王子市是今天著名的产业强市,也是医疗器械巨头奥林巴斯的重要基地。

再向西的山梨县,因为留下了众多的精密产业基础和产业工人,原本以农业为主的山梨县,甚至逐渐孕育出了发那科这样的全球机器人巨头企业。

而再向西,内陆山区的长野县中,诹访湖周边区域因为空气清洁、隐蔽、水源丰富而成为了当年最重要的精密工业承接地,进而在日后孕育出了精工(Seiko)手表,今天当地仍被称为「时钟之城」。

诹访湖,沿岸地区如今也被称为时钟之城

(来源:图虫创意)

500

这就是人才流动赋予产业的时代力量!请敏锐地发现这样的人才流动迹象,并在当地建立能发挥其技术能力的产业与生活空间,留住他们!

▍技术平台化

技术储备也是一个地方的优势资源,但技术本身的流动是不可控的,为了将技术尽可能惠及到本地,需要平台化的思维。

意大利艾米莉亚大区是位于波河平原的主要农业区,这里的每个主要城市几乎都有属于自身的食品或农业相关技术优势,形成了分工明确且网络完整的农业技术体系和食品工业体系。

意大利皮亚琴察,以机械制造闻名,

由当地众多机床企业联合设立的MUSP实验室机构,

联合了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力量,

不仅促进机械专业的学历认证。

也为当地机床行业提供技术研究的支持

(来源:图虫创意)

500

但整个区域技术的内部流动与持续升级,需要靠技术平台的支持。

比如Clust-ER,这个基于欧盟的自主基金,涵盖当地大量公共与私人机构、协会和公司等主体,共享研究、技能培训和信息资源,以增加区域工业创新合作的机会,促进研发,主要包括食品加工、食品可追溯、精准农业和食品安全等方向。

此外,还有致力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水资源的利用、保护的CREA(意大利农业与经济研究院);致力于监督行业健康标准、把握生产环节的透明度、研究分析市场消费趋势与企业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研发Federalimentare(意大利食品工业联合会)等等。

此类技术联盟数不胜数,作为技术平台发挥了重要的技术内部流动和推广的作用。

在日本的名古屋都市圈也有类似的产业逻辑。名古屋周边是日本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传统汽车制造业集群,聚集了以丰田为代表的大量汽车企业。

丰田市,丰田汽车总部所在地,也是其发祥地

(来源:图虫创意)

500

其中的核心地区爱知县喊出打造“产业·技术首都”的口号,意在以技术的革新促使产业新生,并且重新生长,为此,爱知县并没有另起炉灶,而是基于自身传统产业,以技术促进发展。

这确实支撑了日本汽车几十年的“全球霸权”,但如今,没有跟上全球产业趋势变化的名古屋都市圈,希望通过地区密集的技术集群所形成的技术平台,迅速追上新能源汽车的风潮,未来尚未可知,但只顾资源要素,忽视技术趋势的代价,不可谓不沉重!

500

▍产业链条化

产业基础在很多工业城市都有,但是要与新质生产力打通技术链接,需要从产业链的角度思考并寻找机遇。

日本新潟县是著名的农业大县,但在几十年前,这里还是日本本土最重要的油田所在地,在当地的工业重镇长冈市,1960-70年代,石油设备、管道等相关的生产企业多如牛毛。但随着石油危机的到来以及当地石油资源枯竭,石油生产设备相关产业迅速衰落。

日本新潟县,以大米闻名的农业大县

(来源:图虫创意)

500

但技术有时是互通的,在产业链上,也许能够存在延续价值的可能——石油管道内部的镀膜技术,虽然在当地没有了活路,但通过发现智能设备产业链中所需的OLED生产需要同样的真空镀膜技术后,当地逐渐孕育出了Canon Tokki这样的隐形冠军企业。

事实上全球大部分的OLED蒸镀设备都来自这家公司,这家公司掌握了OLED制造设备的关键技术,其客户有三星、LG、京东方等。

新潟县长冈市,

以日本最大的长冈花火大会被人熟知,

但很多人不知道这里至今仍是制造业强市

(来源:图虫创意)

500

但如果没有产业基础又该如何发展?浙江德清给出了一条路径。德清「无中生有」式的引来了地理信息产业后,在新兴产业的图谱上继续寻找到了车联网的路径,从此将地理信息与新能源汽车、车联网联系起来,成为了支撑未来数十年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框架。

浙江德清

(来源:图虫创意)

500

04

结语

新质生产力是方法论,是趋势,因地制宜则是实现的手段。产业在随着时代不断演变,今天的产业逻辑也会有不同于过去的「因地」和「制宜」。

只要厘清当下的产业发展逻辑与规律,抓住关键资源要素的产业价值,就能看清技术落地的方向——每个有特色资源的地方,都应有一个新质生产力的目标,毕竟,绿水青山也一样可以带来金山银山。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