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笠与《天下乌鸦》的一点看法
本来是回复,字数超了怎么都减不下来,就发这里了。
为何杨笠普信男的段子明明不算骂人,但还是引起这么大风浪? 评论 352 风闻好问
——————————以下正文。
女生是超然的,居高临下的,唯一清醒的,带着审视的角度——说白了,这就是把导演拍进去而已。。。“拿回了叙事的主体性”?换成男导演,然后扮演一个“超然且疏离”的程序员,整个故事有多大区别?然后整部片难道就变成了“传统且恶臭的男性叙事主体”的电影了吗?
——至于把电影没有拍得特别丑恶,也就是没有拍陪睡之类“更能抹黑”的情节,也成了导演的“亮点”,这就更加扯淡了。事实上,这类“恰到好处”的抹黑,才是最高明最有效的抹黑,不然呢?
人性丑恶这是无需也无法遮掩的,但楼主的潜意识中已经把“陪酒甚至陪睡”定义成“对女性尊严的践踏和侵犯”——事实上,“性交易”通常指为了物质利益(金钱、食物、毒品、住所等)而提供性行为的一种非正式物物交换(引自《百度百科》)。简单说,这种交易在(现代社会的)多数/正常情况下并没有违背双方的意愿。举个例子:听说过日本牛仔哥么?各位男拳手是不是该重拳出击?
而大多数情况下之所以男性主要成为买方,其实是因为现代社会男性在经济活动中占据了主体地位,也就是男性在职场挣得多职位高——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或者说就业的平等机会,这才是真正的女权运动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
顺便给金棕榈的评委洗一下地,人家多半也许说不定还真不是因为“抹黑中国”而欣赏这部片的。道理很简单,西方女权运动对于双方自愿的性交易并没有特别关注,部分(注意是部分)女权主义者甚至称赞性交易合法化“解放”了女性性工作者。她们真正激烈反对的是性剥削和性压迫,“性交易合法化”产生的争议更多是来自合法化带来的后遗症,比如人口交易(仍然是性剥削)和毒品泛滥等等。严格来讲,“我的身体我做主”并没有什么违背女权主义的地方。
然而,评委或许是被“新的女性形象”所打动,但评委(主体)必然也只能是站在西方价值观的视角。从楼主转述的评委意见也可以看出,这部片是现代背景,也几乎不涉及文化差异——问题在于,西方视角中酒吧一对男女(都是正面大英雄甚至人类救星)三言两语就ONS。而香港来的唐艺导演或许也是彻底西化,拍出这样的片子或许真没有“抹黑”的故意,本质是追求“独特的视角”。
——补充一下,我一直认为研究西方的政治问题必须考虑宗教因素的影响,而涉及到东西方的社会现象,绝不能忽略了文化差异的作用。
我不是很关心电影,以上仅仅是根据经验的猜测。但针对本文的叙述来看,这部电影的女权意味(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并不是特别浓厚。然而,从中华文化的传统观念来说,对于性交易/婚外性关系有着更低的容忍度。比如已婚男人叫小妹足以“颠覆十八岁女生的三观”,而在西方电影(包括港片)中,十八岁的处女几乎是人生的耻辱,不是吗?。。。假如电影里的演职人员和角色全部换成白种人,大概率中外观众都不会认为是“抹黑”,而所谓的“新的女性形象”或“独特视角”等等多半依旧成立。
毫无疑问,现代女性(视角)的影视作品几乎不可能完全没有女权因素。但楼主(@汪有)显然是本乡本土的中国人,他并没有真正读懂这部电影和得奖的缘由——所谓“叫个陪酒小妹已经是网上对男性黑得最轻的行为”,这其实就是楼主在男性视角下的对女性的“怜悯”,不是吗?吊诡的是,他后面又明明认同“别瞎同情别人”(Don't feel bad for anybody)。。。不中不洋或者半中半洋的思想和认知带来的矛盾之处,由此可见(虽然他本人未必认识到这一点)。
简单说,在我看来,中国观众依据中华文化和传统看待中国人拍摄的电影,这是理所当然合情合理的。毫无疑问,西方文化的入侵和封建残余的影响(古代人也嫖娼)同样弥漫交织在整个社会中,看待各种问题现象的视角或观念也不可能不受影响,这就是很多时候网上舆论观点混乱甚至两极的原因之一。同样的道理,无论《天下乌鸦》还是杨笠的脱口秀,其实都是在(社会观念和播出尺度)边缘试探的作品,如果把创作动机简单归类于“就是打拳”或者“我本善良”二选一,这都必然是片面的。这样双方都觉得对方是偏颇与偏见,争论自然会永无休止。
因此,对于这类作品,喜欢就看不喜欢就不理会,这就足够了——本质上我非常讨厌女拳师,但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样是错误的。过分敏感或者过分迟钝都会激化矛盾,加深性别冲突(比如韩国)。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打击一切极端立场或明显挑动对立的言行,并在实际行动中真正落实男女平等,这才是解决性别冲突的根本之道,不然呢?。。。矫枉过正并不是处处普适的做法,无视(不贡献流量)或许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