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雕都督之后三国简述(十九)潼关(小关)之战
曹泥和女婿刘丰被高欢救回去了,营救过程十分暴力!
西魏大统二年,东魏天平三年正月,高欢与厍狄干、斛律金等人率一万骑兵从黄河上游渡河,偷袭夏州!他们只吃干粮和冷水,连续奔袭四昼夜,在夜间进至夏州城下,把长槊绑在一起连成梯子,攻进了夏州!西魏夏州刺史费也头斛拔俄弥突被俘、投降。夏州被高欢攻陷,灵州通往河东的道路打通了,曹泥和刘丰在高欢的保护下离开了灵州,连同一起迁走的还有五千户居民,这对本就缺乏人口的西魏又是一个重重的打击!
在攻克夏州的战斗中,东魏军中一位少年表现突出,在战斗中生擒西魏夏州长史莫者晖,高欢见了十分高兴,授予了这位少年一个官职:都督。都督只是当时军队中的中级军官,普通得很,但这位在夏州战斗中新晋的少年都督却非比寻常:他就是后来被称作“声震关西”、“战则前无完阵,攻则罕有全城。齐氏必致拘原之师,秦人无复启关之策”的落雕都督斛律光!
撒花!撒花!!撒花!!!清瘦们快都来撒花!!!~\(≧▽≦)/~
夏州被高欢攻陷一个月后,西魏秦州刺史万俟普拨在高欢的威逼利诱下投降,率领部下逃亡去了东魏。宇文泰率轻骑追赶了一千多里,没能追上。
整个大统二年的春天,西魏失人失地,被高欢的军政攻势压得差点喘不过气来,以宇文泰为首的武川军团当然也是过得十分郁闷。这种郁闷的气氛直到夏天七月的时候才被一扫而空——贺拔胜自南梁归来!在南梁羁縻了三年的贺拔胜回来了!武川军团一代核心贺拔岳的二哥贺拔胜回来了!至此,武川军团人头凑齐!欢聚一堂!
贺拔胜离开南梁时,梁武帝萧衍亲自摆宴送行。贺拔胜自此凡是向南去飞鸟走兽都垂弓不射,以此感念梁武帝的厚遇。归来途中,在襄城贺拔胜一行遭到了侯景的截击,被迫逃进山里躲避,将近半数的随从冻饿而死。经过千辛万苦回到长安后,贺拔胜向朝廷上表请罪,元宝炬拉着贺拔岳的手哭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宇文泰则任命贺拔胜为中军大都督,与苏绰同掌机密!
贺拔胜此时就是武川军团资格最老的成员,绝对的前辈!贺拔胜因为资格老,一开始对宇文泰这位后生小子(宇文泰此时才三十出头啊)领导还不习惯,见了面也不知道行礼,宇文泰也不好意思随便指挥贺拔胜干这干那,相处了一段时间下来大家都有点尴尬。但两人又都好面子,而且谁也不好意思拂了对方的面子,明知道应该早点定下君臣名分,但就是谁都张不开这嘴……直到有一天,大家一起出门打猎,看见水面有两只鸭子正在欢快的戏水,宇文泰心中一动,便对贺拔胜说道:大家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前辈射箭了,就请您为大家表演一下您精湛的箭法吧!贺拔胜欣然受命,只见他弯弓搭箭,望着水面射去,一箭双鸭!众人纷纷击掌叫好!贺拔胜也趁机向宇文泰行礼道:如果丞相(宇文泰)愿意用我做先锋,我一定像射杀这两只鸭子一样,为您消灭一切敌人!
至此,君臣名分确定,武川军团完成最后统合整装待发!
就在贺拔胜一箭双鸭的时候,除了高欢宇文泰慕容绍宗以外谁都不怕的侯景吃了个大败仗!击败侯景的正是当年以七千步卒横行中原的南梁名将陈庆之!侯景率领七万大军攻打楚州(凤阳),结果反被陈庆之打得落花流水!为了逃得快一点,侯景还把辎重都丢掉了!之后侯景是否在自己的天敌名单上给陈庆之添了一笔,我们不得而知。但楚州之战,就是陈庆之的最后一战,三年后这位绝世名将去世,终年五十六岁。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侯景被陈庆之打得大败而逃的时候,已经是东魏天平三年的冬天了。
西魏大统三年,东魏天平四年,正月,高欢调动三路大军会攻关中!
北路军为东魏主力,由高欢亲任统帅,大军从晋阳出发,几天时间就在蒲坂架起了跨越黄河的浮桥,高欢大军驻地直逼河边,随时都可渡过黄河进入关中!
南路军统帅为大将高敖曹,进军上洛,也就是今天的商洛地区,攻击的目标是武关!
中路军统帅为大将窦泰,率精兵一万人马,在潼关以东待机!
高欢这个布局,非常明显:就是凭着人多势众,迫使宇文泰三处分兵,起码也要把主力摆在蒲坂黄河西岸防备高欢的北路主力大军!于是中路的窦泰就可以与北路的高欢奇正相生!你全力抵挡高欢,窦泰就施以奇袭!你防范窦泰奇袭,高欢就渡河决战!至于南路,商洛山中道路崎岖,行军艰难,高敖曹这一路就是负责牵制。总之,就是比你兵多队伍大!就这么轮开了拳头打你!
面对着这样以多打少、以强凌弱的态势,弱势的一方如果不想投降的话通常有三个选择,也就是所谓的上中下三计。
上计:出兵迎战,御敌于国门之外!
中计:走,早早遁去,叫你打不着!
下计:不战不走,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这种情况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着,前有司马懿平辽东,再有刘裕灭南燕,继有拓跋焘灭北燕,后有于谨平江陵……弱势的一方无不选择了下计,然后败亡,反复验证着“小敌之坚大敌之擒”这句兵家名言!
为什么弃上中计不用而用下计?!因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出兵迎战就意味着行险,卷铺盖跑路又心有不甘,所以,胆小而又颟顸的决策者自然就去选了下计!
宇文泰是枭雄,枭雄选上计!
可是怎么出兵?先打谁?三处分兵显然是不可取的,一定要集中兵力,但朝那个方向集中兵力?包括以智计著称的于谨在内,武川军团普遍的共识是:守河防,抵御高欢的北路军!这就和宇文泰的意见相左:置高欢大军于不顾,逆袭中路的窦泰!在这次决定出兵方略的军事会议上支持宇文泰的只有一个人:苏绰。真知己啊!还是个文官!
武川军团的思想转不过来,宇文泰苦口婆心做工作:高欢如今三路进军,他先在蒲坂造桥,是要我们以为他要在这里渡河决战,是要我军主力牵制在这里,这样就为窦泰创造了偷袭潼关的机会。如果我们守河防,就中了高欢的奸计。而且高欢自起兵以来,窦泰总是做先锋,其部下都是精兵,总是在打胜仗,士气骄纵。如果我们能够出其不意,袭之必克!打败了窦泰,高欢不用我们打就会退走。
将军们说道:可是高欢离得近啊,我们舍近求远,一旦高欢过河,我们后悔药都没处买去啊!
宇文泰继续做工作:高欢曾经两度进犯潼关,我们都前出到霸上迎敌。这次高欢又率大军来攻,而我军现在仍在长安城郊。这样高欢就会以为我们没有斗志就有轻我之心。乘此击之,何往不克!高欢虽然造了浮桥,但我认为他一定不会过河!不会过河滴!绝不会滴!我们只要五天时间,就可以打败窦泰,散会!
宇文泰一锤定音。第一天先率六千骑兵返回长安,声言要保护皇帝陛下跑路去陇右避避风头;第二天偷偷出兵,倍道兼程,不到两天时间,第四天便赶过了三百里路程出了潼关,直扑窦泰军前!窦泰措手不及,连忙率军出营列阵迎战,阵型未及列成,宇文泰已纵兵猛攻,一举全歼窦泰军!窦泰自杀,首级被西魏军割下送往长安报功!在攻打窦泰的战斗中,李弼冲锋陷阵,斩杀敌兵最多。宇文泰把自己骑的马和从窦泰身上扒下来的盔甲赏给了李弼。
高欢得知窦泰军败,果然没有渡河,拆了浮桥退兵回晋阳了。
说了这半天,不是高欢就是窦泰,不是窦泰就是高欢,南路的高敖曹呢?窦泰自杀时,高敖曹已经一路披荆斩棘,连战连捷,攻克武关,兵锋直指蓝田!得知窦泰军败后,高敖曹知道,自己这一路再怎么打都不会有好结果了,孤掌难鸣啊,只能退兵了……前面说了,商洛山里地形崎岖,攻进来困难,退出去同样困难。高欢知道高敖曹的困境后,曾下命令给高敖曹,叫他放弃部队,自己回来就行。高敖曹回复道:我把部队丢了自己回去?我™还是人吗?!高敖曹亲自断后掩护全军撤退,西魏军乘势反攻夺回武关,又一路追杀,东魏南路军死伤惨重,高敖曹也中箭身负重伤!饶是如此,身负重伤的高敖曹仍然把部队从山里带了出来,回到了河南!战必向前、退必在后,高敖曹真英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