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在世界上真实的地位与形象是什么样的?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前一段时间中餐类美食节目大火,看微博上很多人说老外看到中餐都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赞不绝口,仿佛一辈子没见过、没吃过这么美味的东西。但是我有同学在国外读书,他们说中餐在国外其实是廉价平民的形象,并没有那么“高大上”……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中餐在世界上真实的地位与形象是什么样的?(其实就是想知道,各国老外都是怎么看待中餐的?)

有没有前辈或者餐饮从业者给我解答一下呢?

这世界上有一个“残酷”但其实又很容易想通的事实——这世界上还是穷人多。(也可以说普通人多)

而这带来的问题是,对于普通人且对美食没有专门研究的人来说,对国外饮食的了解,基本也就仅限于那些平民饮食。

如谈到意大利,就是披萨意面,谈到英国就是炸鱼薯条,日本就是寿司拉面等等。

这个印象当然不能算错,因为这些国家普通人日常吃的就是这个,但是要说本国那些高端的东西,他们普通人也是吃不起的。不会真有人以为,那些顶级和牛是日本产的,所以普通社畜也可以天天吃吧?

因为文化的原因,本国的普通人即便没吃过这些,但总归能知道一点。而对于国外的人来说,能知道这些的人也就不多了。

这样一来,如果你想从“知名度”或者“流行度”等角度去判断一个国家的饮食在另一个国家的流行,会发现能在大众中流行开的,一般都是价格相对较低的平民实物。否则,普通人就是想买都买不起。

但实际上是否真的如此呢?如提到泰国,大多数人可能想到的饮食也就是冬阴功、炒饭炒面之类的。而之前《食贫道》有一期内容,其中就拍到了泰国某个只有极少数人才有资格进的高端餐厅,里面泰国菜的样式、做法等,也都与大众印象中的不太一样。

实际上,从饮食本身来看,有钱人在食材和工艺上的选择本就比普通人丰富的多。提到传统中餐里的高端食材,很多人可能脱口而出“燕窝鱼翅”这些,但实际上燕窝和鱼翅的主要产地都是东南亚。在古代,长途运输会将这些东西的成本推的极高,这也是其能成为身份象征的原因之一。(不一定好吃,但一定贵)

至于普通人呢,基本就吃点本地产的蔬菜就可以了。就算本地有卖那些进口的东西,也只能看看。

今天,可能很多菜在本国的价格也比较高,但作为本国人较为熟悉,偶尔吃一顿也是可以的。但如果移植到国外,知道的人就不多,就算有人知道,普通人也不见得愿意花大钱去吃。

好比说牛排,在欧美,高端的饭店牛排也得几百美元或欧元,折合人民币就是三五千以上。以当地人的收入,偶尔吃一顿也还行,但中国普通人有几个愿意花这个钱吃牛排的?同样的钱,吃个大闸蟹之类的不也挺好么。

所以,其实国外的很多高端餐厅在国内也是有的,只是去的人很少,也就谈不上在大众层面流行。(且多分布于一线城市,其他地方的人知道的更少)

如果说外国人看《舌尖上的中国》比较馋的话,那如果拍个《舌尖上的法国/希腊/意大利/西班牙》之类,也会看到很多意料之外的美食。只是,这些国家的领土面积较小、所夸跨气候带不多,物产大致相当于中国一个省或多个省,可能拍的集数没那么多,但也肯定不缺乏好吃的。

在这方面,中餐的优势在于不仅种类多,而且面向普通人美食也多,如炒面、炒饭、麻婆豆腐、宫保鸡丁之类,都是便宜又下饭的。且中国人经营这些,往往一开始就直接把定位下沉到普通消费者中,留下“便宜”、“廉价”的印象也不奇怪。

但这个事,很多时候是因为收入差异及产品定位导致的,而不见得是食物本身。举个例子,我当年在西安上学时候,一个肉夹馍2块钱,而一个普通的肯德基套餐要20多块钱,汉堡单买也要20多。所以,那个时候,不管是肯德基、麦当劳还是必胜客、棒约翰等等,都算得上“高端”。这也是为什么肯德基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有些人甚至会在肯德基举行婚礼——这跟今天你选择五星级酒店举行婚礼差不多。

但如今,一个普通的肉夹馍也要十几块钱了,而肯德基、麦当劳经常也有十几块的汉堡做活动。麦当劳、肯德基还有一点“高端”的意思么?至少在一二线城市,大部分人已经不会把麦当劳、肯德基作为什么“高端”的东西来看了。

假如肯德基、麦当劳当年一开始就把价格定位到跟其他东西一样——如街头小摊一个炸鸡腿5块,它卖6、7块,那也就不会留下“洋快餐”高端的印象了。

考虑到外国餐饮在中国普遍性都有较高溢价,也可以说,今天凡是普通人吃得起的“西餐”,在国外其实也都是廉价的平民美食。

我是这么想的,大家又怎么看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