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湾,从情报中心到民宅社区

小西湾,并非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西”。实际上,这个名字源于早期客家话中“柴”与粤语“西”发音相近的误传。早在18世纪,柴湾地区已有客家人居住,他们以砍柴为生,因此得名柴湾。而小西湾,则是柴湾以东的另一小湾,因误传而得名。

然而,这个小海湾在历史上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小西湾站曾是英国“对中国通信情报覆盖的主要贡献者”,成为冷战期间英国最重要的情报设施之一。该站点被伪装为“联合信号组织”(Combined Signals Organisation for the Services, CSOS),其情报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核武器开发、军事和核相关事务上。这些工作为英国和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提供了“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核武器测试和国防相关工业的主要情报来源”。

英国在小西湾的情报中心,50年代初起运作,由英国皇家空军负责,叫“小西湾皇家空军监听站”(RAF Little Sai Wan),具体行动的主要是空军第367通讯部队(367 Signals Unit, RAF),据说当时拥有一些语言人才,能听说写中文。

500

60年代港英时期的小西湾皇家空军监听站

以下一些关于冷战的著作也谈论到了香港的小西湾。

500

书籍《The clandestine Cold War in Asia, 1945-65: Western intelligence, propaganda and special operations》

翻译:英国对美国在香港收集情报的协助有两种形式:人力情报(Humint)和通信或信号情报(Sigint)。在人力情报方面,英国经常允许美国官员与逃离中国的难民面谈。英国官员还提供了本国情报、军事和准军事部门在香港收集的情报。除了 "人肉情报",英美官员还合作在香港收集 "秘密情报"(Sigint)。1948 年,英国与美国签订协议,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的情报机构联系起来。1949 年,英国和澳大利亚在香港小西湾设立了一个联合监听站,主要目的是监听共产党的通信。美国情报部门可以公开获取在该设施收集到的情报。香港的监听站是对从人力渠道收集到的情报的补充。
500

书籍《British intelligence and covert act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Europe since 1945》

翻译:在越南战争期间,香港小西湾的监测站一直为美国人提供情报,直到 1975 年哈罗德-威尔逊(至少是在公开场合)表示政府反对越南战争之后很久。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负责协调东南亚地区的所有信号情报,而小西湾情报站与这一行动息息相关。美国军事指挥部利用小西湾站截获的北越军事通讯,对北越进行有针对性的轰炸。小西湾站与国家安全局在泰国和菲律宾的站台一起,还监视着北越地对空导弹发射场,以便在飞行途中向轰炸机机组人员发出警告。

英国政府通讯总部(GCHQ)的信号情报详细记录了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核武器的进展,包括对中国核试验、导弹开发、军事部署以及相关工业的科学技术进步的分析。下图引用《GCHQ The Uncensored Story of Britain's Most Secret Intelligence Agency》,可见第26号就是小西湾的情报站。

500

小西湾站还拦截了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低级别信号情报。例如,有关中国对越南北方军队的军事支持也通过此站点进行监控。这些情报被分享给美国国家安全局和澳大利亚国防信号局,这种多国合作增加了情报的覆盖范围,同时也巩固了英美特殊关系。

尽管小西湾站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但中国在通信安全方面的高水平实践限制了英美对高级别交通的拦截。这迫使英国依赖其他来源,如U2高空侦察机和卫星侦察,以获取更多情报。

然而,小西湾站也面临着挑战。在20世纪60年代,有情报显示,一名我方中国雇员曾成功渗透进小西湾站内部,窃取并传回了大量机密文件。

监听站后来转属英国政府通讯总部(GCHQ),一直运作到80年代,1982年人员迁至舂坎角另一设施;到中英联合声明签订确认香港回归,监听站结束运作,直到1988年被拆卸。

500

1985年的舂坎角的联合信号组织

如今,随着柴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小西湾站已无处寻觅。

500

从军事情报中心到民宅社区

但这段历史却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坚决捍卫国家的情报、信息安全和利益。

500

2022年的小西湾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