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在使用电脑字库的载体上,其实只存在别字,已经没有错字了
【本文来自《市民被自家狗咬伤后得狂大病死亡》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就怕被祸害了
同形错别字,一般都是用五笔。
同音错别字,一般都是用拼音。
莫名其妙的错别字,一般都是手机九宫格输入法。
😂
冷知识:在使用电脑字库的载体上,其实只存在别字,已经没有错字了。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统称。
错字:是指无中生有,写出不在已有字库里的字,比如在正确的字上添加或者减少笔画的。比如“猴子”的“猴”,右侧是“王侯将相”的“侯”,如果右侧多一竖写成“等候”的“候”,就是错字。
别字:是指用字张冠李戴,该用甲字时,却误用了乙字,而甲字、乙字在字库中都是存在的。
不是所有正确的字添加或者减少笔画就会变成错字,这种不算错字的情形其实是很多的,就比如上面例子中提到的,如果是把“等候”写成了“等侯”,就不是错字,而是别字,因为这个“侯”字是存在的。
还有几种添加或者减少笔画的情形,是被广泛认可的,既不是错字,也不是别字。
一种情形就是避讳,古人有避尊者讳的传统,比如清雍正当了皇帝,他的兄弟们的名字就由“胤x”改成了“允x”,这就是避讳。科举文章时如果遇到父母名讳又不能改用其他词句时是要避讳的,当然不会象雍正的兄弟那样直接改用另一个字,而是会添加一笔或者简省一笔,既保持基本字形,又能让人一看便知是避讳,这就不算是错字。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异体字,孔乙己说茴香豆的“茴”的几种写法,就是异体字。很多字的字形结构从大篆、小篆、隶书演变到草书、楷书、行书,一是变化太多,二是文字发展方向是不断减省而不同的人不同的减省,三是古人也没那么严谨,其间产生了很多异体字。书法作品中往往有异体字,有时候甚至是书法大家兴之所至写的,却因为字写得实在太好,被大家认可了这种写法,而变成了异体字。
还有一种情形,则完全是书法艺术的了,比如走之底“辶”,上面可以是1个点,也可能是2个点,隶书中甚至3个点或者4个点连上1个一波三折的捺,建字底“廴”上面没点,但书法中也可以有点等等,都取决于书者对书法美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