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产品实现商业化仍年亏1.9亿元,闯关IPO的华昊中天被“单一性”绊住了脚

500

深陷亏损泥沼,又该如何“上岸”?

来源医药研究社

对于医药公司而言,冲击IPO之际,若实现了产品商业化,无疑具备较大的闯关底气。

近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的华昊中天就是这样一个案例。据了解,该公司专注肿瘤创新药研发,目前拥有一种已商业化产品及19种其他管线候选产品。相比“0收入”冲刺IPO的医药公司,华昊中天已经打开了创收渠道。

另外,据了解,在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时,华昊中天的估值已达到约44.9亿元。

但是,现阶段华昊中天的发展问题也比较明显,即只有一款商业化产品,公司深陷亏损泥沼,又该如何“上岸”?

一、仅拥有一款商业化产品 华昊中天盈利空间受限

考虑到癌症高发的现状,华昊中天深耕的显然是一条长坡厚雪赛道。

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2018-2023年,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规模由1281亿美元增加至2289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达到4198亿美元,2023年起复合年增长率为9.1%。

其中,同期中国肿瘤药物市场规模由1575亿元增加至2416亿元,预计到2030年达到5484亿元,2023年起复合年增长率为12.4%。

不过,对于身处其中的药企而言,要想通过产品商业化获量并不容易,主要还是在于创新药开发门槛高,也就是业内常说的“3个10”规律,10年研发时间、10亿美元投入、成功率低于10%。

因此,在医药行业,无商业化产品、无收入冲刺IPO的情况并不少见。但这也相应突出了已实现产品商业化医药公司的投资价值。

目前,华昊中天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其核心产品的商业化进程。招股书显示,公司的核心产品是一款优替德隆注射液,于2021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晚期乳腺癌。

在该产品销售放量的推动下,华昊中天实现了增收。据招股书,2022-2023年以及2024年前五个月,华昊中天的收入分别为3282万元、6663.5万元及2856.4万元。

但是,公司的亏损问题没有因为核心产品上市而迎刃而解。招股书披露,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五个月,华昊中天期内亏损分别约为1.61亿元、1.90亿元、5745.3万元。

500

原因也容易想到。

首先,创新药研发及销售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据招股书,2022-2023年及2024年前五个月,华昊中天的研发开支分别为8273.9万元、12653.7万元、4382.5万元;同期,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9791.0万元、9539.7万元、2927.8万元。

其次,当前华昊中天实现商业化的核心产品仅优替德隆注射液,收入来源较为有限。而且据了解,2023年1月1日,优替德隆注射液正式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价格下降幅度超过60%。相应的,华昊中天难以扩大盈利空间。

此外,华昊中天存在较大的客户依赖。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及2024年1-5月,华昊中天来自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034.28万元、2680.6万元、5894.7万元、2400.7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84.91%、81.6%、88.5%、84%。

基于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华昊中天要想逃离亏损泥沼,就不能仅“指望”单一的产品、单一的客户群体。

二、强敌环伺之下更需注重产品竞争力

对于本次赴港上市,华昊中天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的临床试验、加强商业化能力并建立全球营销网络、扩大产能以及一般公司用途。

就产品而言,华昊中天的后备资源还是较为充足的。

据了解,依托于核心技术平台,在优替德隆注射液之外,华昊中天拥有的管线产品还包括优替德隆胶囊、优替德隆纳米剂型、优替德隆抗体偶联药物,以及BG22(癌症干细胞抑制剂)、BG18(蛋白磷酸酶抑制剂)、BG44(通过基因工程菌生产的优替德隆的衍生物)等。

其中,优替德隆胶囊有很大可能成为华昊中天下一款商业化的抗肿瘤产品。据招股书,在现有的临床研究中,优替德隆胶囊具有显著的疗效、良好的安全性、更高的生物利用度、更优的便利性及依从性。

华昊中天认为优替德隆胶囊是癌症治疗路上的一项重大进步,可能会显著提升市场占有额。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竞争态势下,无论是优替德隆注射液还是优替德隆胶囊,商业化前景均具有不确定性。

毕竟抗肿瘤药物市场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智研咨询报告指出,“近年来,肿瘤治疗药物行业的竞争格局日趋激烈,外有罗氏、诺华、阿斯利康等跨国生物制药巨头虎视眈眈,内有恒瑞、齐鲁等不甘示弱的传统大型制药企业,同时还涌现了一批如百济、信达、君实等创新药新锐企业。”

500

这样来看,要想在抗肿瘤赛道挖掘更大的商业空间,华昊中天不能仅开发多产品,更需要凸显出产品的差异化优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