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在加速整合长三角

500

最近杭州市委书记在接受上海媒体采访时的一番表态,引起舆论一阵热议。当被问及“杭州为何要进入上海大都市圈?”时,书记说:“我们态度非常明确,就是主动接轨和服务大上海”。

要知道杭州人过去是很骄傲的,尤其对上海,杭州民间一直怀着某种“瑜亮情结”。记得互联网电商兴旺发达的那些年,因为不少上海人跑到杭州的大厂来求职工作,特别是上海书记那句“上海为什么没能留住马云”,可把杭州人给自豪坏了,本地一些自媒体甚至喊出“上海才是杭州的后花园”的豪言壮语。

就连FT中文网都曾刊文,称杭州是“0.5线城市”。文中作者写到:

在杭州人眼里,一线城市实在没有任何可羡之处,北京脏,广州乱,上海装……如果我能代表绝大多数杭州人的心态的话,那么我敢说,杭州是中国自我感觉最好的二线城市。真的,我觉得,称杭州为二线城市实在是有点委屈的,有好几个指标,一线城市也未必比得上我们,可能“0.5线”更接近杭州的实际水准。

但现在,就连这样骄傲的杭州,也积极加入上海大都市圈了,当地一把手更是热情洋溢地表态,“主动接轨和服务大上海”,这不禁让人感慨:上海,不愧是长三角的绝对龙头。

特别是当拥有三座一线城市的大湾区正在变成一个“市”,而长三角却还停留在“像一个省”的阶段,能够整合长三角的,也就只有上海了。

500

说起上海,很多人都觉得它是全中国区位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并常常以弓箭来形容,把沿海经济带比作弯弓,将长江经济带比作羽箭,而上海正好处在弯弓搭箭的位置,是中国两大最重要经济带的交集城市。

历史上,隋唐年间的扬州、明清时代的苏州,也都曾拥有类似区位,并分别取得了同时代其他城市无法企及的经济辉煌,成为当时长三角的绝对主角。而现如今的上海,则是长三角的3.0核心。

从联系世界、辐射全国,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视野来看,上海的地理区位确实如网友所赞的那样得天独厚,无与伦比,但是站在整合长三角的角度,可能未必有利。

因为陆上整合主要靠轨道交通,而在这方面,上海的位置就不如北京之于京津冀,广州之于大湾区了。哪怕在长三角内部,虹桥枢纽站的客流量多数时候也不及杭州东站。

当北京、郑州、武汉,甚至江西南昌、安徽亳州,纷纷建成或在建米字形高铁网,上海过去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对外联系只有开往南京、杭州方向的两条铁路通道。

更要命的是,近年来长三角开工或规划的几条高铁,比如通苏嘉甬高铁,简直就是故意为了绕开上海而建的;至于“盐宜高铁+宜湖铁路+商合杭高铁湖杭段+杭温高铁”所串成的长三角高铁中轴线,更是为浙南城市北上、苏北城市南下提供了直线通道,不再需要沿着沪杭、沪宁线绕个大弯。

随着资源的逐渐分流,上海在长三角的经济、人口权重都在逐步下降。所以上海整合长三角,既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有着拓宽自己经济腹地的现实需求。

为此近些年上海动作不断。先后通过几次扩容,令上海大都市圈的面积范围、经济体量直接超过了整个大湾区,以占全国1.2%的土地面积贡献了14.5%的GDP。特别是最近的一轮扩容中,苏中的泰州、苏北的盐城、浙江省会杭州以及安徽的宣城都被纳入圈内,上海的触角第一次直接涉足安徽,也成为长三角第一个囊括江浙沪皖城市的都市圈。

虽然包括杭州在内,所有成员城市对于融入上海大都市圈表态都很积极,但都市圈的融合光用嘴巴说是不行的,要想真正拉近各成员城市物理空间上的距离,还得靠轨道先行。

于是我们看到,过去几年沪苏通铁路一期、沪宁沿江高铁(也就是俗称的南沿江高铁)相继开通运营,北沿江高铁各段也陆续开建,这些铁路把上海与苏南的一干强县及苏中城市紧密地串联在一起。而京沪高铁二线的规划建设,则把上海的影响力投射到了苏北甚至鲁东的广大区域。

另外,沪舟甬跨海通道的规划,不仅可以把上海、舟山、宁波这三座阿拉城市连接起来,还可以在传统沪杭通道之外,打开另一条南下的铁路通道,从而形成沪舟甬、沪杭、沪宁(京沪)、京沪二线等四条以上海为起始点、辐射四方的铁路通道。

现在,第五条通道——沪合通道的关键线路沪苏湖高铁也来了。

500

500

500

沪苏湖高铁东起上海虹桥,西到浙江湖州,线路全长约16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沿途共设上海虹桥、上海松江、练塘、苏州南、盛泽、湖州南浔、湖州东、湖州站等8座车站。2020年6月5日开工建设,今年9月19日,伴随首趟检测列车从上海虹桥站驶出,进行轨道、接触网和电务设备检测,沪苏湖高铁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这意味着其距离开通应该不远了。

作为长三角首条贯通江浙沪的高铁,沪苏湖高铁穿越苏州吴江区与浙江湖州市这两个与上海有着极深渊源,却因为种种原因至今没有铁路直连的地方。

先说吴江。众所周知,上海的母亲河叫做苏州河(吴淞江的上海市区段),这里的苏州,指的是这条河的发源地,确切地说是苏州市吴江区。吴江的名字就来源于吴淞江,而下游的上海,其前身松江府的名字同样来源于吴淞江。可以说一条吴淞江,名字被一拆为二,前半部成就了吴江的县名,后半部成就了松江的府名。这么来看,吴江上海简直可算是同名同姓的亲兄弟。

和苏州其他地区一样,改革开放之后的吴江,在来自上海的“星期日工程师”的帮助下,也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在2012年撤市设区前,吴江常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五名。尤其是民营经济这块,今天苏州三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两家(恒力、盛虹)位于吴江。特别是南面的盛泽镇,常年位居全国千强镇前十之列,无论人口还是经济规模,都属于“一镇敌一县”的特大镇。

2019年1月,吴江与浙江嘉善、上海青浦被国家确定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下辖黎里镇更是被划为先行启动区。但就是这么一个政经地位都极其突出的区域,却是苏州全市6区4市中至今唯一未通铁路的。

再说湖州。沪湖两地历来有“菰申同源”之说,这一方面是因为上海的另一条母亲河黄浦江的上游苕溪源头就位于湖州安吉龙王山,而苕溪也是湖州的母亲河,两地拥有同一条母亲河、同一个源头;另一方面上海简称“申”的由来,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同时也是湖州最初的筑城者,所修筑的菰城至今仍是湖州的别名。

正是因为有着这些渊源,1843年上海开埠后,嗅觉敏锐的湖州南浔商人带着辑里湖丝第一批抢滩上海。在19世纪中叶的20来年间,经上海出口的商品中蚕丝居于首位,而蚕丝中有将近一半是辑里湖丝。它既繁荣了上海外滩,也成就了南浔“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辉煌,堪称沪湖合作的典范。

但进入铁路时代后,地处太湖西侧的湖州却渐渐沦为苏南、浙北唯一不与上海铁路直通的城市。从湖州去上海,还得去杭州换乘,十分不便。

而现在,沪苏湖高铁不仅打通了湖州、吴江与上海的直接联系,实现了上海对苏南、浙北城市的全覆盖。更重要的是,通过沪苏湖+商合杭(合湖段)的高铁组合,上海打通了直接联通合肥的线路,在沪宁通道、沪杭通道之外,又开辟了一个沪合通道,实现了上海到江浙皖三省省会的高铁直连。

再加上正在修建或规划中的京沪二通道和沪舟甬通道,拥有五条对外高铁通道的上海,犹如一个五爪金龙,将长三角牢牢拽在掌中。

500

500

当然光有射线还不够,要想将长三角整合为一体,还得有环线。目前在上海的牵头下,长三角从内向外,正在逐渐形成三个环。

第一个环由上海及相邻的苏州、嘉兴等市所组成,这是长三角核心中的核心,也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所在地。这个环内,轨交连通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2022年7月13日,连通沪苏嘉三地的城际铁路正式开工;2023年6月24日,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开通运营,与上海地铁11号线在昆山花桥实现了“双11”交会……

未来,以沪苏嘉城际为原点,往西将进一步延伸至湖州,并接入环太湖城际轨道交通圈;往南将一直延伸至杭州萧山机场,沿途串联起乌镇、南浔、练市、盐官、震泽、黎里和同里等多个江南古镇,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旅游线。

另外,以沪苏地铁连通为起点,苏锡常之间也在谋划地铁/轨道快线的互联互通,建成后从上海出发,可一路坐地铁直达常州,其长度规模将比肩“大湾区1号线”或广深佛莞跨市地铁。

伴随“轨道上的长三角”初见雏形,整个浙北苏南正在变成一个“市”,彼此之间城际铁路、市域快轨甚至地铁相互连通,范围早已溢出第一环,撑满了整个第二环,即由沪宁、沪杭、杭宁通道合围而成的长三角黄金中环。

说实话,能够完成对这两个环的整合已经非常不易,但上海的抱负更大,二环外面还有三环——今年6月15日三季度的铁路调图后,以上海为起始点的超级环线高铁G8388次列车横空出世,把整个江浙沪皖串成了环,范围直抵安徽与湖北、江西的边界。当时我就感慨:这个圈一划,上海无敌了。

等到沪苏湖高铁开通后,它将与商合杭高铁合湖段一起构成了这个巨大三环的中轴直径,从中间横着将三环一切为二,加速三环西侧的城市以“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方式,接轨上海,融入大上海都市圈。

而随着上海加速推进对于长三角的整合,我预计,未来上海大都市圈还将扩容,将有更多城市,尤其是安徽城市进入上海的“朋友圈”,共同促进长三角一体化,进而巩固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市”的江湖地位。

/// END ///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