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剧的审美疲劳,要靠主旋律剧拯救了?
作者|顾 韩
编辑|李春晖
必须承认,2024不是一个剧集大年。但也因如此,一旦出现什么好的迹象便格外令人鼓舞。放在近期,最值得注意的新情况必然是主旋律的全面升级。改编自张桂梅校长事迹的《山花烂漫时》刚以豆瓣9.1分成为国剧年度口碑最高,9月底市场又迎来了一部宝藏主旋律剧《大海道》。
过去,观众通常是在商业类型剧中寻求情绪抚慰。现在,居然是主旋律剧才能给我们更多新鲜刺激和审美体验。
新鲜到什么程度呢?你甚至可能很难迅速get到《大海道》是一部什么剧。一是因为对大海道不熟悉。二是因为这部剧的类型组合是开创性的,在以往国剧中很难找到参照。
现实中的大海道是古丝绸之路遗留下来的一条线路,沿途汇集了多种罕见地貌,被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同时,它也是我国唯一一个可以合法穿越的无人区。如此种种,令它成为无数探险、自驾爱好者想要征服的地方。
作为剧集的《大海道》则是一个以当代新疆为背景、以热血竞技模式打开的乡村振兴故事,融合了摩托赛事、基层工作、文旅创业等多条叙事线索,充分展现出主旋律剧的多重可能。
如果说上一轮主旋律剧的升级是在故事和情感上更贴近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需求,《大海道》代表的则是“主旋律美学”的再次升级,在剧集类型、视觉效果和人物设定上都做出了独特探索。
追看《大海道》至今,硬糖君简直怀疑,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主旋律反而是一种类型包袱较少、主创表达更多的剧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正是一个适合梦开始的地方。
创新的类型美学
《大海道》由腾讯视频出品,容悦影视、新疆大明体育文化联合出品。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重点展播电视剧,该剧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作为联合摄制单位参与拍摄,新疆自治区广电局全力协助,周劲翔担任总制片人、总编剧,吴瑕任编剧,沈煜傑导演,尹昉、焦俊艳、加奈那、娃尔领衔主演,柳小海、张国强特别出演,以一群越野摩托车手的逐梦之旅为主线,描绘出风光壮丽、积极奋进的大美新疆。
正如硬糖君开篇所说,其美学创新首先体现在类型层面,多种元素的混搭造就了多个角度的全新气象。
首先就是对主旋律剧集的革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主旋律容易让人产生“任务性优先、可看性不足”的心理预设。后来,电影圈与剧圈相继将类型手法引入主旋律创作,带来了主旋律的第一轮革新升级。
具体到扶贫剧,当年叫好又叫座的《山海情》验证了“种田文”模式的可行性,从此观众看到最多的就是从三农、或者从教育切入的致富故事。《大海道》则另辟蹊径,引入了另一个久经验证、且更具张力的的模板——“运动番”。通过主角的追梦历程自然带出家乡的产业转型,选题与叙事都令观众耳目一新。
其次,《大海道》不是单纯的“拿来”,而是对热血竞技类型也进行了革新。
竞技题材在国剧市场上的处境向来是呼声高、热度低。究其原因,它本质是职业剧中的职业剧,一来不容易做好、做专。二来,一旦做得太过专业硬核,反而不容易赢得大众市场。
因此,当我们换个角度、直接将《大海道》视作一部特殊的竞技剧,会发现主旋律属性也为竞技题材注入了全新能量。
就说越野摩托这个特殊的切入点,不是为了标新立异、更不是拍脑门,而是源自编剧导演的亲身见闻——天赋型车手哈里克与他的家乡大堡镇在现实中皆有原型。
对于哈里克这样的当地青年来说,摩托越野不仅是运动、消遣,更是艰苦环境下出行谋生的必备技能;成为专业车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选择,更是一个脱离祖辈老路的机会。总之,主旋律属性赋予了竞技故事少有的厚度,也给了观众更多关心人物命运的理由。
最后,《大海道》也是一场对近年流行的“新疆剧”或说“地域剧”的革新。通过强化地域特色为剧集注入灵魂,正成为国剧新的流行趋势。纵然自然条件相对艰苦,新疆也在逐渐建立它的影视宇宙。
但以往出圈的“新疆剧”更多刻画的是它神秘避世的一面,对传统、对自然的坚守以及对现代的“抵抗”。《大海道》则少见地刻画了一个积极入世的新疆。哈里克的摩托梦是成为专业车手,郝书记的摩托梦则是将大堡镇打造成世界闻名的摩托小镇。
第一集开场的长镜头相当巧妙。观众先是跟着哈里克在奔跑中长大,跑进具有新疆特色布景的家,接触到葡萄藤、羊羔、抓饭等熟悉的新疆风物;之后又随着他走出大门,来到一个该开车开车、该用智能机就用智能机的现代新疆。十几年新疆发展的痕迹,都写在这短短的几分钟。
出众的视觉美学
赛车类竞技题材多见于大银幕,在国剧中屈指可数。这是因为按照惯例,剧集以剧情台词见长,对大场面的驾驭表现不及电影。不过众所周知,国剧这些年也开始注重视听手法的升级,主旋律剧集有时甚至比纯商业项目更卷。
《大海道》便是一例。故事尚未完全展开的时候,它已经靠壮丽的风光、绝美的构图与不俗的质感留住了观众。播出过半,在国庆假期氛围的感染下,更有不少网友心痒难耐,直呼想要买张机票直飞哈密。不是文旅剧,胜似文旅剧。
当然,这远不足以概括《大海道》在视觉美学上的特殊性。它的亮点还在于,骑行与赛车的部分拍得相当扎实。
不同于都市剧中的普通车戏,飙车已经算是动作特技的范畴,需要专人指导与更复杂的拍摄方式。这也就与注重效率的剧集生产天然相斥。少数警匪剧仅会在剧情高潮时祭出一段专业车戏,《大海道》这边却是不要钱一样的大放送,量多、质优且花式百出,基于不同的剧情需要不断变换拍摄方式。
例如,在尹昉扮演的林浩一马当先去寻人的时候,用航拍与跟拍结合,让观众初步领略到大自然的威压,明白及时寻回失散游客的重要性,同时也自然会对林浩的技术、胆色心生赞叹。
而在哈里克等人首次出战专业比赛的时候,导演改以经典的夕阳剪影呈现,渲染出一行人的热血孤勇。
这样的效果,靠的不仅是舍得烧钱、花时间,更是足够的专业与热爱。该剧导演沈煜傑曾是一线广告导演,私下还是一位汽车发烧友。拍摄中,为了画面真实好看,他力求摩托车保持高速行驶的状态,同时又要让无人机、跟拍车等设备跟上摩托车,甚至与之互动,让观众产生沉浸感,进而与人物共鸣。
为了扮演好这对赛场双子星,演员尹昉与娃尔也做了不少努力。尹昉专门去考了摩托驾照,娃尔则每天骑摩托车来往于住处与拍摄地,要找到哈里克那种自小与摩托车为伴的感觉。
《大海道》的拍摄无疑是非常艰苦的,要拍大量车戏、要应对各种恶劣天气,导演还坚持尽量实景拍摄、用自然光,团队每人每天平均往返距离都在150公里以上。这不仅是为了拍出大美新疆,也不仅是为了遵循剧集的现实主义定位,更是为了用光影讲故事。
有一个摄影艺术中的专业术语叫做magic hour,指的是在黎明日出或黄昏日落的瞬间有可能拍到魔术变化般的天色。而《大海道》把大部分外景戏份都放在了这些时段,虽对剧组统筹带来许多额外挑战,却更好地刻画了地域特色与人物心境。
外景的工夫下在了蹲守,室内戏打光的心思则花在了控制,利用光比反差实现人物情绪的外化,辅助演员表演。例如第六集,好友去世后、哈里克将自己关在修车铺的一场戏,黑暗的室内恰如他重创的心境,唯有一线光从门缝里漏进来,带着亲友的关心与救赎的希望。
进步的人设美学
僵化地套用创作规律,为了戏剧冲突、热搜话题将配角工具人化、甚至崩掉主角人设,这是国剧一大顽疾,对有原型、有主旋律任务的现实主义作品伤害尤其大。《山花烂漫时》之所以广受好评、与同题的影版拉开如此大的差距,正是因为在这一点上开了窍。
《大海道》与其异曲同工。据悉,该剧筹备长达三年,主创在当地进行了大量调研采风,也得到了哈密政府的倾情支持。从成片也可以看出,这是在深度理解扶贫振兴,深度了解这片土地的过去与当下、自然与人文的基础上展开的创作。
其人设美学的升级在于,带着对追梦者、扶贫者、创业者的敬意踏踏实实讲故事,不去贩卖与加重刻板印象。
首先是女性角色有大格局、无恋爱脑。焦俊艳扮演的沈笛是从深圳来的创业者,精明干练、豁得出去,为当地的文旅开发贡献了智慧与热忱。加奈那扮演的西琳是返乡担任团委书记的大学生,有原则、有担当、有冲劲儿。她们没有像男主们一样飞驰在赛场上,但也拥有自己的战场,为共同的目标在拼搏。
其次,主创对故事中的父辈做到了辩证看待,不做明显的、高高在上的褒贬。既客观指出父辈们的保守令年轻人倍感压力,又悉心刻画了这种“落后”的熟人社会才能滋养出的淳朴乐观与邻里温情,构成了该剧在风光之外的人情之美。
在《大海道》中,每个人物都不是无根之水,而是从历史现实中生长出来,故事也是基于扎实的人物逻辑与前史自然而然地发生。
林浩与哈里克是新疆的一对追梦搭档,有着共同的热爱与相似的困境。哈里克在这里土生土长,林浩则是矿区子弟,是援疆建设的祖辈将他带到了这里。
剧中还有两对同一身份、不同代际的对照组:沈笛是将“搞钱”挂在嘴边的当代年轻人,赵有为则是讲情义、有情怀的老一辈民营企业家;郝强是扎根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书记,西琳则是返乡潮下的新干部。
大家有着不同的技能与观念,在合作中既有碰撞亦有成长,带领观众读懂扶贫振兴,也记录下时代的变迁。剧中林浩与哈里克摩托梦的实现,既是个人的天赋与坚持所致,也得益于这各路人马对扶贫事业的不懈推进。
在遵守规律、尊重观众的基础上记录时代、尊重时代,主旋律剧走出了自己的大海道,也给商业类型剧留下了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