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工业优势必须长期化,才能保证在大国竞争中胜出
我们的工业优势必须长期化,才能保证在大国竞争中胜出
一、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其工业的衰落
啥叫资本主义,以资为本,实现资本的最大利益化,
啥叫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实现全社会的最大利益化。
这就是为什么偏资本主义的右翼政府,更注重资本家的利益,为富人减税,降低福利,
比如川普上台后推行减税计划、废除奥巴马辛辛苦苦搞成的医保、放松金融监管,米莱也是,
偏社会主义的左翼政府,更重视社会福利,更重视社会公平。
所以,无论资本主义发展到何阶段,金融都是高盈利行业,这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因为无论是何种外在形式(银行、保险、券商等等)的金融业,
都是决定资金流向和流量的工具,其目的都是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否则,如果资本无法增值,金融业的利益也会受损。
换言之,金融业就是通过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来盈利的行业,其利润与资金的增值率往往成正比。
这就决定了两点:
第一,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存在的意义就是保证各类资本的保值增值,否则也不是以资为本。
第二,金融业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盈利性,因为金融业就是资本增值的重要工具。
那么,几乎在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披着民主外衣的高度托拉斯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金融业大佬都是可以左右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甚至是决定力量。
所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其称为“民主国家”,还不如称为“金主国家”。
其结果,就是金融业整体的畸形发展。
金融业特别发达的国家,会通过很多机制,如要素成本(如土地、人力)的提高,形成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
仅有对成本不敏感的、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的高溢价的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可得以保留,
而将竞争激烈、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后发国家。
所以,华尔街和中国并没有深层矛盾,“G2中美共治理论”当年是受到华尔街欢迎的。
真正的矛盾,是制造业层面的,铁锈地带的红脖子们和中国的矛盾。
二、大国竞争的长期化将迫使我们必须保证工业的绝对优势并且长期化
我常常说,中国当前的策略从“韬光养晦”转变成“广积粮、缓称王”,
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日不落帝国还是如今的美国,都是制造业/工业先rule the world,
只有工业的超强统治力,才能保证枪杆子的强大,最后才把金融产品(货币)推向全世界。
所以,在经济层面的“广积粮、缓称王”,其结果是当前还不能让金融业快速畸形发展。
金融业必须为社会为产业服务,这也是A股不涨的核心原因——
股市是企业的融资工具,而非资本保值增值的工具。
在很多国家,股市就成了政府坐庄的庄股,股市一跌就印钱,比如大洋彼岸。
过度的金融化,会导致我们的工业出问题。
过早的金融化,会影响我们的国运。
总书记说当前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说白了,就是东西方的力量转换。
势均力敌的大国竞争,不是以十年为单位的,是以几十年甚至百年为单位的。
历史上汉匈战争打了多少年?宋金、宋辽战争多少年?
春秋五霸绵延三百年,平均大几十年才出一个。
急也急不得,急了只会坏事。
德国急了,挂了。日本急了,也挂了。
美国不着急,猥琐发育几十年,从十九世纪末成为GDP世界第一,
再通过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历史机遇取代了日不落帝国。
这个过程是六十年,一个甲子,几代人。
兄弟们,急不得啊。
要在大国竞争中胜出,就必须保证在工业领域具有绝对优势,并且优势还要长期化。
这样,就回答了我们的工业还能nb多久的问题。
本质上,不是我们的工业还能nb多久,而是还需要nb多久,最好永远的持续的nb下去。
三、我们要有信心赢得这场竞争
信心首先来源于我们自己,以我们如今的体量,只要我们不犯错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动摇我们。
信心还来自于对手,美国虽然远未病入膏肓,但已经积弊颇深、积重难返,
内部利益集团林立,无论经济还是政治,如同军阀割据。
历史上,形成藩镇割据的格局以后,如削藩失败,结果就是国家的土崩瓦解。
所以,要实现中兴,谈何容易!
中国历史上,王朝中兴的时代掐指可数,中兴的君王凤毛麟角。
那些锐意改革的大臣,幸则黯然引退,不幸则未得善终、死于非命。
对于一个年近八旬只有四年任期的巨婴,他有这个能力和机会么?
所以,做好我们自己,不犯错误,持续猥琐发育,
少嘚瑟,少说绝对领先、遥遥领先,即使没办法韬光养晦了,也不能总是洋洋自得,光爱听好话;
不要当出头鸟,只要不触及核心利益,该怂还得怂,能装怂就装怂,除非实在装不下去了;
然后不要急着金融化,金融业过度发展,对制造业不是好事,
股票我也被套了,没事儿,不要着急,指数不涨,并不代表股票不涨,早晚会解套。
平静地迎接伟大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