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的实践,短程交通中电动车兴起是用脚投票的结果

【本文来自《我从事过设计电动车的工作,我支持规范化电动车》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其实核心是路权的问题。也就是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路权问题。

一、二线城市出于房地产、交通基础设施、管理压力。纷纷出台禁摩政策,大量扩建机动车道,挤占非机动车道。同时又引入类似BRT,共享单车之类挤占机动车道、人行道的垃圾产品。

经过几年的实践,短程交通中电动车兴起是用脚投票的结果。主要原因就是门槛低+便宜。但同时也暴露出火灾隐患和交通隐患。

解决之法还是回归本源。

一是回归摩托车(含油电摩)、自行车(含油电助力车)的路权。

二是,国家要规范的,不是限制重量、速度。而是统一电池标准和发动机排量标准。

做为摩托车存在的,应该走机动车道,按机动车管理。设计制造参照摩托车标准,为了跟上车流,不致于形成瓶颈,又不致于跑上高速路乱窜,限速上限不能高于城市道路限速的120%,也就是72km/h,下限不能低于道路限速的50%,也就是30km/h。

作为助力车存在的,走非机动车道,设计制造参照轻便摩托车标准。但速度应该要高于自行车,基数为30km/h。加设高低档。低速上限20km/h(作为省电档位),高速档上限40km/h(爬坡档位),但只能短时间维持,用于爬陡坡(时间可维持10秒到30秒,之后双倍的时间只能用低速档巡航),档位采物理键取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