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论」或将会被「摊冻」

 

      于本月二十七日在日本自民党总裁第二轮投票取得「逆转胜」,当选自民党第二十八任总裁的石破茂,将会在明日召集的日本临时国会上,在自民党在参众议院掌握多数席次的优势下,按照惯例将会获指名为日本第一百零二任首相,而日本新内阁预料也将在同一天上路。

石破茂当选为日本自民党总裁,并因此而出任日本新首相,让台湾地区的民进党人欣喜若狂,认为石破茂的出任日本新首相,将会有利于日本与台湾地区的关系。其理由是,石破茂是一位「亲台派」,经常访问台湾地区,而且与赖清德有私人关系。二零二二年七月底访问台湾地区时,获得蔡英文会见;·今年八月间再次访台时,获得赖清德会见。而且更「巧合」的是,日本前任首相岸田文雄于八月十四日宣布不竞选连任自民党总裁,投下日本政坛震撼弹之时,石破茂正好在台湾地区访问,并于前一天刚与赖清德会晤,而石破茂也是在台湾地区公开宣布自己将参选自民党总裁。

按照这个「连带关系逻辑」,由于石破茂是在台湾地区宣布参选,因而使得本来不被看好,实际上是在第二轮投票时才「有惊无险」地「逆转胜」当选,因而会被重视「风水」的日本人,认为石破茂是沾了「台湾因素」的「光」才能够当选,石破茂必然将会「知恩图报」,对台湾当局友好。

 其实,这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民进党人只是「唯心论」地推理石破茂在台湾地区宣布参选,与「逆转胜」当选的所谓「因果关系」,而缺乏了那么一点「唯物论」实事求是地观察石破茂在台期间的言行。

    实际上,石破茂这次访台,是以率领「思考日本安全保障议员之会」访问团的名义进行的。既然是「思考日本安全保障」,就会让人们联想起安倍晋三当政时,曾经成为热门话题的推动《与台湾关系法》的立法,及大肆鼓吹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论」。但是,石破茂这次访台,在被台湾媒体追问,若台海爆发冲突,日本是否应该表态、甚至协防台湾时,却是表示「要是台海当真爆发冲突,日本应该如何应对,不方便在这边做出回答」。石破茂在被问到日本是否需要立法加强日台关系时,他又表示「个人不认为有这个需要」。

实际上,石破茂常被媒体形容为「党内少数的安倍晋三批评者」,当安倍晋三提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主张后,时任日本防卫大臣的石破茂就曾公开表示,所谓的「台湾有事」,必须要有更具体且细致的认定及应对。这就被外界解读为消极对待「台湾有事论」。如果说,石破茂当时是出任需要与中国维持友好关系的职位如贸易官员等,作出这样的表态,还可说是「屁股指挥脑袋」的话,当时石破茂却是担任必须落实贯彻安倍首相的「台湾有事论」的防卫大臣呀,其实可说是「不履行职务」了。

     这就摆明,石破茂在接任日本首相后,将会冻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论」,而且也将不会推动《台湾关系法》的立法。作为曾经出任过日本防卫厅长官、防卫大臣的石破茂 按「道理」应当是一个「战争贩子」,但实际情况却是截然相反。

     其实,在历史上,石破茂曾经被视为「亲中派」。此前,他在受访时曾表示,「很想每年去中国一次」。当记者问他到过几次中国时,他回答说大概有八九次,自己也记不清了。他还透露自己在二十多年前访华时喝了七十杯茅台酒,且完全没醉。这篇他在出任日本防卫大臣时,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世界新闻报》的采访报导,现在仍然可以在新闻网站上搜索得到。

     石破茂曾公开表示,「并不认为中国会对日本造成威胁」,还在一些公开场合明确提出「要与中国搞好关系」 ,表示应该与中国、韩国、朝鲜建立信任关系。相对于这些年在日本民间很流行的反中情绪,和在媒体及政治界很普遍的「中国威胁论」,这是对中国很有利的一面。

     在历史问题上,石破茂也注意避免踩踏北京的「红线」。他曾主张把甲级战犯从靖国神社移出去单独祭祀,而且从二零零二年担任防卫大臣开始,就没有再参拜过靖国神社。这在日本政坛,这是很不容易的。

      另外,石破茂在其最近出版的自传《保守政治家,我的政策、我的天命》一书中,自称是田中角荣前首相的弟子,因而他对一九七二年推动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田中推崇备至。同时,也再三强调中国对日本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田中角荣与大平正芳等日本对华最友好,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湾独立」的日本首相,既然是石破茂崇拜田中角荣,相信他的所作所为,不会距离田中角荣太远。

      当然,石破茂曾经在担任防卫大臣时,基于职务,也表现了「好战」的一面。实际上,他也曾主张支持建立「亚洲北约」,在与中国和北韩建立关系的同时也要应对中国和北韩的「安全威胁」,在访台时也强调要确保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提升相关的吓阻力。但是,他又却又不认为台日关系须透过立法来加强。

     另外,石破茂曾经五度冲击自民党总裁选举而铩羽而归,今次是在有九位议员参选,竞争激烈下,要靠第二轮选举,才从希望不大下「逆转胜」,因而有人认为他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为了避免当「短命首相」,他可能会较为注意「迁就」主流民意,因而在实质施政中,可能会在「感情」上维持与民进党当局的关系,但却会在原则问题上注意避免踩踏北京的「红线」。

 

                                   (发自北京)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