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液晶面板产业发展的路线之争——独立自主还是依靠引进?

500

 

2020年,中国液晶面板产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到50%,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国。

在十年前的2010年,中国的液晶面板产业才刚刚起步,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仅有5%。

市场份额从5%增加到50%,中国仅用十年就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从“缺芯少屏”到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国。

500

 

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并不都是成功的故事,中国也走过了不少弯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得到了深刻的教训。

中国液晶面板产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在于我们找到了正确的产业发展路线,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等企业的成功都是因为采用了正确的发展路线。

反之,没有采取正确发展路线的液晶面板企业都失败了,这些企业失败的原因各不不同,但都用事实告诉了我们哪些是错误的发展路线。

 

液晶面板产业今天的成功不是必然的,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下大浪淘沙的结果。

回顾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之路,我们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充分认识失败的教训,唯有如此才能为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更有益的经验。

 

 

深圳聚龙计划的失败

 

2005年在深圳市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下,中国四家彩电企业TCL、创维、康佳和长虹组成联盟,计划从海外引进技术建立液晶面板生产线以解决中国彩电企业液晶面板的供应问题——这就是聚龙计划的起源。

2006年,深圳国资委属下的深超科技投资公司与这四家彩电企业成立了聚龙光电公司并开始寻找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技术来源。

但是聚龙光电公司寻找技术的过程并不顺利:海外液晶面板企业要么不转让技术,要么技术转让费太高。

不得已,聚龙光电转向当时国内唯一具备建设液晶面板生产线能力的京东方,京东方以40%的控股比例加入了聚龙计划。

 

500

2006年京东方的液晶面板生产才刚刚起步,在国内只有北京一条5代线,液晶面板生产技术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较大,其技术能力并不被国内的电视企业所信服。

与此同时,参加聚龙计划的各企业对项目的意见并不一致,合资各方就上液晶面板还是上液晶模组、是上6代线还是上7.5代线等问题存在较大分歧,合作过程步履维艰。

最终夏普抛出的一个诱饵成为了终结聚龙计划的杀手:在得知聚龙计划的消息后,夏普于 2006年6月主动向深圳方面提出合作建设一条7.5代线,并且攻击京东方的技术能力。

 

500

面对夏普的提议,深圳市政府和彩电企业都动摇了:

一方面,京东方确实没有建过6代线,和京东方的合作并不一定会成功。

另一方面,夏普确实更有经验、技术能力更强,和夏普合作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最终聚龙计划不欢而散,长虹撤出这个计划做等离子(PDP)去了,而京东方则被冷落一旁。

 

聚龙计划失败后,深圳方面与夏普谈判了一年却毫无结果。

夏普不仅违背最初的承诺,要求在控股的情况下才转让技术,而且夏普自身财务困难重重没有能力在中国投资建设生产线。

夏普与深圳的谈判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干扰中国大陆液晶面板项目的建设。

此后夏普故伎重演,在2007年上广电计划与京东方合作建6代线时主动找上广电合作,使得京东方再度被抛弃。

夏普的“搅局”使中国进入高世代线的时间推迟了2~3 年,但夏普之所以每次都能搅局成功根源在于中国企业没有掌握技术,需要引进技术。

 

 

上广电NEC液晶面板项目的失败

 

2002年4月,上海广播电视工业集团(上广电)和日本NEC成立合资公司(股权占比分别是75%和25%)投资近100亿元从NEC引进一条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上广电NEC液晶面板项目的技术来源是NEC公司,合资公司需要向 NEC购买相关的生产专利和技术,并支付技术使用费。

2004年10月8日,中国大陆第一条5代TFT-LCD生产线在上广电投产。

 

500

但是上广电NEC公司没能通过技术引进发展起来,这条引进的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反而成为企业的沉重包袱。

由于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拖累,上广电集团在2005~2007年连续三年亏损,亏损总额超过5亿元,2008 年再度亏损18亿元。

对液晶面板产业的投资失误,最终使得广电集团走到破产重组的境地。

 

500

上广电液晶面板项目的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掌握技术。

作为合资公司的上广电NEC 不仅生产线是引进的,而且引进的还是当时已经稍显落后的5代线(2004年已有6代线投产,此后两年更是发展到8代线)。

上广电NEC的技术控制权一直掌握在日方手里,技术部门全部由日本工程师控制,中方员工主要是参与日常管理与业务部门。

NEC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并不是日本液晶面板企业中最强的,而且NEC也没有继续发展高世代线的规划,依靠NEC的技术决定了上广电液晶面板项目的技术天花板。

 

此外,由于严重依赖外方技术,上广电的上游关键零部件、设备和材料都被日本企业控制,这使得上广电无法有效进行成本控制。

上广电液晶面板项目不仅无法扩张,连控制现有生产线的成本都是问题,这是上广电NEC在项目投产后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

 

在掌握技术上,上广电也努力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上广电NEC最开始是依靠NEC进行生产线和产品的设计后来上广电方面感到在产品技术上很被动,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就决定自己做。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之后,上广电的5代线就开始依靠自己而不再依靠NEC开发产品。

但是这样的努力远远不够,上广电最后的命运是破产重组,这条5代线被卖给天马。

 

 

中电熊猫液晶面板项目的失败

 

中电熊猫的液晶面板项目始于夏普在中国寻找合作对象出售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2008,夏普遭遇了自1956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亏损额高达1258亿日元。为解决亏损问题,夏普决定将在日本本土不具竞争优势的6代线出售,投资更先进的10代线。

 

500

经过多方对比谈判,夏普最终和南京政府以及中国电子集团达成了合作:夏普转让第6代液晶面板生产技术以及设备给中电熊猫。夏普龟山的第6代液晶生产线原是2004年投产的,以生产26英寸、32英寸的中等尺寸液晶面板为主。

中电熊猫首条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投资规模高达138亿元,技术来源是全球液晶面板产业的领先者夏普公司,技术实力显著高于上广电的技术来源方NEC公司。

为了保障中电熊猫投资顺利,夏普还保证在试生产一年内,帮助中电熊猫实现90%以上的良品率。

在夏普技术的加持下,中电熊猫打出了“国内首个完整液晶产业链”旗号,从液晶面板生产到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的销售,实现了一条龙。

相比TCL筹建华星光电,组建液晶全产业链,中电熊猫要早了3个月。

 

即使有夏普的全力支持,中电熊猫液晶面板项目最后的命运也没比上广电的结局好多少!

新成立的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于 2009 年 9 月动工,2011 年 5 月份实现量产,到2012 年四季度达到设计产能。

但是在中电熊猫6代线还在爬坡之际,全球面板已经供过于求,尤其是国内集中上马7代和8代线使得中电熊猫的6代线落后了,完全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为了在液晶面板产业的激烈竞争中不被淘汰,继续建设高世代生产线是中电熊猫必然的选择,中电熊猫也确实继续建设了两条高世代生产线。

由于自身没有掌握技术,中电熊猫在建设这两条高世代生产线时不得不继续引进夏普的技术:南京8.5代IGZO面板线和成都8.6代IGZO 面板线。

南京8.5代线的投资预算高达291.5亿元,从2012年开始建设;成都8.6代线的投资预算高达280亿元,从2016年开始建设。

 

由于技术依靠引进,中电熊猫建成的这几条液晶面板生产线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劣势十分明显。

在开始投片试生产的2015年和2016年,中电熊猫的8.5代线由政府补助实现了盈利,2017年实现净利润1.64亿元。

但是2018年开始,由于面板行业产品供大于求,产品售价一路走低,8.5代线当年出现了15亿元的巨亏,2019年更是出现了高达95亿元的亏损。

中电熊猫三条液晶生产线合计投资额超过710亿元,但是却长期亏损,最终不得不被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收购。

 

500

中电熊猫虽然投资700多亿元建成了三条液晶面板生产线,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究其原因,一是相比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中电熊猫缺少终端产品需求。京东方有冠捷的显示器业务,华星光电有TCL的彩电业务消化液晶面板;二是中电熊猫研发投入不足。以2018年为例,TCL科技年投入研发费用46亿元左右,京东方为50亿元,而中电熊猫则不足5亿元。此外京东方和TCL各自所属的城市北京和深圳均财大气粗,补贴和豁免金额高达百亿元,而中电熊猫所属的南京市,予以的支持力度不如北京深圳。

 

这些虽然都是导致中电熊猫液晶面板业务失败的影响原因,但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中电熊猫的液晶面板产业是依靠夏普建立起来的,中电熊猫一直都没有掌握液晶面板的核心技术,因此在技术升级、产品开发、产能扩张等多方面都受制于技术供应方,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经营策略。

所以面对同样的市场,中电熊猫失败了,而京东方成功了!

 

 

独立自主还是依靠引进?

 

液晶面板产业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

液晶面板是一个高度标准化的产品,不同企业相同技术规格产品的差异小,相互替代程度高。

液晶面板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一条5代线的投资就高达110亿元,8.5代线的投资达到280亿元,而一条10.5代线的投资更是超过400亿元。

液晶面板产业也是一个技术快速迭代的行业:从90年代初日本企业建立一代和二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到2008年夏普建成全球第一条10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液晶面板产业的技术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就迭代了多次。

液晶面板的尺寸越来越大,但是液晶面板价格的价格却越来越低,基本上每三年就降低50%。

 

在这样的产业中,企业如何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企业必须有技术升级能力:技术落后会被直接淘汰。

企业必须有产品开发能力:提供市场最需要的产品,否则无法销售产品实现盈利。

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规模:只有一定的规模才能控制生产成本,应对市场竞争。

 

在这样的产业中,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的条件必然是掌握技术,不掌握技术就无法实现技术升级、开发产品和控制生产成本。

京东方之所以能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企业,原因也就是京东方掌握了技术,能够自主建设高世代的生产线、开发产品和扩大产能。

京东方的这些能力,恰恰是失败的聚龙计划、上广电和中电熊猫所缺乏的!

如果不掌握技术,企业不能主导自己的发展,那么如何在产业竞争中取胜!

 

聚龙计划直接止步于项目实施阶段,虽然没有造成多少直接损失但是损失了宝贵的时间。

上广电NEC建成了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但是生产成本太高导致亏损严重,企业倒在了持续经营和扩张阶段。

中电熊猫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扩张,建成了三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其中两条还是高世代的生产线,但最终倒在了扩张完成后的经营阶段。

聚龙计划、上广电NEC和中电熊猫三个失败的案例,三家企业分别倒在产业发展不同的阶段,但是根源都是相同的:没有掌握技术,企业没有发展的自主权。

 

建成生产线并不是最终目的,建成生产线后具备竞争力并实现盈利才能达到产业发展的目标。

聚龙计划、上广电NEC和中电熊猫三个失败的案例生动说明了不掌握技术的后果。产业发展是选择独立自主还是依靠技术引进,液晶面板产业用实际的案例告诉了我们答案。

中国工业能够获得今天的成就,独立自主是我们获得的重要经验,我国能源、材料、交通、信息通信等诸多关键行业都坚持了独立自主的策略,我们才有今天的成就。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