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核废料驱动长效核电方面迈了一大步

据报道,苏州大学王殳凹、王亚星团队联合国内其他院所,提出了一种基于“内置能量转换器”的锕系微型核电池结构设计理念,通过将锕系元素与发光镧系元素的分子层级耦合,实现了放射性核素衰变能到光能转换效率近8000倍的提升,并组装了目前已知效率最高的辐光伏核电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09/23/content_233315.html

这当然还只是实验室规模的东西,不仅功率低,衰变到光的转化率还只有3.43%,总能量转换率只达到0.889%,或者说139微瓦/居里。

但这开启了核废料处理的新思路,而且把中国最拿手的光伏板整合了进去。

锕系核素是核废料中长期放射毒性最难办的部分,具有超长的半衰期和高达兆电子伏特的α衰变能。但这也为开发锕系微型能源带来可能。

如果这能实用化、产业化,核废料的处理就是完全不同的新局面了。即使达不到经济的工业发电水平,满足核废料处理自身的电力需求就是胜利。

另外,中国也在钍堆技术方面深耕,乏铀燃料好像可以转化为钍燃料?

本来就是辐射相对较低的核废料,再这么左一啃,右一啃,啃剩的还是会有残余放射性,但强度低得多,危害低得多,也好处理得多。

放射性和毒性一样,不谈计量都是耍流氓,把计量压下来了,想耍流氓也耍不成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