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群岛概况

   

一、地理位置

东沙群岛,古称“落漈”、“石星石塘”,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位于广东省汕尾市以南约260公里、珠江口东南方约315公里处,在北纬20°33′-- 21°10′、东经115°54′-- 116°57′之间的海域中。

东沙群岛处于广东省、海南岛、台湾岛、菲律宾吕宋岛的中间位置,是国际航运的交通要冲,北距陆丰市碣石港260公里、汕头港300公里,西北距香港315公里,西南距海南榆林港670公里,东北距台湾高雄港440公里、澎湖马公港425公里,东南距菲律宾马尼拉780公里,南距西沙群岛450公里、南沙太平岛1185公里。

东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北、离大陆最近、岛礁最少的一组群岛,也是我国南海诸岛中最早被开发的群岛。

二、岛屿组成

东沙群岛由东沙环礁、南卫滩环礁、北卫滩环礁组成。整个东沙群岛海域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

东沙岛(北纬20度42分,东经116度43分),位于东沙环礁的西部礁盘上,是东沙群岛唯一露出海面的陆地。礁盘呈新月形,潮汕渔民又称月牙岛,面积1.8平方公里,海拔6米,由珊瑚为主的生物碎屑堆积而成。东沙岛与南、北卫滩相距约83公里。

三、地质构造

东沙群岛地处南海北部大陆坡上段,发育在300米深台阶面上,水下暗礁星罗棋布,水情险恶,不利航行。

(一)东沙岛

东沙岛位于东沙环礁的西侧礁盘上,呈西北--东南走向,状如新月,俗名月牙岛。东西长约2800米、宽865米,陆地面积约1.8平方公里,多为珊瑚礁堆积而成。平均海拔约6米,东北面稍高,达12米,西南面次高,约8米,全岛周围10--15浬为礁盘区。

整个岛屿呈四周高中间低形态,中部低地为潟湖,湖深1--1.5米,面积约0.64平方公里,约占全岛三分之一面积,湖口向西开口。潟湖水浅,随潮汐起落,水多平静,风浪不兴,与环礁外之大涌大浪大不相同,潮汐时有泥沙向内淤积,更日渐变浅。退潮时深不及1米,其出口处宽度仅20米左右。湖底多为淤泥及有机残屑所覆盖,但水急之处仍为砂砾石所组成之底质。

岛上的地下水来自下雨时储积沙层中的淡水,由于海水的渗入,沙层中淡水被咸化,不能饮用。

(二)东沙环礁

东沙礁为圆形环礁,直径大约有30公里。环礁水深0.6--17米,但以5米以下者为多,环礁内水域约300平方公里。

东沙环礁是典型的环礁,即珊瑚礁体呈环形地貌,中间为一浅湖,浅湖水深多在7.3--18米之间。东侧礁体呈弧形,礁宽1--2海里,长35海里,礁体已长到海面附近。其中东北部礁盘在退潮时可浮现水面。西侧为两“门”(即南、北水道)夹一岛礁(东沙岛),礁体外缘急倾入海底,而向浅湖一侧则较缓。

但是,环礁并非连续不断,而是有“门”和外海相通,礁盘上也有小沙洲和沙岛形成,正是岛、洲、礁、门都具备的典型环礁形态。

环礁西侧有两缺口,形成南北水道。南水道宽而深,深水线可达5.5米,水道上珊瑚礁头较少,有利航行。北水道窄而浅,宽约3.7--4.8公里,深3--3.6米,水道上有不少珊瑚礁头生长,有些已距海面0.6米,不利航行。

(三)南卫滩、北卫滩

南、北卫滩为珊瑚暗礁,位于东沙岛西北面约83公里处,南面的为南卫滩,北面的为北卫滩。

南、北卫滩为连续浅滩,两者都是沉水环礁,礁体呈椭圆形,沉没水中,无岛礁出露。南、北卫滩相距约3.7公里,中间有334米深的海谷。

南卫滩面积较小,水深58米。北卫滩面积较大,水深64米,最浅处约60米,滩面有沙。在北卫滩北面还有浅滩5处,最浅约9米深。

四、气候水文

东沙群岛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湿热多风。年平均气温25.3度,其中夏季平均气温28.5度,雨水充沛,冬季平均气温20度,较少下雨。最高温在6月,平均温度29.5度,最低温在12月份,平均温度22.2度。年降水量1459毫米,五、六月为梅雨期,七、八月有台风。

五、自然资源

东沙群岛海产丰富,是南海重要渔场,盛产海龟、墨鱼、海参、鲨鱼和贝类,特产海人草,为驱蛔虫特效药。历来为闽、粤、台渔民,尤其是漳、潮、惠州渔民生产作业的场所和船舶停靠点。

(一)植物

岛上植物繁茂,皆为热带性植物,多为低矮灌木、蔓性爬藤植物,椰子树、桑树、麻风桐及野菠等参杂其间,平均高度约五米,形成自然林荫。

蔬菜栽培是由岛上官兵亲自种植,蔬菜种类大致有:甘蓝菜(结球很小)、结球白菜、番茄、四季豆、萝卜等,夏季则以栽培瓜类为主,如南瓜、丝瓜。偶尔种植西瓜,其他如红豆、辣椒、苋菜、空心菜等亦有栽培。

(二)动物

鱼类: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根据调查,珊瑚礁鱼类超过500种,其中数种极为罕见。

鸟类:有140余种,多属候鸟,海鸥居多。在以前的数据中曾提及岛上堆积有大量鸟粪,也在日据时代已开采殆尽。

珊瑚:珊瑚有300种、120种海藻,在环礁范围内形成美景。无脊椎动物也有近40种,这些资源不仅在海洋科学教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环礁地形与海洋生态上也无与伦比。

玳瑁:夏秋交替之际,据称岛上常有大批出现,于沿岸沙丘产卵繁殖。

(三)矿产

2006年,在东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发现了潜在的可燃冰发育区。

六、历史沿革

(一)古代

东沙岛古称“落漈”、“南澳气”,又称月牙岛,大东沙。因位于万山群岛之东,故称为“东沙”。是南海诸岛历史中最早被开发的,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晋代即已为中国人所认识。

在晋代以前,东莞一带的渔民就来到东沙群岛附近海域捕鱼和采集珊瑚等海产,进行渔捞活动。晋裴渊的《广州记》,“珊瑚洲在县(广东东莞)南五百里。昔人于海中捕鱼,得珊瑚”。“珊瑚洲”即指东沙岛及其环礁。

明朝起开始有中国人开发和经营东沙群岛。15世纪郑和下西洋时代的郑和航海图中的石星石塘就是东沙群岛。

清初《指南正法》称东沙群岛为“南澳气”,福建同安县陈伦炯所著的《海国闻见录》一书,也称东沙群岛为南澳气。

1710年--1712年间(清朝康熙49--51年),清朝派遣水师副将吴陞巡视查勘西沙和东沙两群岛。

1730年(清朝雍正十一年),东沙群岛已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广东省惠州府陆丰县管辖。

清末谢清高《海录》一书中始称其为“东沙”。

(二)近代

中国南方沿海的渔民更是经年往来东沙群岛捕渔作业。据记载,清代渔民梁胜称,1860年代(清同治年间)广东、海南两地的渔民已大量前往该处从事捕鱼、采藻及捕捉海龟等工作,并于东沙岛搭建木制工厂进行腌晒鱼肉及海藻等加工。但因东沙岛稍小且地处偏隅,始终为无人长期居住的岛屿,仅供船家捕渔休憩之用。

1899年,“广安祥”渔船股东为了晒胶菜和海产,在东沙岛建起一个木棚,造价白银4000多元。

1907年(光绪33年),日本商人西泽吉次纠集台湾籍劳工一百余人,从高雄乘“四国丸”轮船入侵东沙岛,大肆开挖鸟粪,拆毁大王庙,驱赶渔民,毁坏坟墓,悬挂日本旗,竖立木牌,将东沙群岛称为“无主地”,改为西泽岛。清朝政府闻知此事后,即电两广总督张人骏调查。

1909年(清朝宣统元年),张人骏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前往东沙群岛巡视勘察,“并饬海院总办刘冠雄,在该岛东沙岛设立旗台,派水师驻守。”

1909年10月11日,中日双方签订东沙问题条约,明确东沙群岛为中国固有领土,日本人立即撤出。中国以广东毫银16万元收购岛上已建设施,同时,日本人补缴各项税款及损坏庙产等的赔偿合计广东毫银3万元。

1909年11月19日,广东当局委派候补知府蔡康前往接收东沙岛,在东沙岛举行立碑、升旗仪式,重申主权。中国政府收回东沙岛后,招商承办渔业。商人纷纷申请开发经营东沙群岛的磷质和海人草等。

1910年5月中旬,清政府为加强对东沙岛的行政治理,设立了“管理东沙岛委员会”,负责管理东沙岛事务,任命蔡康为委员,并刊发关防一颗。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东沙群岛由广东省政府负责管理。

1917年,日本高雄海产商会会长石丸庄助又雇台劳工百余人乘渔轮登岛,盗采鸟粪及海人草。

1925年,中国政府令海军部海岸巡防处江宝容中校率兵登陆东沙岛驱离日本浪人,并兴筑双层气象大楼、无线电台及淡水制造厂房,重修东洋人捣毁中国先民在岛上的天后庙,使东沙再度重返中国怀抱。

1926年3月19日,东沙气象台及电台竣工,加入中国海军东南沿海的气象预报及舰岸通联以确保航安。为防止东洋人登岛盗采磷矿、骚扰中国作业渔民,中国海军于1928年北伐完成后即派兵长驻东沙。

1935年春,广东省建设厅农林局提出要加强对东沙群岛的管理,以符合“辟富源而维国土”的建议,经广东省政府批准,设立了“东沙岛海产管理处”,任命梁权为管理处主任。后来,又将“东沙岛海产管理处”改名为“东沙群岛管理处”。

1937年9月3日,东沙岛被日本占领,为新南群岛的一部分,划归高雄州高雄市管辖。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国政府重新将此地划归广东省管辖。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陆军接收部队(1个步兵加强排、1个通讯班)涉水登岛接收,并派兵驻守。

1946年9月12日,东沙群岛划归中国国民党海军管理,国民党海军即设东沙管理处,改派中程军舰运载陆战队换防。

1947年,广东省建设厅将东沙岛海产经营权交南方渔业公司,批准经营五年。

1949年初,东沙群岛划归海南特别行政区管辖。

(三)现代

1949年10月,国民党退守台湾,继续控制东沙。

1953年冬,国民党“海南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曾在东沙岛设联络组,对大陆东南沿海进行渗透。越战期间,美军更在东沙指导国民党当局的空军工程联队整修跑道,作为台中清泉岗至越南岘港航线的紧急备降机场。

1979年7月,台湾当局将此地连同南沙群岛划归高雄市,由“海岸巡防署”管理,并成立了区公所。而中国大陆则将此地划归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碣石镇(并未实际管辖)。

1998年11月12日,台湾省业余无线电促进会在东沙岛进行通讯活动,连续奋战八天七夜,首度试通短距离VHF144MHz频道,顺利完成和架设在850公里外的台北市大屯山和林口长庚医院旁的台湾“火腿族”临时电台的通联,而且还创下了1瓦以下超低功率完成通联的纪录。

1999年5月16日,高雄市长谢长廷到岛上渔民服务站挂上“旗津区中兴里18邻东沙31号”门牌。

1999年11月,台湾军方驻防东沙岛之“海军陆战队”东沙守备区指挥部(以陆战99师658团414营为守备部队骨干,兵力537人),将防务移交军管部与海巡部所属南巡部,并成立东沙指挥部。

2000年2月1日,该部划编至台湾海巡署东沙指挥部。

2000年12月21日,陈水扁视察东沙群岛,宣称南海政策以“和平共享”为最高目标,实现其“海洋立国”的目标。

2005年7月28日,陈水扁第二次赴东沙岛视察。

2007年1月17日,台湾当局在东沙群岛设立“东沙环礁国家公园”,为台湾当局设立的首座和面积最大的海洋型“国家公园”。10月4日,“东沙环礁国家公园”纳入新成立的台湾当局“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管辖。

2008年9月10日,马英九赴东沙岛视察。

七、行政区划

东沙岛现由台湾地区实际控制,行政上隶属台湾高雄市。

在大陆,名义上归广东省汕尾市管辖。

八、居民人口

岛上常驻约200人左右的海巡官兵,无常住居民。

九、海上要冲

东沙群岛地处东海至南海、太平洋至印度洋、连接亚、非、大洋洲国际航线要冲,广州、香港至马尼拉或高雄的航线由附近海域通过,具有重大航运意义。

十、机场与交通

(一)东沙机场

东沙机场跑道长约1700米、宽约30米,跑道厚度约0.23米。岛上潟湖若逢朔望大潮或暴雨时,机场停机坪附近常发生淹水情形。另跑道混凝土受盐害影响,表面层劣化情形严重。

往返台湾省及东沙岛主要有军机及民航机,其频率如下:

军机:台空军的C-130运输机,每月第二周之星期二当日往返,主供物资运补及公务使用,其载客量为70人,载重为8000公斤。

民航:立荣航空小客机,其载客量限定为56人及500公斤货品,每周四当日往返台湾高雄小港机场一次,主供驻防人员休假往返。

(二)海运码头

因东沙岛四周海岸为深度1--2米广阔浅礁地形,大型船只无法靠近。过去海运船只需停泊外海,再以小船接驳上岸,故码头设施仅有宽约5米之简易直立岸壁,低潮时水深仅约0.5米。接驳船靠岸,多以人工徒手搬运装卸货物。部分重机械则辅以吊车支援吊搬。

忠义码头:为海巡署巡防艇码头,2009年3月完工,可停靠20吨级舰艇。

运补情形如下:

军用补给舰: 每年3、6及10月各一航次,主要运补武器、弹药、汽油等管制物资,但实际上则依当季所需运补数量而定。

民用商船:租用民间商船实施运补作业,主要载运生活物资、柴油、机具、车辆、建材等。每间隔20日一航次,每航次可载运350吨重货物。

(三)岛上交通

岛上主要道路为柏油路面,其余道路则为细砂路面,环岛一周约8公里。主要交通工具为脚踏车,环绕全岛时间约需30分钟。

现有10吨半大卡车1部、小卡车3部(主要载运补给货物、水、垃圾及水肥)、箱型车3部、15吨吊车1部及叉动车2部,以及高雄市政府赠送的大客车---岛上公车“东沙1号”,使用车辆随着需求互有增减。

(四)通讯

由中华电信建设完成的东沙岛网络系统,可在岛上使用互联网通讯上网。

十一、水源电力

岛上地下水比较充裕,地下水位高,离地深约1.5至2.0米处即可获得水源,惟水质略咸,不宜饮用,可供灌溉之用。饮用水则靠雨水收集储存(有十余座大、小型储水槽),主要还是得依靠台湾(多从高雄地区)的运补。海水淡化机,一天可以制造7500加仑淡水,也主要用来洗涤。

电力有克强、聪良电厂,可提供岛上全天候电力供应。

十二、建筑设施

东沙大王庙、东沙图书馆、东光医院、气象观测站、渔民服务站、卫星追踪站、“东沙环礁国家公园”。

十三、驻岛守军

东沙群岛目前由台湾实际控制,岛上的日常管理,由台湾海巡署负责。台空军派驻有东沙勤务分队,海军派驻有雷达站、气象站,台湾“海岸巡防署东沙巡防指挥部”派驻有两个中队,驻守人员大约有200多名。台湾当局的“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也在此设东沙管理站,常有学者驻守复育生态。

台湾海巡署东沙巡防指挥部现装备有9艘舰艇,其中3艘20吨级海岸巡逻艇,3艘10吨级海岸巡逻艇,和3艘M8快艇,负责在东沙群岛海域巡航。

据《中国时报》报道,东沙群岛不但渔业资源丰富,对台湾地区军事防御也有重要意义。根据台军的战略,未来台海一旦爆发战事,它在南海将依托东沙岛和太平岛,对大陆的海上航线构成威胁。

台军认为,东沙岛与太平岛之间的海域,是理想的“潜艇伏击区”,而且与大陆运送石油的航道非常接近,可在战前发挥“战略阻吓”作用。

2020年5月,日本媒体独家报道,称解放军要在南海进行以夺取东沙岛为目标的大规模登陆演习,引起台军极大震动。台军当天紧急声明,能确保东沙岛安全。一个月后,2020年6月,蔡英文就增派台湾海军陆战队号称最强守备力量的“九九旅”进驻东沙岛,开始进行演训,目的就是为了应对解放军可能进行的夺岛演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