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父辈亲述,上河工当时被农村男人视为畏途,谈河工变色

【本文来自《苏北水网运河是长期建设成功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HJ
  • 不能用现在的观念看待当年的事物,所谓的“民怨”,也不是正真的民怨。搞水利除了国家投入,各级也是要有“贡献”的,大家手头有点紧,是会有点怨气。但对普通农民劳力,那可是有“口粮补贴”可以饱餐的“美差”,当然上河工的劳动强度比较大,不是人人都乐意。其实不去上河工,冬季在家里也不会闲着,是要把队里的农田沟渠水系整修一番的,那可没有“补贴”。说实在话,普通百姓可真不知道什么“换了书记就换个地方挖”的“怨气”。

你这说法与亲历者感受不符。

据父辈亲述,上河工当时被农村男人视为畏途,谈河工变色。我们村有些人就丢下家不要,跑上海这些地方要饭去了。

自带工具,自带被褥,自带干粮,在寒冷的河道干一冬天。有其他选择吗?有,给钱,让别人替你去。

河道分段给各大队承包,因为那种群体心情和气氛,各大队民工之间打群架不罕见。寒冷冬天,有些人承受不了出汗后受凉而病倒,死人都有过。

当时是别无选择,有工分,也为河道治理做出了贡献,但要说乐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