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客车制造业技术水平

回帖不能超过两千字?只能另发一帖了。

大巴,国内官方名称应当是大客车。在下作为国产大客车的业内人士,有资格点评一二。

中国大客车技术多少年来水平一直不高。即便是改开了,绝大多数大客车企业还是拉来一个汽车底盘,绝大多数都是货车底盘,然后把钢架子搭上去,然后再把薄钢板焊上去,最后就是涂抹腻子找平,打磨光洁之后喷涂油漆,顶棚部分涂胶防渗漏。内部装修一下,齐活儿了。

大客车行业实际上跟中国绝大多数行业一样,先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窝蜂上马很多企业,就像冰箱企业一家伙从意大利连续重复引进九条阿里斯顿冰箱生产线。其中一条就是我大长沙的中意冰箱。不过大客车的生产比冰箱可是简单多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门槛很低。大客车不仅门槛低,而且极其挣钱。据测算,只要铺开摊子造车,年利率百分之十七手拿把攥。只要运作得好把户口上了,拿到卖车许可证,那就等于日进斗金哪!

门槛这么低,又这么挣钱,当然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进军大客车制造业。当年我大长沙一家伙就上马了三四家大客车制造厂。中联重科一家,三一重工一家,还有老牌的长沙客车厂,这是改开之前就有的。还不包括农民工自己开办的不少于七八家的客车厂,打着农用机械的名义卖中巴。

当然,绝大多数大客车工厂全都是外购货车底盘。然后改制装修成为客车。只有三一重工不同,他跟邵阳的湖南汽车制造厂合作,寄几研发了专用的客车底盘。三一重工的路径是走对啦。当然,如今貌似也没了。

外购货车底盘改制大客车属于最低档次。绝大多数大客车厂都是这个模式。

自行研制大客车底盘属于第二档,有一定意义但是属于中流,做一做不咋挣钱的公交车还可以,指望着挣大钱就别想了。公交车这东西你就别想挣大钱。政策上公交车就是带有浓厚的公益性的产品。不可能让你卖高价。

最高档次的大客车,那得是全承载结构,铝合金骨架,胶接蒙皮,一台车可以卖到一百万以上。比最便宜的公交车价格高四倍。就特么拿着几根铁棍焊一下,几张铁皮粘一下就成百万的收钱,真的是数钱数到手抽筋呢。

就比如河南宇通,安徽安凯,当然还少不了大名鼎鼎的北方尼奥普兰,都是这个档次。

咱就说说这个北方尼奥普兰。这是兵器部跟德国尼奥普兰合资的企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张了。这大客车行业有个特点就是用人多。没法自动化。这种行业最适合中国。很多这类人力密集型企业最后都被中国人给彻底垄断了,大客车是一个,还有就是溴化锂制冷机行业,所有的歪果货几乎都被中国人玩死了。

现在的大客车,公交车除外,几乎全都是全承载结构的了。不是全承载结构的大客车差不多全都被淘汰了。这所谓的全承载结构就是没有汽车底盘,拿几根铁棍当然是专门定制的型钢焊起来安装车轮发动机,比汽车底盘轻便而且受力结构更合理,跑长途的大客车,不单是卖票拉客,而且底部行李箱可以装载6-8吨货物,载客载货同时挣钱,那车主赚钱爽歪歪!所以有一段时间宇通安凯还有浙江金华的青年尼奥普兰,大客车出货极快,真没少挣钱哦。当然,这种车轮胎都特么是最顶级的,比公交车轮胎贵多了。车长14米,后轮组8个轮胎!跟美国灰狗一个模式。

正因为全承载结构优点众多,所以很多厂家都想模仿,我大长沙客车厂自己闷头焊了一个,没跑一百千米,就全特么开裂了。劳资当年去他们那里应聘他们还不要,艹!活该你破产,你不会搞全承载结构,劳资会啊!

不过国产厂家就算把全承载结构客车骨架焊起来了,但是出身草莽就是文化水平低,那骨架全都是歪歪扭扭的不成样子。焊接变形没掌握好嘛。然后就用榔头使劲的敲打,试图把变形矫正过来。所以那客车厂车间里面噪音污染无与伦比。那是没法活了。于是,老板就把矫正车间单独用钢板隔离开,让苦力们在狭小空间里面抡着大锤砸骨架。那劳动环境没法说了。这么干几年都成聋子不可。

好,现在大客车骨架有了。下面就是安装蒙皮。蒙皮有焊接的也有胶接的。如今焊接蒙皮的厂家估计全没了,因为质量差成本高。焊接蒙皮全特么是凹凸不平的,全靠涂抹腻子找平,刚才我说过的青年尼奥普兰,一辆车需要七八十千克的腻子。中联客车更艹蛋,一辆车至少要一百多千克腻子。相比起安凯一辆车不到五十千克,这还是当年的数据,如今肯定更少。就这你咋跟人家竞争呢?

腻子用得多,纯粹就是管理混乱。这些私企,把精力全都放到压榨工人方面。要论改进工艺,没那水平。我当年就把青年尼奥普兰胶接蒙皮的工艺重新详细制定了一遍。从冷轧板卷开卷开始,就有详细要求。你或许想不到吧,就这第一道工序开卷机开卷,还没进入胶接工序,那钢板就被弄皱了,然后无论你用什么办法都没法找平。最后就得多用腻子填坑。

我把大客车胶接蒙皮技术最复杂的一块蒙皮交接工艺放上网了。名称是:“卫生间小蒙皮胶接工艺规程”有需要的可以去下载。艹!刚才我找了一下,下载这个文件360文库居然要收费!这我可以起诉他们侵权!

大客车两边最大的两块蒙皮胶接之前先要张拉,张拉用的器材很简单,通常在客车展销会上都有卖,但是架不住这行当里面傻叉太多,就比如我大长沙辣个三一重工吧,他们居然被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忽悠着买了一套张拉铁路机车蒙皮的机械,花了一百多万!大客车蒙皮1mm厚,那铁路机车蒙皮是6mm厚,就这都上当?我看这里面有猫腻。买货花钱越多,回扣就越多呗。三一重工吃回扣那是公开的。不吃回扣的我,被他们开除了。

蒙皮张拉之前先要加热。我用20号气割枪做了一个特大号的加热喷子,比他们原来用的加热效果好多了。然后边张拉边加热,最后把蒙皮绷紧焊接在大客车尾部。等到蒙皮冷却下来,就紧紧地贴在骨架上了。骨架上涂抹了西卡胶,我那个时候还分为黑胶和白胶,都要用开水融化,如今的西卡胶,很稀的。

24小时之后,西卡胶干固,蒙皮就贴紧了。理论上如果骨架形状正确,蒙皮平整,是不需要涂抹腻子的。当然实际上做不到,总要涂抹一些腻子。如今的腻子很贵的。谁涂的少,谁就成本低。

然后就是装车轮激光校准再装发动机。所以说电车就是好。电车绝对比油车成本低。大客车发动机后置,需要喷涂巨量的隔热泡沫。这可是不少钱。如今都是电车,这隔热泡沫就用不着了。省了一大笔钱。

经过这么多年的层层淘汰,如今河南宇通,安徽安凯,那不仅是国内,就算拿到国际市场,也是头名。当然,原来技术差劲的客车企业破产了,造车新势力比如比亚迪,算是新的崛起。比亚迪工厂我没去过,不过我估计他们绝不会重蹈焊接蒙皮的覆辙,一定是胶接蒙皮全承载结构,至于是不是做到铝合金骨架这个阶段,就不知道了。铝合金骨架与型钢骨架的焊接技术完全不同,也要贵很多呢。

祝愿国内大客车厂家全都茁壮成长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