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材中设计付费二维码这件事,个人认为比较离谱,主要理由有两个

【本文来自《高校教材为防盗版,在书中另设46个扫码付费阅读项目,教材这么搞合适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在教材中设计付费二维码这件事,个人认为比较离谱,主要理由有以下两个:

1、教材不是自由交易下的双向选择结果,而是具有强制适用性。

你可以不买非教材类其他书籍,但是不能不买教材。如果你不看其他书籍的话,对你的学习、未来就业等,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如果你不看教材的话,考试会通不过,学习成绩和顺利毕业等会受到影响。

教材具有强制适用性。

对于具有天然优势的强制适用性教材而言,不能搞过度收费。因为教材方占据明显优势地位,用户方没有选择可以买或者不买的权利。哪怕一手用户可以免费扫码,只是限制二手或三手用户的阅读权限,这种行为也不妥。

因为二手或三手用户,同样没有选择的权利。

而且在现实中,凡是选择不买新教材,而是使用旧教材的二手或三手用户,对这些人而言,肯定有一些背后的原因。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这些人可能经济条件不太好。如果经济条件尚可的话,这些人大概率便直接去买新教材了,何必用别人使用过的旧教材。

通过扫码付费方式,逼迫这些没有选择权的人,去购买新教材,本身便有欠妥当。

2、编制教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播基础知识,而不是为了赚钱。

教材是整个国家各方面基础知识的载体。教材存在的核心功能,是为了传播知识,而不是为了通过交易最大化方式,实现教材方的最大盈利目的。

一个国家国民的基本知识水平的高低,跟教材知识传播度是否广泛,存在很大关联。

一个国家国民的基本知识水平越高,整个国家的人才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越低。

扫码付费方式的设计,阻碍了基础知识的传播。

哪怕一手用户可以免费扫码阅读,由于扫码方式增加了阅读障碍,降低了阅读效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同样阻碍了基础知识的传播。

这属于典型的小行业受益,大社会受损的情况。

而且,这种小行业受益的情况,来源于其自身的垄断地位。不是来源于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结果,而是来源于其自身的政策性垄断地位。不是因为他比别人做得更优秀,所以获得更多市场回报,而是因为政策给了他一个垄断性地位,用户没有选择权,所以他获得了更多利益。

这不是一个正向激励,而是一个逆向损害。

政策已经给了他一个垄断性地位,确保这个行业的基本生存状态,而这个行业通过政策性垄断地位,进一步攫取利益,试图获取超额利益。

这显然存在问题。

从公平性角度来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么实行完全的市场竞争,要么实行垄断保护下的普惠性政策。不能一方面享受垄断政策下的保底生存利益,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垄断获取超额利益。

在政策性垄断的保护下,试图获取超额利益,是最大的腐败和不公平。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