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屿岛概况
兰 屿
一、地理位置
兰屿(东经121°,北纬22°),位于台湾岛台东县东面的西太平洋上,岛上因盛产蝴蝶兰而闻名,所以称之为“兰屿”。西北距台东市90公里(49海里),西南距鹅銮鼻76公里(41海里),北距绿岛83公里(45海里),南距菲律宾巴丹群岛(巴坦群岛)的亚米岛(雅米岛)96公里(52海里)。
兰屿由兰屿岛和小兰屿组成。其中,兰屿岛面积为45平方公里,全岛周长38公里,是台湾本岛最大的属岛。
小兰屿位于兰屿岛南面,距离兰屿岛5.4公里,周长约5公里,面积为1.75平方公里,无人居住。岛上早年作为炸射场,最高峰大森山上设有气象站。
小兰屿与亚米岛(巴丹群岛)中间是巴士海峡,距离为96公里(52海里),是巴士海峡最狭处。
兰屿位于巴士海峡北端,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二、地质地貌
兰屿是海底火山喷发隆起而形成的火山岛,大部分为山地,仅海岸附近有较缓和的平地。岛中央的红头峰海拔548米;北部有海拔438米的青蛇山,海拔494米的杀蛇山;小兰屿有海拔480米的大森山。
全岛由安山岩和集块岩或凝灰质集块岩构成。岛的四周大多被隆起的珊瑚礁所环绕,形成裙礁地形景观。
兰屿因冬季季风强劲,夏秋两季复多台风,故四周海岸甚受波浪侵蚀,造成许多特殊海蚀地形景观,遍布天然岩穴与奇石怪崖,酷似各种动物和物体,惟妙惟肖,著名的有军舰岩、坦克岩、玉女岩、双狮岩、龙头岩及情人洞等。
三、气候特征
兰屿岛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属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2℃,月平均在20℃以上的时间长达9个月。全年多雨,年降水量高达3055毫米,年降雨日数达224天,降水季节分布比较平均,没有明显的雨季、旱季之分。夏季和秋季多台风,冬季东北季风强劲。
四、岛上生物
岛上生物数量分布约有以下几类:哺乳类动物约有9种,爬虫类动物约有17种,两生物类动物有3种,鸟类约有101种,昆虫的种类超过400种常见或稀有之岛上生物。椰子蟹、绿蠵龟、山羊、蟾蜍、珠光裳凤蝶、猪、狗、猫、飞鱼、角鸮(猫头鹰)。
五、历史沿革
兰屿原名“红头屿”,据清朝后继善著的《恒春县志》上记载:红头屿上“多杂树,蔚然深秀,浮疏日出,无树不红,此其名之所由也”。又有一种说法,说是由于岛上的安山岩中含有大量硫化铁,呈赤红色,远望时一片殷红,好像一颗红色人头,因而取名红头屿。后来又因岛上盛产名贵的蝴蝶兰,因而改称兰屿。
兰屿的历史可源自于明朝万历46年,当时由张峦著《东西洋考》一书中称兰屿为“红头屿”。
1877年,恒春知县周有基将红头屿(兰屿)划入清朝版图,隶属恒春县。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依照《马关条约》第二款第二项“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兰屿随同台湾岛被迫割让给日本。
1897年,日本人鸟居龙藏第一次入岛探勘时,称居民为“yami”(雅美),这是达悟族以前被称为雅美族的由来。
1897年3月,日本人组织的“红头屿调查队”入岛探勘,在经过5天勘探后,认为兰屿岛无开发价值,而将此岛列为人类学原始民族研究地区,禁止外人移入,使其与外界隔绝。至台湾光复时,达悟人基本上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
1945年日本投降后,台湾光复,民国政府收回。
1946年,划为山地乡,成立“红头屿乡公所”。
1947年,藉盛产蝴蝶兰的名义而更名为兰屿乡。
1967年,台当局解除山地管制,并正式对外开放兰屿。
1982年,在兰屿建造低放射核能废料贮存场,早期由“原能会”之放射性待处理物料管理处管理。岛上居民至今仍十分反对。
1990年7月,台电公司依据“行政院”颁布之“放射性废弃物管理方针”接管该场之经营,“原能会”则负责安全监督工作。
1996年,达悟族人因怀疑台电公司运料船夹带高放射核废料而发动激烈抗争,停运任何核废料,台湾省核电厂产生的低阶核废料,都暂时贮存在各电厂中。
2002年1月17日,台“立法院”通过,2月6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公布《离岛建设条例》第十四条修正案,规定:“兰屿地区住民自用住宅之用电费用应予免收”,其立法理由是:“增订兰屿地区用电费用免收的规定,系基于达悟族人特别牺牲而给予的合理补(赔)偿”。
六、行政区划
兰屿行政上属台湾省台东县兰屿乡。下辖4村38邻,乡公所驻地红头村。
岛上共有东清、野银、朗岛、椰油、渔人、红头6个自然村落。
七、居民人口
截止至2014年,兰屿有人口4000多人,常住人口1000多人。岛上居民以达悟族(达悟人)为主,占90%以上,其他居民多自台湾本岛移入。
达悟人是台湾高山族中惟一居住在离岛上的族群。达悟族人的祖先同巴丹群岛(菲律宾占)原住民同宗同源,据说是达悟人为大约800年前自巴丹群岛迁入,因此达悟人跟巴丹人的语言及文化有许多共同的地方。
八、民俗文化
兰屿是达悟族人的世居之地,达悟族人多以捕鱼为生,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和原始的生活方式。他们性格温和,忠厚纯良,能歌善舞。神秘独特的习俗和淳朴原始的风貌,使兰屿被誉为“台湾最后一块净土”。
(一)衣着服饰
由于气候终年高温湿热,及传统的影响,达悟族人衣着十分简单,过去男子往往赤裸上身、下身仅系一丁字带,驾驶独木舟在太平洋上追捕飞鱼。女子在胸前及腰间围一方巾,曾被人称为“裸人岛”。
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很多人已经不穿传统的丁字裤了,年轻人着装已与台湾本岛一样。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到台湾本岛求学、就业,生活在岛上的人越来越少。
(二)饮食习惯
岛上的居民以地瓜、水芋及鱼干为主食。每至收获季节,整个村落的人几乎全部出动采收水芋,带回村落存放一大堆,家家户户拿着容器排队等候分配,高高兴兴地带回家食用。
在兰屿,鱼是达悟人获得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他们把捕来的鱼按颜色分为老人鱼、男人鱼和女人鱼三种。最差的黑色鱼给老人吃,灰绿色的鱼给男人吃,红黑花纹或白色的鱼、也是最好的鱼给女人吃。这是因为在达悟人社会中,女人要下田,要养育儿女,工作最繁重,应该吃最好的鱼。而老人因年老体衰,不能从事生产,故只能吃最差的鱼。他们认为这样依能力而分配所得,是非常公平的。但飞鱼则不分男女老幼,皆可食用。
(三)房屋居住
岛上居民的住房,过去大都是“地下屋”,和“地坑院”、“地窝子”、“地窖”类似。建在2米深的人工挖掘的凹地中,四周用石头堆砌,房顶与地面齐平,上铺石板,向海的一面留有出入口,刮风下雨时用一块门板将洞口遮住,这种住房不仅能防台风,而且可避高温。
又由于兰屿堪称“风岛”,是全世界著名的多风地区之一。夏季易受台风侵袭,而达悟族人为躲避风灾,所以巧妙地设计出此种住屋方式。兰屿的“地下屋”大都有百年历史,而且住起来冬暖夏凉,极具特色。
在野银村中,可见其祖先遗留下的“地下屋”,其由来是因达悟族采定居式生活,住宅毗邻而建,形成群聚;聚落中的的房屋都是背山面海,房屋相当密集,只能留一些小路通行。
随着时代文明的传入和积极开发,达悟人的生活水准已大大提高,兰屿已建起许多现代的水泥结构住宅,居民也不再住半地下的家屋,几个村落的外观,也与大陆沿海渔村相似,但仍有一部分人喜欢住在“地屋”中。
(四)生产生活
兰屿岛耕地不多,居民不习惯种水稻,而多种甘薯、芋头,以此为主食,其他还有藤豆、瓜类、生姜、柑橘、菠萝、龙眼、芒果、椰子、槟榔等,多为岛上以大陆籍老兵为主的农场所经营,而达悟人仍以捕鱼为主,捕捞鱼类,多为自己食用。
(五)村风村俗
达悟人散布在岛上各处,分属6个不同的村落。即:渔人村、红头村、椰油村、朗岛村、东清村、野银村,各村独立群居,且有其长老及村长掌管一切公众事务。
东清村与朗岛村是达悟族山胞较密集的部落,都是一户有三房,主房穴居于地下,较为宽大,工作房与路面平,另在路基上搭盖凉台,房前的竹竿晾晒鱼干,地上堆积着成捆的烟叶。山胞不分男女老幼,抽香烟,嚼槟榔,有的躺在凉亭的木板上呼呼大睡。
其中,朗岛村及野银村位处偏远之处,村民且少与人来往,民风较为强悍。在此两村不可随意拍照,他们认为这样对其灵魂有害。
在兰屿,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青年男子在脖颈上带着一串珠扣式的装饰品,这是男子求偶的标志。岛上男多女少,女子的社会地位很高,享有绝对的配偶选择权。达悟人采取一夫一妻制,每年在飞鱼季节前后,各村未婚的青年男女,每晚都聚集在海滩上,彻夜歌舞,如双方情投意合,表示愿结为终身伴侣,则男子可住进女子家里一个月,由女方家长考察其行为、品行、能力等情况,觉得满意,方可结婚。
到过兰屿岛的人都会觉得岛上居民无忧无虑,悠然自得,这里民风淳朴,与世无争。四周尽是碧波白浪,蕉雨椰风,景色自然秀丽,没有一丝人工雕琢的痕迹。住在岛上,犹如身处世外桃源。
(六)节庆活动
达悟人几乎人人极富艺术歌舞天才,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能歌善舞,每遇新屋落成,或新船下海,都要歌舞庆贺一番。届时全村个个银盔盛装,聚集在主人房前,朗歌诵词,宰杀猪羊,宴请亲友。
1、飞鱼祭
达悟族和飞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年3--7月间飞鱼会随着黑潮而来,带给兰屿达悟族人莫大的丰收。因此,每年4--6月,是兰屿盛产飞鱼的旺季,也是达悟人最忙碌的时候。
达悟族人相信飞鱼是神的赐予,格外珍惜这项天然资源,甚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规律和禁忌,也随着飞鱼洄游的生态来制订。他们有一种集体出海捕鱼的传统习俗仪式,每年一度,叫做“飞鱼祭”。
飞鱼祭是一种猎鱼的仪式,约在每年的四、五月份间举行(农历2、3月间)。整个活动分为祈丰鱼祭、招鱼祭、飞鱼收藏祭等阶段。每个部落选择一天,邀集亲朋好友,置备牲畜果品,在海滩上举行祭拜。
飞鱼祭是达悟人最庄严隆重的祭祀,都是在黎明时举行。祭典时,一艘艘绘有五彩图案的木船停放在海滩上,参加庆典的男子,会穿着丁字裤、头戴银盔及金片(女性禁止入场参与),围成一圈席地而坐。由一长者主祭,以鸡、猪为祭品供奉海神,祈求神的护佑和飞鱼丰收。主祭的长者坐于中央,面对大海,口中不住叨念着:“飞鱼来吧,飞鱼来吧,我们非常欢迎你的来到。”这时候,所有的与会人,均须息声屏气,闭目沉思,时而发出随声的附和,仪式进行长达两个多小时,才告结束。
祭祀完毕,达悟族男子划独木舟出海捕鱼。捕捉飞鱼经常是在晚上进行,他们在渔船中点着火把,将挂网放入海中,飞鱼看到亮光就会自海面飞起,相继跃入网中。两个人划的小独木舟,一个晚上可捕到三五十条飞鱼。整个飞鱼季节,全岛可捕获百万斤之多。渔船归来后,岸上的壮丁蜂拥着帮忙把独木舟推上海滩。妇女、小孩儿忙着剖鱼、去鳞、晒鱼干,把这些飞鱼晒成干,可供一年食用。
大船祭在兰屿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庆典,一艘大船需要一个家族老中青三代合力建造而成。大船采用拼板方式建造,采用兰屿山上的树木,依各数目材质种类加工后,加以拼装而成(不用一根钉子),所以又叫做拼板船。
拼板船制作不易,全是手工凿成,过程颇为艰苦,故此下水仪式十分隆重。大船祭的时候,当地的青壮年男子都会穿着“丁字裤”,抬着新做的大船下水,场面非常壮观。
届时,宾客如云,先祭神,后抛船。船主站在船上,一群体格粗壮的男人,将船高高举起,一路飞奔到海边,一声令下,船便“扑通”一声,被抛入海中。妇女们则头戴尖顶宽边笠帽,身穿颜色鲜艳直条纹的衣裙,胸前挂满长短不一的珍珠、玛瑙等饰物,在海边跳起独特的划船舞和头发舞。
九、主要景点
兰屿,这座位于西太平洋的火山岛,风景优美,椰风蕉雨,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吸引着游客,有世外桃源之称。
岛上丘陵起伏,海滨怪石林立,形状各异,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画卷。同时,兰屿还是达悟族人的世居之地,他们保留着传统和原始的生活习性,能歌善舞,为游客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体验。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海蚀地形、热带风光,参与飞鱼祭、拼板舟祭等独特的民俗活动,感受兰屿的无穷魅力。
著名景点有:红头岩、坦克岩、玉女岩、双狮岩、军舰岩、东清湾、龙头岩。
十、机场港口
1、兰屿机场:位于该岛西南部,跑道长1132米,宽23.5米,由台湾当局“交通部民航局”主管。
2、开元港:位于椰油村内,是主要对外运输港口及渔船作业基地。
3、环岛公路:总长52公里,早晨、中午和下午各有一班公共汽车环岛行驶。摩托车是岛上最便利的交通工具。
兰屿位于西太平洋上,对外交通依靠船和飞机,但气候恶劣时,两者皆不能运营,居民有时得困守孤岛七八天。飞兰屿的机长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因为兰屿机场上空常有乱流,飞机降落时如遇强烈侧风,不是撞到山体,就是被刮进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