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号:2024年12月2日海外安全风险日报
一、中国留学生安全
1、12月1日消息,一名在新加坡上学的15岁中国籍女生遭遇绑架失联,目前已被警方成功解救。据报道,案件源于11月25日,该女生的父亲向新加坡警方报案,称女儿未到学校上课,疑似失踪。警方经调查,发现该女生在11月24日被人带离新加坡,经过兀兰关卡日入境马来西亚。警方成功在马来西亚关丹地区解救了受害者,并逮捕了一名22岁中国籍男子。被绑架女生已被送往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并确认没有大碍。警方表示,案件的动机尚在进一步调查中,目前援引儿童性犯罪法、儿童法令及刑事法典拐带未成年者条文调查此案,并呼吁知情者向警方提供线索。
2、11月30日消息,“三名中国男子新加坡盗窃钻戒案”有了最新进展,窃贼之一的罗某认罪后被判入狱21个月。据报道,今年7月11日,三名中国籍男子陆某、罗某与何某入境新加坡。7月16日,三人佯装互不认识,来到一家当铺进行偷窃,经团伙作案,盗走一枚3.01克拉的钻石戒指。得手以后,三人分头离开新加坡。之后陆某和何某在马来西亚被捕,警方在何某身上找到被盗的钻戒,两人于隔天被引渡回新加坡,陆某作为案件的主谋,被判入狱32个月。罗某于11月16日在樟宜机场转机时被捕,并于11月27日认罪,法院判处入狱21个月。
二、中国公民海外旅游安全
1、12月1日消息,近日“一名中国女游客在马尔代夫潜水时被鲨鱼攻击咬伤”事件引发关注。相关视频显示,一条鲨鱼游向一名正在潜水的游客,突然张嘴咬住其头部,随后松开游走,游客迅速游离逃生。据当地媒体报道,事件发生在马尔代夫首都马累附近的岛屿,受伤的中国女游客45岁。12月1日,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馆工作人员证实,被鲨鱼咬伤的游客被送往医院缝针治疗,该游客现已回国。这并非马尔代夫首次发生鲨鱼伤人事件,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馆曾多次发出安全提醒,警示中国游客小心鲨鱼,避免咬伤。
2、11月27日,新西兰北岛怀卡托地区一处高速公路有巴士发生交通事故,造成1人死亡、13人受伤,其中一名中国公民在事故中受重伤,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获悉后,中国驻奥克兰总领馆第一时间向新西兰警方及有关方面了解事故详情,向其家属表达慰问,并协调院方全力救治。总领馆将继续同有关方面就伤者救治及事故调查保持密切沟通,提供必要协助。事故原因目前仍在调查中。
3、12月1日消息,日本政府观光局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2024年10月访问日本的外国游客人数为331万2000人,创下单月访问人数的新纪录。在10月访日外国人中,韩国人数量最多,排名第二的是中国大陆游客,数量达58万2800人,同比增长127.3%。随着外国游客数量的增加,日本法务省开始重视防止从免签国家来到日本的非法居留者在日本逗留。日本法务省将在2024年度追加预算草案中拨款,实行对因观光等短期滞留签证(签证)免签的外国游客在赴日之前进行入境审查的制度。
三、中国公民出国务工及中资企业海外安全
1、12月1日,新加坡媒体报道,一名中国男子于近日去泰国接受培训,再到新加坡盗刷信用卡,最终被判刑。据了解,今年10月初,中国小伙大鹏(化名)通过某短视频平台认识一名自称“大佬”的人。“大佬”招募他到海外从事购物活动,承诺支付报酬。10月2日,大鹏飞往泰国,根据“大佬“指示学习使用APP生成虚假信用卡。10月10日,大鹏入境新加坡,前往圣淘沙环球影城的自动售票机,使用通过APP生成的34张信用卡信息,连续购买116张门票,总值9875新币(约合人民币5万元)。但由于大鹏神色可疑,引起了职员注意并报警,大鹏当场被捕。大鹏被控34项欺骗罪及一项妨碍司法公正罪,法官判其坐牢24个月。
2、11月30日消息,涉嫌杀害加拿大万锦市57岁华人女中医的男子杨某,近日加拿大警方对他的最新指控升级为一级谋杀和侮辱尸体罪。警方称,华人女中医张某在万锦市一家健康中心工作,今年7月25日失踪,其家人报警,随后当地27岁华人男子杨某被警方逮捕,罪名是涉嫌绑架、非法禁锢和严重袭击致人死亡。案发4天后,警方在一条乡村公路附近的垃圾桶中,发现了张某的尸体。11月27日,加拿大当地警方称:“根据最新证据和调查,对杨某的指控升级为一级谋杀。”如果杨某一级谋杀罪名成立,他将面临无期徒刑。目前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杨某的下次出庭时间定于12月下旬。
3、12月1日消息,近日西班牙一名38岁华人女子因涉嫌性剥削犯罪被捕。据报道,为打击卖淫和剥削妇女的犯罪行为,西班牙警方展开突袭行动,在萨拉曼卡的一处公寓成功解救了三名性剥削受害者,并逮捕了两名犯罪嫌疑人。两名嫌疑人中包括一名38岁的华人女子,两人涉嫌参与性剥削和人口贩运等罪行。
4、11月30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威胁称,如果一个由9个国家组成的集团采取行动削弱美元,将对这些国家加征100%的关税。特朗普的威胁矛头直指金砖联盟国家,这个联盟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和阿联酋组成。特朗普在“真相社交”(Truth Social)的一个帖文中说,“我们需要这些国家做出承诺,他们既不会创立一种新的金砖货币,也不会支持其他任何货币来取代强大的美元,否则的话,他们将面临100%的关税,就会告别向美好的美国经济出口了。”
5、12月1日消息,墨西哥当局对墨西哥城中心地段的一座出售中国和其他亚洲假冒品的大型商贸城进行了突击查抄,收缴了大约9万件假冒品牌产品的赝品。当局称,这些货物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和越南。这座商厦曾有墨西哥城的“义乌城”之称,商厦外墙曾贴有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的金色大字。此次突击查抄的时机值得关注:目前,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已警告要对墨西哥产品征收25%的进口关税,而一些美国政界人士担心墨西哥成为中国商品涌入美国市场的渠道。墨西哥官员已表示,他们将试图替代中国进口货,方式是鼓励各公司在本地生产。
四、中国外交部安全提醒及预警
1、11月28日消息,根据中非矿业领域有关法律规定,以勘探许可代替开采许可、以非法手段申办许可证、无证经营、虚报谎报产量、偷税漏税、非法入境、非法居留及破坏环境等属违法行为,不受中非法律保护,违者将处巨额罚款并承担刑责。中国驻中非大使馆郑重提醒,请在中非从事采金活动的中国企业和人员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并及时向使馆备案(操作流程请点击https://www.wjx.cn/vm/YAlGhJI.aspx),同时向使馆提供以下信息:公司工商注册证及有关业务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公司投资人、日常经营负责人及所有中国籍员工的护照有效页、签证页及当地居留证复印件;公司在当地纳税完税证明,勿参与非法采金活动。
2、11月29日消息,近期,各类电信诈骗案件频发。部分在丹麦中国公民反映,多次接到自称是驻外使领馆或国内公检法机关的电话,称有文件需要领取或以当事人涉偷渡、洗钱、人口拐卖等案件为由进行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改号软件伪装成驻丹麦使馆号码实施诈骗,具有较强迷惑性。驻丹麦使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注意反诈防骗:使馆和国内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即时通讯软件等方式通知“领取文件”或“涉案”,不会通过电子邮件等渠道发送“警官证”、“逮捕令”、“保密函”等文件,不会将电话转接至所谓“国际刑警中心”或“国内公检法机关”,不会索要银行账户信息,更不会要求缴纳“保证金”或将资金转移至所谓“安全账户”。接到此类电话,应立即挂断并及时联系使馆进行核实。如已不幸受骗,请尽快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