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草集|老师不值得被同情,学生也不值得被同情

我发现,每当社会上发生家校矛盾、师生矛盾时,家校或师生双方的支持者基本上是势均力敌的。而在有的矛盾发生时,往往其中一方的支持者会比较强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就象我们平日里说的那样,人都是得便宜卖乖的、人都是犯贱的。家校、师生双方也不例外。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一对天生的矛盾,这对矛盾的双方都不是善茬,任何一方被同情他都会彻底地利用公众的同情得寸进尺

因此,我认为,社会舆论需要平衡双方

(1)在“尊师重教”的宣传下,老师就会有权威感,这种权威不仅施加给学生,还会施加给家长。

(2)在“爱护学生”的宣传下,学生就会藐视教学管理制度、干扰老师的教学秩序,更甚者欺负老师。

(3)强调老师(学校)的教育职责,就会使部分家长产生“自己的孩子很聪明,不会读书都是老师的错、都是学校的责任”的错觉。

(4)强调家长的教育职责,就会使部分老师产生“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的“躺平”思想,进而懒于履行职责。

第一个例子关于体罚问题

(1)老师有没有体罚权?

(2)体罚造成学生人身伤害,应否惩戒这名老师?

(3)惩戒了这名老师以后,还有没有老师敢管学生?别的学生有样学样,怎么办?

(4)不惩戒老师,学生确实受到伤害了、家长要闹事,别的老师有样学样,怎么办?

第二个例子关于微信群钉钉打卡问题

(1)老师(学校)和家长是什么关系?

(2)老师(学校)有没有权力(power)通过微信群给家长安排任务?

(3)有权力的话,老师(学校)借此推卸本职工作(如要求家长代为批改作业、在小程序上打卡等),怎么办?

(4)没权力的话,家长不管孩子、全推给学校,老师的教学工作无法开展,怎么办?

第三个例子关于补课费与教学水平不匹配及类似问题

(1)交了补课费后,学生成绩还是提不上去,是谁的问题?(类似的问题还有,花了钱订购的校服或演出服、班服,质量不好,是谁的问题?)

(2)家长有没有权利(right)质疑老师(学校)?家长因此爆粗口骂了老师,这个行为是否正确?家长应不应该道歉?

(3)因为家长骂了老师,学校建议家长为孩子转学,怎么处理?

※ 分 ※ 界 ※ 线 ※

上面这些问题,在近些年关于师生矛盾、家校矛盾的社会新闻中屡见不鲜,甚至每一问都可以找出对应的新闻来。

这些举例揭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师学校并不高尚学生也非纯良家长更为自私都想拿捏对方

在目前这个社会风气下我们过去一切的关于教育的宣传都失效了:老师并非都值得尊重,学生也并非都值得爱护;家长不理解学校,学校也不理解家长。大家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也都只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因此,在舆论场上就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幕:老师和学生最好打成平手,学校和家长最好五五开,但凡倾向一方,他都会得寸进尺。社会舆论既不会同情老师群体(只有老师同情老师),也不会同情学生和家长(也只是顾影自怜而已)。

今天我们社会上很多矛盾在舆论上都是如此,因为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人,所以看客们无法明确地支持其中一方,居中裁断者也只好使出看家本领——“和稀泥”了。

我有一种预感,我们以后很难再有像张桂梅老师那样的教育工作者了。张桂梅老师和华坪女高的存在有其独特的条件,那就是:

尽职但不滥权的老师和学校关心但不自以为是的家长(张桂梅老师碰到的家长最多是愚昧,愚昧之病可治,自作聪明之病难治)+想读书的学生

当今社会,能符合这三个条件的教育环境已经很难得了,绝大多数都是各怀鬼胎互相算计的家校关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