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选民只有在投票前才不是垃圾,一旦投完票,对两党其实都一样

最近,在美国政坛上演的一出“垃圾”风波,将美国选票政治的腌臜本质暴露无遗。

500

这场风波起源于川普集会上一位喜剧演员对波多黎各的侮辱性言论,继而引发拜登对川普支持者的激烈抨击,最后演变成两党在宾夕法尼亚州这个关键战场对拉美裔选票的争夺战。纵观这一系列事件演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两党是如何在选举政治中操弄美国民意的。

先是共和党这边的。在最近于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举行的集会上,美国喜剧演员托尼·欣奇克利夫宣称,美属波多黎各是一座“漂浮的垃圾岛”,并对拉美裔移民“爱生孩子”的刻板印象大加嘲讽。

欣奇克利夫的这番言论并非偶然,它呼应了川普此前将美国称为“世界垃圾桶”的反移民政策论调。然而,在这些言论引发争议之后,川普团队却立即采取了一系列危机公关措施。川普的团队声称,他们并不认识这位喜剧演员,还说他的争议言论并不代表川普竞选团队的立场。

500

甚至,在拉美裔人口占多数的宾州城市阿伦敦举行集会时,川普还当着台下的拉美裔选民高喊:“没有人比我更爱拉美裔社区和波多黎各社区了。”

500

川普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在美国选举政治游戏中,少数族裔选民不过是被商品化的选票,政客们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随时调整自己对这些少数族裔选民的态度。当需要巩固基本盘时,他们就放任自己支持者发表极端言论;而当需要争取摇摆选票时,又迅速转变姿态,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

然后是民主党这边的,驴党的表现也没比象党好到哪里去。拜登在谴责欣奇克利夫的种族主义言论时,脱口而出“我看到的唯一垃圾就是他(川普)的支持者”。这番话虽然是为了替少数族裔打抱不平,但实际上却陷入了与对手同样的逻辑陷阱:用“垃圾”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任何选民群体,本身就是对美国人引以为傲的所谓“民主政治”的一种亵渎。

500

这让我不禁想起2016年希拉里将川普支持者称为“悲催的可怜虫”的旧闻,希拉里的那次失言就为她后来的选情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更讽刺的是,就在拜登发表这番言论的同时,和川普对垒的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却在华盛顿夸夸其谈,宣称自己要“成为所有美国人的总统”。美国政客们这种精神分裂的表态再次证明,他们的嘴脸完全是会随着选举需要而随时改变的。

500

在宾州这个关键的摇摆州,拉美裔选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了解,该州有48.6万波多黎各裔居民,占州总人口的3.7%。2020年,拜登在该州仅以8.1万票的微弱优势获胜,而如今的最新民调也显示,虽然川普的宾州暂时领先哈里斯,但领先幅度也只仅有0.2%。

在如此胶着的态势下,拉美裔的选票无疑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驴象两党会如此看重这次“垃圾”风波,因为它可能直接影响到这个关键群体的投票倾向。

然而,真正值得深思的是,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他们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如何利用这个事件来获取政治优势,而不是真正解决美国少数族裔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川普一边在集会上大谈对拉丁裔的爱,一边却宣布要在上任第一天就启动“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驱逐计划”;而拜登则是一边谴责种族歧视,一边却用同样带有歧视性的语言来攻击自己政敌的支持者。

500

美国这种高度割裂的政治现实,让我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对于美国的政治现状来说,选民对政客是否真的有他们标榜的那么重要?我觉得这个问题唯一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对于美国的政客们来说,美国选民只有在投票前才重要。一旦选票投出,无论是拉美裔还是其他任何族裔的选民,都有可能会被当作“垃圾”对待。这不仅体现在政客们的言论中,更体现在他们的政策实践中。

500

从2000年到2023年,宾州有资格投票的拉美裔人口从20.6万增长到了62万,涨幅高达足足两倍有余。但是,这个群体的实际政治影响力是否也获得相应的增长了呢?他们的诉求是否得到了美国政府真正的重视呢?还是仅仅被当作选举时的筹码呢?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不言自明。

如果让川普和哈里斯在电视辩论时带个测谎仪,问问他们:“你们是真的在乎少数族裔选民的死活,还是只在乎他们手中的选票?”不知道测谎仪会不会因为测到太多谎言而直接报废呢?

500

我不觉得美国的选民有那么好糊弄。且不说宾州那几十万拉美裔选民是不是真吃这一套,就是其他选民看到这出闹剧,想必也在心里暗自盘算:“你看我像个傻子吗?”“不像,至少投完票之前真不像。”

500

如果我是美国选民,下次当美国政客们又捧着这种垃圾剧本来演戏的时候,我也许会先问问自己:“我是真的在看一场严肃的正剧呢?还是在看一场拙劣的肥皂剧?不管是美国人还是其他人,我相信没有谁会认为自己是个垃圾,只可惜美国的政客们并不这么想。无论是不是拉美裔,在他们的小算盘里,所有美国选民都不过是美国政治垃圾桶里可以被掏出来反复利用的“可回收垃圾”罢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