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城陵矶新港区的建设

#万千气象看湖南# 站在城陵矶海关的山坡上,面向长江,三座各具特色的建筑映入眼帘:左边是一栋始建于1899年左右的百年老建筑,见证了岳州关正式开关的历史时刻;中间是城陵矶港老港区90年代建成的办公大楼;最右边则是一座形如"胶囊"的大棚,这是亚洲最长、最高、面积最大的网状结构散货料仓。这三座建筑,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湘北门户岳阳的历史进程。#正解局调研# 回首往事,左边的老建筑道出了岳阳开放的先声。1899年,岳州关的设立,标志着岳阳正式成为对外开放的口岸,由此开启了与世界贸易往来的新篇章。那时的城陵矶,商贾云集,船只往来,是湖南乃至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中间的办公大楼,则吹响了现代化建设的号角。上世纪9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城陵矶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1997年,这里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成为岳阳通向世界的水上门户。这座大楼见证了港口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如何通过物流、贸易带动岳阳乃至湖南经济腾飞。最右边的"胶囊"大棚,是新时代发展的见证。这座技术领先、功能完备的巨型散货料仓,大幅提升了城陵矶港的吞吐能力。2020年的成绩单令人瞩目:集装箱吞吐量达50.87万标箱,城陵矶老港散货吞吐量突破2002万吨,商品滚装汽车超过15万辆,使其成为长江中上游举足轻重的物流枢纽。城陵矶新港区的建设,是岳阳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2009年成立的新港区,规划控制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建设面积69平方公里,秉承"港、产、城"一体化理念,致力于通过建设大港口、促进大物流,带动纵深腹地大发展。新港的崛起推动了现代航运物流业的蓬勃发展,集装箱吞吐量从2009年的不到4万标箱飙升至2017年的42万标箱,增速连续多年位居长江内河港口首位。城陵矶新港区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湖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新港区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通过推进“提速、降费、增效”等举措,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增强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新港区的建设和运营,使得货物运输效率大幅提升,企业产品的运输相较以往能缩短4-5天,成本节省20%-30%。#城陵矶凭实力通江达海# 岳阳的经济建设成就有目共睹。根据湖南省统计局数据,2022年岳阳市进出口总额达736.46亿元,同比增长20.3%,GDP在湖南省内位居第二,已然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湖南唯一的国际贸易口岸城市,岳阳拥有14,858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具备"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独特区位和交通优势。城陵矶港作为湖南唯一通江达海的港口,位于长江与京广线的"十字交叉点",区位优势突出,开放使命重大。从百年前被迫开放的口岸,到今天主动拥抱世界的现代化港口,城陵矶港的变迁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它启示我们,唯有坚持自主创新,持续深化改革,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新的篇章。展望未来,这个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港口,必将继续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深化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岳阳##产业#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