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人:日本儿童不该被伤害,其他国家的儿童也不该被伤害!

500

500

500

.

9月18日上午,深圳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暴力伤人事件,一名就读于日本人学校的学生不幸遭遇一名陌生男性袭击,被刺后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凶手已被当场抓获,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中方有关部门将依法处理。中方对发生这样的不幸事件表示遗憾和痛心,对男孩去世表示哀悼,对他的家人表示慰问,中方将为他的家人料理后事提供必要协助。

.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不幸事件时有发生。有事情发生是正常的,没有事情反倒不正常了。事情发生后,社会只要遵循法律原则妥善处理便是,根本轮不到我来赘言。只是今天早上读到了这篇《无论你多恨日本,都不该去袭击小孩》的文章,让我感到疑惑和不解,觉有肚子里有话,不吐不快。促使我发声的,是鉴于作者的过往表现。我觉得作者撰写此文的动机颇为异常。当今世界,作恶多端的美国和以色列,每天都在制造着无辜平民的苦难,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残杀百姓,这些血淋淋的事实,作者却视而不见,未置一词;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残忍杀害中国千万民众,凶残程度远超深圳杀害日本孩子的凶手,作者也未曾见诸笔端予以谴责或批判。乃至而今,一桩关于日本儿童受害的偶发事件,却令作者骤然发声,此等反差有点不合常理。常言道,事有反常即为妖,此言非虚。

.

中日之间是有特殊历史情节的,处理中日之间的问题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情绪化片面化。日本曾以极端残忍的方式加害中国人民,我们无法忘记这笔历史血债和沉痛的记忆。但中国民众本性善良,秉持高度的法治观念,在深圳发生伤害无辜日本儿童的案子后,大家都深感愤怒并予以谴责。中国司法部门亦迅速行动,依法对涉案凶手进行处理。一切都依照法律程序高效有序的在处理,非常正常,也合乎情理。而这篇《无论你多恨日本,都不该去袭击小孩》奇文,似乎有意无意地在挑动情绪,它不仅未能促进社会的理性与和解,反而在受害儿童家庭及深受历史伤痛的中国人民心头再戳上一刀。我不禁要问,全世界每天受害的儿童没有一千也有几百,作者为何唯独对此事发出如此强烈的声音?是否日本儿童就应该被视为高人一等?或者说,伤害日本儿童不可容忍,而伤害其他国家的儿童则可以被忽视?此等双重标准,实难令人信服。

.

日本儿童在中国受到伤害,固然令人痛心,但也有更多的中国人在日本被伤害的案例。而且两者相比,在数量上性质上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不可相提并论。中国人在日本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深、更加残酷!作者怎么不为中国人在日本的悲惨遭遇大声疾呼?你的屁股究竟坐到那一边去了?!以下是网友提供的资料,时间不到一年,触目惊心:

.

2023.11.7

大阪一名中国16岁女学生被日本男人绑架毒死

A 16-year-old Chinese female student in Osaka was kidnapped and poisoned to death by a Japanese man

.

2023.11.9

千叶县松户市住宅区一中国女子在街头遭2 日本暴徒伏击殴打致死

A Chinese woman in a residential area of Matsudo City, Chiba Prefecture was ambushed and beaten to death by two Japanese thugs on the street

.

2024.2.9

日本静冈县17岁中国高中生宋某遭日本仇华不良少年团殴打后溺死

17-year-old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 Song from Shizuoka Prefecture, Japan drowned after being beaten by a Japanese anti China delinquent group

.

2024.4.16

华人夫妇遭日本演员佐佐木光灭门

Chinese couple killed by Japanese actor Mitsuki Sasaki

.

2024.7.22

一名中国籍男性游客和妻子在日本大阪市此花区散步时,被当街刺伤

A Chinese male tourist and his wife were stabbed on the street while taking a walk in this flower district of Osaka, Japan

.

希望作者今后在评价人与事时,坚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与公正立场,杜绝个人情感、利益或偏见的干扰,依据事实、理性与公正的原则进行判断,不要学美国式的双标做法。评价过程的双标行为往往会导致评价标准的不一致和偏袒现象的出现,从而损害评价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唯有坚持一致标准衡量万物,力求克服个人偏见与情绪化,方能减少因主观偏见与情绪波动而导致的评价偏差,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公正和尊重。.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