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天才”少女光环破灭,姜萍数学竞赛成绩原系老师提供帮助
11月3日,阿里全球数学竞赛的获奖者名单已经正式揭晓。除了公布获奖者信息,公告中还特别表达了歉意: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王某某,在预选赛期间向其指导的学生提供了帮助,此举违反了预选赛所规定的“禁止与他人讨论”的竞赛规则。
同时,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事件通报。通报指出,在2024年阿里全球数学竞赛预选赛期间,该校教师王某某向参赛学生提供了不当协助,此举违反了预选赛规定的“禁止与他人讨论”条款。经过校方的审慎研究,决定对王某某进行诫勉谈话,并取消其本年度的评优资格。
至此,自今年6月初以来,在互联网上引发巨大关注的“中专女孩其实是数学天才”事件,终于画上了句号。
尘埃落地,一地鸡毛。
炒作了5个多月,最终证实依然不过是一起由几个有心人发起、被另一群有心人利用的假事件、假新闻。
和过去很多年类似的事情一样,这些惊天反转的新闻和社会事件,都在反反复复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
这类事件引发巨大流量的故事模式如出一辙:它们都采用极端的对比手法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一位普普通通的中专女生,在全球数学竞赛的预赛中荣获第12名的佳绩。那份数学试卷的难度,即便是本科生面对也可能会懵圈。若再加上一些逆袭和励志的元素,这样的故事描述无疑能够触动中国社会中许多人内心深处“高手在民间”的情感共鸣。
可问题是:这符合常识吗?这真的可能吗?
随着6月初新闻的爆发,质疑声浪接踵而至,数学竞赛圈的内幕爆料也持续不断。此外,姜萍的同校同学也揭露了她平时的成绩。
严格来讲,在“中专女孩实为数学天才”这一事件中,互联网上的公众反应相较于以往类似事件,展现出了更为成熟的态势。最终,这些质疑被证实是合理的。毕竟,假的始终是假的,无论它伪装得多么逼真,终究无法成为事实。
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自6月初以来,我们如何解释那些被浪费的社会资源?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因此而丧失的社会基础信任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
阿里已正式致歉了,而与此同时,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也对王某某进行了相应的惩戒与批评。我们期待另一位当事人姜萍能够公开表达歉意。毕竟在预赛中得到了王某某的帮助,姜萍自己不可能不清楚自己的数学水平。
同时,那些参与炒作的媒体和自媒体,也应当进行自我反省。在缺乏全面调查的情况下,对事件进行过度渲染,夸大其词,这终归是不恰当的。
这类最终往往会出现惊天反转的“新闻”事件,究竟何时才会消亡呢?
这估计要等到我们中国社会的公众理性认知,再上一个台阶之后,这类新闻和事件也就不会存在了。毕竟大家一看便知其虚假,也就不会有流量,也就不会有有心人制造假新闻假事件来谋求利益,制造流量了。
到那个时候,社会资源就不会轻易浪费,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基础信任感,也才能逐渐提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