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把女性流量当噱头,已经死了?

500

“全女”,可能是最近最火的消费风口。

从综艺,到健身房、酒吧、书店……遍地开花。

但很多店甚至连一个月都没有熬过去。

女性是市场消费的主力军,为什么全女模式还会接二连三地翻车?

500

“全女”迎来倒闭潮?

在搜索平台上检索“全女”,会发现“全女业务”的范畴早就超出了你的想象。

全女健身房、全女酒吧、全女图书馆、全女装修队……

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所被冠以“全女”的名号。

500

全女模式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主要面向女性消费者,尊重女性消费取向和消费偏好,但在经营者和聘用的员工的性别上,不做特别要求。

另一种则是在各个维度上更彻底地贯彻“全女”理念,从老板到员工,必须全部为女性。

即使是在消费市场已经明确了女性作为主体消费人群的今天,“全女”这个词的出现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但是,第一波开店潮还没过去,很多全女商家就迎来第一波倒闭潮。

500

全女健身房,被传出经营困难,需要靠出售健身器材来勉强维持运转。

全女登山团,出发没多久因迷路困在山里,有人回忆自己差点死掉。

全女书店,坚持了198天也逃不过倒闭的命运,平均每天卖不到6本书。

全女酒吧,开业仅仅13天就宣布暂时停业。

……

500

不只是线下店铺,一些全女综艺播出之后也是一片嘲讽。

从《漂亮的战斗》《花儿绽放》,到《燃烧的月亮》,“全女综艺”从未收获过太多的关注,也没达到有效播出的预期。

500

女性力量越来越强大的今天,为什么主打女性友好的“全女”模式反而活不下去?

500

她经济火热,为何全女模式不行?

一方面是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全女的经营模式本身就是不成熟的。

内部管理、资金周转、经营者和打工人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店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

商业上的种种问题不会因为性别而减少。

南通一家“全女友好”酒吧girls room,营业13天就因为员工薪资问题而暂时停业。

500

长沙的一家全女民宿,打着“女性互助”的旗号,招募无偿工作的“义工”,变相压榨女性劳动力。

500

全女模式说到底还是基于需求诞生的创业项目。

它首先是一个创业项目,其次才是有热度加持,而不是头脑发热的在平台上寻求到一堆支持就开干

就拿全女小饭桌来说,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卫生许可证,菜价完全不遵循市场规律,完全就是靠着一个“想实现当厨师的梦想”“想和一堆女孩子一起吃饭”来粗暴拿下商业定位,肯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更像是一场心血来潮的小活动,却又偏偏附上了商业性质,当然会以失败收场。

500

全女小饭桌

还有全女健身房。

今年美团发布数据,3月以来,女子运动订单数量比往年暴增380%。但在其中唱主角的,却是瑜伽、普拉提、舞蹈。

很多人开全女健身房,只是把装修换成粉嫩少女风格,但压根没考虑女性的健身习惯和理念,自然会开不下去。

500

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也让全女模式令人诟病。

全女酒吧之所以能兴起,就是因为女性不希望在酒吧被异性骚扰,不希望自己一边玩乐一边还要警惕四周。

但是,一些酒吧却用带有性暗示的词语命名酒水。

有的还在调酒台上方挂着“Hey Bitch”的大型Logo。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女性友好”的理念,也让女性消费者感到不舒服。

500

名义上的“全女”与细节的粗糙自相矛盾。

商家只是把“全女”当成了一种营销噱头,并没有真正理解女性的需求,也没有为女性提供真正舒适的环境,自然经不起市场考验。

500

虽然她经济如火如荼,但现实还是撑不起理想。

北京的全女健身连锁BeauFit就进行了数波涨价潮。

30节课的课包从之前的不到3000元涨到4480元,已经超过了同行平均线。

500

生意的复杂性不是只由性别决定的。

深圳女性主义书店HalfBookstore90%的书籍作者、杂志编辑和所有的文创作品合作方均为女性,不售卖任何和性缘有关的书,也不设置母婴和美妆产品的售卖。

500

书店还会不定时举办女性主题的电影放映和分享活动。

但198天之后还是倒闭了。

实体书店本就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全女书店的受众群体相对较窄,仅仅依靠女性读者的支持远远不够。

“深圳有11000家奶茶店,却养不活一家女性书店。”有网友如此评论道。

500

全女是主义,但也是生意。

性别只是一个切面,在它之外,还有立场、收入、受教育程度等等,它们共同决定了一个人和一桩生意的复杂性。

500

真正的全女应该是什么样?

线下倒闭,线上状况也不乐观。

号称女版《种地吧》的《燃烧的月亮》,评论区一星刷屏,被嘲为爹味重灾区。

《漂亮的战斗》光看名字就视角微妙,连“战斗”都要“漂亮”。

男性飞行嘉宾的出现,也招致不少观众的不满。

500

《浪姐》在视角上可以算一种进步,毕竟比起同样题材的《披哥》来说,“30+”女明星的困境要更明显,故事自然更动人。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不错的全女模式。

比如音乐剧全女班。

国内音乐剧市场向来是“男卡遍地”,极少出现以女性为主的音乐剧作品,但作为内第一部全女班摇滚音乐剧,《丽兹》中文版开演首月,就拿下大麦9.6、上海话剧/音乐剧热销榜第一、上海沉浸式演出榜第一的好成绩。

500

所以,我们需要的全女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

真正的全女模式一定是专业大于噱头的,是从女性主体出发,营造出一种不再压抑的乌托邦氛围

而不是看似强调女性气质,实则只是换个性别的生搬硬套。

500

就拿综艺来说,《燃烧的月亮》虽然阵容是全女,但整个节目的气质和主题,不仅跟全女的核心不搭噶,甚至是反其道而行。

节目组只是一味给女孩的困难加码,以自证“男人能做的粗重活,女人也能做”。

本质上,这依然是以男性的标准为准的爹之逻辑。

500

反观韩综《海妖的呼唤》。

它没有额外强调女性身份,女性们运用武器和力量正面对抗,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胜利的渴望,也不掩饰那些因为冲突而生的复仇情绪、不满和愤恨。

但是没有人指责你,直抒胸臆的自我展现更能让女性在其中安全舒适。

500

况且女性不傻,她们能分得清哪些只是圈钱,哪些是认真做事的。

上海的全女拳击馆普琳女子拳击,虽然提供拳击训练,但却比很多专业拳馆还要硬核。

馆长不仅是曾经拿到过全国第二的退役运动员,还有WBC组织认证的各种监督证书,专业程度放眼全国都是首屈一指。

所以它才能开业11年。

500

性别从来就不应该是噱头。

“全女”应该是目的,而不是谋得声量的方法。

态度是装的,服务是假的。

本质就是,想赚女的钱,但又懒得用心。

如果是这样,全女不要也罢。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