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
【本文来自《黑龙江一列车行驶中脱轨,当地通报:无人员伤亡》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浅浅南海
建国以来,国家不但从来没有亏待过东北,事实从来都是偏心东北的,建国初苏联援助的项目有三分之一放在东北,巨量资金投入在东北。人才也是,大学毕业生也是优先供应东北,东北看中谁都是随便挑,别的省份也急需人才,但为了照顾东北也毫无怨言。结果呢,国家对东北的偏心,全国各地对他们的全力支持,他们完全忘记了,根本不提了,整天念叨的是东北资源供应全国,好像那些都是无偿奉献的,东北人支持三线建设,但之前全国人民支持东北建设忘记了,一副忘恩负义的样子。依赖工农业剪刀差才活得高高在上的东北工业,却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崩溃了, 从20多年前国家就开始振兴东北,投入天量的资金和大量的优惠政策,结果你又忘记了。但东北还是扶不起的阿斗,国家扶持20多年还是半点作用也没用,继续沉沦。广东有特别贫困的粤东西北需要扶持,但为了扶持包括东北等财政空亏地,广东贡献了最多的财政净贡献,上缴了最多的养老金,占全国近半,而下拨养老金最多前三位是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东北人知道吗?广东再大的奶牛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支持了东北等财政空亏地,自己的超级贫困的粤东西北再也无力扶持了。你对广东说东道西,也不拍拍良心?
东北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
以1990年为节点,在1990以前东北尤其是辽宁尤其是沈阳,改革进程如火如荼,走在全国前列。但是破坏了全国一盘棋的构想,现在20世纪东北改革只剩下了全国第一家破产企业,然而围绕企业破产与善后的一系列改革探索都不见了,更何论其他改革措施。
整个1980年代,东北的人才一部分南下特区创业,另一部分就地开拓进取;1990年以后,凡是完成思想解放有点开拓能力的人都南下了,去深圳、去浙江、去浦东,连改革推力最大的省长都跑到河南去了。90以前的诸多改革都逐渐停下,企业逐渐陷入困境(尤其是国企多年因为缺电停三开四,东北缺电局面知道本世纪初才解决)。
等到1990年代中期,以浦东建设初步成功为标志,国内市场经济格局初步建成,不再需要计划经济管理下的东北大型国营企业的压舱石功能,大约两年之内,这些企业全都断了计划直面市场。人才已经流失殆尽,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生活费用比南方加倍,技术、工艺和设备落后几十年,而且在经济地图上就是一个死胡同。没有任何比较优势,政策毕竟不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