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还有一个无法统计的票房数字:露天电影

【本文由“梅溪居士”推荐,来自《郭松民 | 老电影为什么会被青年认为更真实?》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华亭闻鹤
  • 拿80年代的电影和现在的影视剧比真实性,却说现在的“电影没人看了,这是个极严重的问题”。你对比现在和80年代的电影票房了吗?反正就是先射箭再立靶子

1980:《405谋杀案》——成本60万元,观众在3亿人次以上。

1981:《白蛇传》——80年上影厂拍摄,81年卖掉拷贝最多的,超过7亿人次观众(一直放映到1984年)。

1982:《牧马人》——观影人数约1.3亿人次,遗憾是还有一部《少林寺》:1982年该片在内地公映,以1角钱的票价创下了1.6亿元的票房纪录;在香港创下1616万港币的超高记录;在日本创下40亿日元票房纪录;1983年,在韩国上映,创造了51亿韩元的票房纪录。

1985:《神秘的大佛》——拷贝卖了至少440个,观影人次4亿+,票房1亿元左右。

1987:《芙蓉镇》——票房高达1亿人民币,观影人次约有10亿。

1988:《红高粱》——总成本超过80万,柏林金熊奖。4000万票房,4亿+观众。

——现在所谓的“中国影史票房前N名”,观影人数过亿的有多少?《长津湖》到底多少人看过?

-

《T省的84、85年》故事里的记者当面质问法院审判长:我可不可以这样问您,在我们中国,是法大于党,还是党大于法呢?

而审判长又能跟被告说出这样的话:不要太天真了,人民法院不会支持你将矛盾对准党的组织的。

-

《牧马人》里的妈妈与儿子的这样一段对话:

—妈妈,爸爸怎么弄来这么多钱;—当了二十多年老右,补的;—妈妈,长大我也要当老右,挣好多好多钱。

-

《天云山传奇》里,当一个叛逆的年轻人抱怨路况太差,跟不上时代,马车夫用了以下的话来回敬她: 你怎么也染上这种时髦病了,讽刺啊,挖苦啊,嘲弄我们生活里的某些现象来表示自己的最新观点。这些都是很容易的,能解决什么问题!

-

——在80年代还有一个无法统计的票房数字:露天电影。广东电白是一个普通沿海小县,80年代人口100万出头,但拥有几百名放映员,几百台机器。当时的“行情”是到村子里放一次电影,村民们需要付25元(企业单位很多是自有的放映机),刨去交给电影公司的片租8元5角,发电机消耗的汽油费3元,剩下的就是工钱。一直到90年代电视机开始普及,露天电影才逐步消失。。。2010年前后,私人经营农村流动电影放映在不再被允许。很多地区转为公益放映,放映员使用的机器也统一更换成数字放映机。

-

简单说,整个80年代国内一共拍摄了380部左右的电影,每一部几乎都看过的中国人不能说比比皆是,但也绝非罕见(不包括未公映的)。1979、1980年都全国平均观影人数达到290多亿人次,那时候中国是10亿人口,平均下来每人每年会进电影院29次——29×10=290部。。。小兄弟,你对中国八十年代一无所知,不是吗?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