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婆村里生产队的,像出河工这些,就不是纯靠自家自户负责自己片区,而是集体考核
【本文来自《据父辈亲述,上河工当时被农村男人视为畏途,谈河工变色》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清泉细流
你这就是过敏了。小时候我耳濡目染,家里也有这些工具,村里有这样的人,父辈讲过在他们身上发生过这些事,看到有人发帖讲这个,跟帖说说而已。现在每年回家,还能听父亲讲这些事,父亲老了,经常会给我们讲他经历过的一些重要的事。
至于其他,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我无能为力,也不想证明什么或让你相信什么。
讲讲父辈亲历事实还需要向你剖明心迹?
确实是地域不同,我外婆他们浏阳西乡某镇那边他们村里生产队的,像出河工这些,就不是纯靠自家自户负责自己片区,而是分队分组集体劳动考核,后勤也是队上出,包括日常的生活活动,还有草帽编织(这个直到我有记忆的时候都还在做),烧窑等副业活动,都是集体劳动按劳记工分,那会儿都是独轮车推草帽60公里去长沙卖,可以说在改开之前,他们就已经是有村办企业的雏形了,老妈他们小盆友除了帮砖窑活活泥,还捡拾樟树籽,去皮晒干卖给供销社,换的零花钱作为自己的学习纸笔费
而反面教材,我爷爷他们永州零陵和双牌交界位置某乡某村,我老妈在90年代都曾经建议过奶奶,爷爷他们村那里土好水好,要不开展一些经济作物种植,技术都可以我妈直接去湖南农大咨询(当时外婆他们村那一片几个镇已经开始了利用坡地山地进行苗木种植了),结果我奶奶一句话:“种个西瓜一不小心没看好都被人砍断蔓藤,别说种其他的了”给打消想法了,后来浏阳那边苗木种植已经种得一地难求的 时候,老妈又想问爷爷那边挺多山坡荒地可不可以承包种植,一考察,当地作风太过于“不讲理”,没法种...
所以是有不少地方集体生产做得好,不用等改开,靠自己集体产业也还好,但也有的地方,民风如此,不管是集体还是单干,确实都没人去想办法把生产搞更好
(我爸妈是在读中专的时候认识的,老妈就是看中的老爸读书刻苦成绩好...+绘画好,因为不管是老爸读的建筑设计还是老妈读的城规,都要求美术,而同班的有些同学其实家里就是工程系统的,入学前就有相关基础,而老爸是在入学后靠自己从零开始学的,老爸在他们村,其实算半个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