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动党员的数量逐渐增多,对他们的管理成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建立全面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首先,实行党员流出报备制度和流入党员登记制度,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更新,确保及时掌握本地区外出和外地流入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出地党组织应履行好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责任,对外出党员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同时,流入地党组织应协助做好流动党员日常管理工作,验证后及时接收并将其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同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二、创新组织设置方式,确保党组织覆盖

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外出时间较长的地方,应组建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确保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这些临时党组织可以依托园区、商会、行业协会、驻外地办事机构等成立,方便流动党员找到组织,参与党的活动。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确保流动党员思想不掉线

流动党员由于长期在外,思想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基层党组织应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定期深入流动党员人群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情况,及时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杂念”。同时,创新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如错时集中学、送学上门、邮寄资料等,确保流动党员的学习不掉线、思想跟得上。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开设“网上党课”“网上党校”等,可以有效解决流动党员的思想教育问题。同时,利用党员E先锋和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精准描绘党员流入、流出、报到和接收全过程“路径”,加强流入地、流出地、党员三方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

五、提供暖心服务,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管得住是硬道理,服务得好是真本事。基层党组织应结合流动党员分布广、居住不固定、流动性强等特点,在园区、楼宇、行业、商圈等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区域单独或联合组建一批流动党员党组织,方便流动党员找到“娘家人”。同时,公布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发布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制作流动党员服务手册等,让流动党员寻“家”有路、融入有“门”。此外,将流动党员纳入辖区“七一”表彰、春节慰问等工作范畴,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六、引导流动党员参与基层治理和城市发展

流动党员作为地区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城市发展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特长优势,号召他们主动“亮身份”,参与“微心愿”认领等活动。同时,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双报到”等活动,让流动党员在助力地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城市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流动党员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系统观念、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把精准有效、关爱服务体现到流动党员管理全过程各方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