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二):从原始社会和私有制的诞生说起,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力。

  书接上回,在《经济基础(一):从原始社会和私有制的诞生说起,什么是生产。》里我提了一句:在原始社会之后,生产关系就成为了生产的核心。评论里并不认同,生产关系在生产里是否是核心的确有待商榷,但是评论认为生产关系只是生产力的补充这就不对了。自古以来,话说半句是一种常态,比如“侠以武犯禁”这个半句出场次数远大于“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这完整的一句。同样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里也不能免俗,这半句出场次数也是远大于完整表达。绝大多数引用都省略了后半句,也就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生产关系这种强大的反作用的核心表现是什么?是迄今为止所有造成生产力发生本质变化的必要要素都是生产关系,没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力,生产力不会发生任何本质变化,那么这种不发生本质变化的生产力对应的就是生产力终结论。

  同样我们还是以简单明了的原始社会这里去看看生产关系的强大反作用力,同样还是用更容易阐述的多人合作狩猎进行示例。示例也是书接上回。

  在狩猎队伍里,王五掌握着直接战斗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在王五的指挥下,依靠李四的滑铲绝技,张三的辅助,能高效率的完成狩猎。按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来说,决定王五这种生产关系的是所用的狩猎工具是木矛与石刀,还有就是基于木矛与石刀这种工具李四开发出的技艺,从而决定了王五开发出来的生产关系,也就是狩猎战斗王五具有了指挥权。然后我们把生产工具从木矛与石刀升级到青铜制品,李四的技艺也升级成依赖青铜制品的新技艺,同样王五的指挥才能也升级到与青铜制品相匹配。这时候的生产关系变化了吗?尤其是在本质上变化了吗?很明显,一点也没有变化,这其实说明生产力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即便我们把狩猎工具换成热武器,生产力的本质还是没有发生变化,一样决定了生产关系还是如原始社会的王五这样一种生产关系,用直接战斗的方式获取猎物。

  同样还是狩猎,一天轮休的赵六在溜达的时候,瞎猫碰见死耗子了,恰巧看到了一只兔子掉坑里摔死了。这坑又不算深,他长臂一探拿走了兔子。这不算啥,赵六人爱遐想,整天琢磨着挖坑制造陷阱,最终掌握了陷阱技能。陷阱要想起作用,需要设置在猎物的活动轨迹上,这只原始社会狩猎队人才济济,周七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发现猎物踪迹的。就像赵六喜欢观察自然一样,狩猎队里的朱八喜欢观察狩猎队伍里的人掌握什么本事,一天当朱八发现了赵六和周七的本事,突发奇想,组织赵六和周七在猎物的必经之路上挖坑,上天眷顾下,一举成功,一头野猪掉坑摔死了。同样如果这种陷阱狩猎法能不断重复,自然朱八就掌握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关系。

  显然,同样是狩猎,陷阱式与战斗式的区别很明显。当朱八掌握了陷阱式狩猎的生产关系,为了让挖坑更快更好,催生了挖坑的工具,也就是需要铲与锹这类。为了让陷阱具有更大的杀伤,就催生了竹钉这样的工具。全新的陷阱式生产关系催生了全新的生产工具。当然这种对生产力本质的变化只能算一种小变化,毕竟还都隶属于狩猎这个大类之下。陷阱式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本质变化是具有更强大的反作用力,比如用绳子编织成网后,利用陷阱可以捕捉到活的猎物。随着多次捕捉到活的猎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物的驯化就发生了。随着驯化后动物数量的增多,伴随着动物驯化后掌握了动物繁衍的技能,显然放牧这样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诞生了。当放牧成为主流之后,套索、鞭子、栅栏这些生产工具就占据了主要地位。同样这些生产工具也是全新的,与木矛石刀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这就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强大的反作用力,在这种强大的反作用力,最终导致了生产力发生了本质上变化。生产力的本质发生变化之后,又为新的生产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没有错误,错误的是不能只说半句,没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强大的反作用力这后半句,很容易造成歪曲。如果只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半句,其一种是不论怎么推导都必然得出生产力终结论这样荒谬可笑的唯一结果,其二是无法回答造成生产力发生本质变化的原因。

  什么人最爱各种终结论呢?显然,就是那些贵族式的精英们,期望世卿世禄的血统论者。这些人不只是喜欢历史终结论,类似生产力终结论这样的这些人也一样喜爱。因为只有各种终结论才能支撑住这些人一直处于分配环节具有绝对主导的地位,掌军国大事,握生杀大权。然后为了向世人解释的时候具有一种看起来的合理性,就必须产生一种全知全能的设定,在古代在宗教里就是亚伯拉罕一神教,在现代也就是如今哲学里的大他者。

  我们很幸运,在春秋时期就由商君卫鞅废除了世卿世禄,从此再也没有终结论的市场了。如今想要了解各种终结论,还真要去多读西方的哲学与神学。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