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并不是为了吃苦

杜甫说文章憎命达,一帆风顺的人生不适合写文章的。

但如果走另一个极端——人需要苦难才能成事——也不太对。

大概,作者不需要亲历悲惨生活。但作者的舒服(悲惨)程度,有个合适区间:

得舒服到“作者还能写东西”

得不舒服到“作者必须去写东西”。

王小波写他有个外甥,一度认为痛苦是灵感的源泉。

王小波说服他,“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柴科夫斯基自己可不是小伊万;玛瑞· 凯瑞也没在南方的种植园里收过棉花;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这种种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题外话,那位外甥就是原水木年华乐队的姚勇老师……

人得稍微舒服点,才能做出点东西。

海明威一百年前在巴黎过穷日子,经常省略午饭,冬天在咖啡馆一杯咖啡蹭暖气写一天,冬天在巴黎住不下去跑奥地利的山里住。在这艰难环境下,他写出了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

按说是穷困出作品的典范吧?但他也承认:优裕的经济和规律的生活,有利于写作。

当时大诗人TS艾略特在银行工作,业余写诗,烦闷不已;于是海明威和另一位穷光蛋诗人艾兹拉·庞德曾一起募捐,“把艾略特从银行救出来,让他可以不用考虑生活,自在写诗!”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描述过,日本文学界有个偏见,相信不健康的生活才能孕育作品,但他不以为然;他相信写长篇是个体力活,需要健康的身体与宽裕的经济。

当然,自身的痛苦可以是写作的养料。毕竟文章憎命达,毕竟博尔赫斯所谓“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写自传”。

有靠他人的痛苦作为灵感来源的,比如福楼拜的医生爸爸有个医生徒弟,家里老婆出轨欠债后死了;福楼拜以此为灵感写了《包法利夫人》。

但终究是自己的痛苦最切身。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巴黎当穷记者时等稿费等不来,没暖气瑟瑟发抖,于是写了一个等抚恤金等不来的上校故事,他自认为最好的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但他也不尽是自己吃苦,他也很懂得用被人的痛苦做艺术的源泉。比如他亲爹当年追他亲妈时,被他外公阻止,出门旅游,亲爹就发电报请沿途朋友们传信——这个细节,后来马尔克斯写进自己《霍乱时期的爱情》里了。

阿城和王小波自己也是有了辛苦的经历,才分别写得出《棋王》和《黄金时代》。

陀思妥耶夫斯基母亲早逝。他自己癫痫,被关过西伯利亚。他自己亲爹是个家暴酒鬼,后来《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老卡,原型就是他亲爹。他的经历直接决定了他的许多著作,2003年诺奖得主库切专门写过一本书叫《彼得堡的大师》,写他的经历如何影响了他的写作。

大概,没那些痛苦经历,就没有老陀。

但反过来,老陀这样逆境下还能写的,少。

中西部出身的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年轻时被富家千金杰内瓦·金甩掉;去追泽尔达,被泽尔达甩掉;他每天看着泽尔达家的灯,写了自传小说《天堂另一边》,红了,于是娶了泽尔达。但泽尔达是个脾气很怪的姑娘,在巴黎时让菲茨杰拉德夜夜笙歌,还跟别人眉目传情。菲茨杰拉德在这环境下写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写了盖茨比被富家千金黛西甩掉又接纳然而终于悲剧的故事。

这就是痛苦的灵感催生作品吧?

500

但《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六年后,泽尔达精神崩溃。菲茨杰拉德为了攒医药费和养女儿,拼命写各种碎稿子,酗酒,44岁那年心脏病逝世。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菲茨杰拉德人生中的痛苦都启迪了他们的著作。

但痛苦最好还是适度,得让人活得下去。

苏轼被贬去黄州,对个人是悲剧,对他的艺术是好事。苏辙认为苏轼去黄州之后的文章,自己都无法追逐。但苏轼在黄州时毕竟是被贬,环境并不那么美妙,也被误传过一次死讯。如果他当时就死了,就没有前后《赤壁赋》,没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了。

反过来,太富贵也不是好事。

以前有个老笑话,大师们得诺奖后,再也出不了好作品了。一方面是得诺奖的诸位普遍年纪不小,过了巅峰期;另一面也因为,衣食无忧之后,可能不太写得出来了。意大利的大歌剧家罗西尼人生前37年写了39部歌剧,剩下的40年人生啥都不写了。

还是海明威,他曾认为自己二老婆——是个富家千金——让他安于富豪生活,让他一度没意志再写了。

搁现在就是,“财富自由了/回老家继承家业了,所以断更不写/不画漫画了”——类似情况,追连载的诸位或多或少心里都有个疙瘩的吧?

苏秦曾有所谓,“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如果可以在家躺平,我就不出来奔波,做出串联六国的大事了!

大概对读者们而言,最合适的范围就是:

给作者一点痛苦与折磨,让他有不平之气与倾诉欲;但不要太痛苦,让他丧失了倾诉的能力。

给作者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他可以创作;但不要太舒服,免得他耽于享乐不再想写了。

就像,如果曹雪芹家不败落,世上大概就没《红楼梦》。

但如果他得去干体力活每天土里刨食,世上大概也没《红楼梦》。

恰是曹雪芹身为一个没落贵胄后裔,加上敦诚敦敏们的帮扶,一个吃过见过却已不再富贵的环境,才有《红楼梦》。

但哪怕最后有了《红楼梦》,开心的也是读者,而非曹雪芹。是所谓别人的痛苦才是你的源泉;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源泉……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