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的液晶面板产业是如何做到全球第一的?

500

 

京东方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援助下建设的电子工业企业,是一家拥有高技术基因的企业。

在京东方进入液晶面板产业的2003年,中国大陆还没有建成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中国生产电脑和电视机需要的液晶面板完全依靠进口。

 

500

由于国内迟迟未能发展起液晶面板产业,中国的液晶面板进口量不断增长,一度成为中国进口数量最多的大宗商品之一。

2003年中国液晶面板的进口额就高达157亿美元,此后液晶面板进口持续增长,到2014年最多时达到515亿美元。

液晶面板一度是中国仅次于芯片、原油和铁矿石的第四大进口商品。

 

“缺芯少屏”一度是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致命弱点,中国企业在发展芯片制造和液晶面板产业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逐步弥补了这些短板。

京东方的故事就是中国企业发展液晶面板产业并成为全球第一的故事。

 

 

京东方的起步:海外收购和自主建线

 

500

京东方是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液晶面板产业的。

2003年1月,京东方成功收购韩国现代集团的液晶面板业务,并立即着手在北京建设一条5代线,以“海外收购、国内建线”的方式跨过液晶面板产业的门槛。

现代集团的液晶面板业务拥有2代、3代和3.5代TFT-LCD生产线各一条,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片以上,在全球20余家液晶面板企业中排名第9。

 

京东方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现代集团的液晶面板业务,但收购不是最终目的,京东方的目标是希望将收购获得的技术资源转化为自身的技术能力,而这种技术的转化过程必须通过实践:即京东方的国内自主建线。

京东方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成为显示领域的世界领先企业,因此在在收购成功后就立即实施在北京建设5 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计划。

全球第一条5代线是韩国LG于2002年5月建成投产的,全球最早的两条6代线是夏普和LG于2004年建成投产的。虽然液晶面板产业的技术迭代十分迅速,但京东方计划建设的5代线并未落后国际领先企业太多。

 

事情的发展永远不会一帆风顺。

京东方虽然通过收购解决了技术来源问题,但是在北京建设5代线的过程中仍然遭遇了重重困难,甚至可能导致企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500

由于上市计划被打断,京东方5代线的建设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

北京5代线的投资高达110亿元,上市计划中断后京东方只能向银行贷款。

京东方的贷款金额高达7.5亿美元,只有组建银团才可能提供这么大额度的贷款,而银团的组建也是困难重重,怎么都凑不齐足够的银行。

到2004年年底时,京东方的资金链几乎断裂,不仅是工程无法继续建下去,更严重的是建筑公司拿不到工资的农民工要闹事。

 

在关键时刻,国家开发银行提供2亿美元参与银团贷款,并帮助把银团组织起来。

2005年4月8日,京东方5代线项目银团贷款举行了签约仪式,以中国建设银行牵头,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厦门国际银行九家银行组成的银团,与京东方签署了7.4亿美元的贷款合同,用于京东方5代线项目。

除了银团贷款外,北京市政府也给京东方5 代线提供了28亿元的借款,使得京东方自主建设的第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能够顺利完成。

2005年1月28日,京东方5代线生产的17英寸液晶显示屏首次交付国际客户;同年5月25日,京东方宣告5代线成功量产。

500

 

京东方的5代线虽然建成了,但没想到考验才刚刚开始。

液晶面板产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液晶面板价格的波动十分剧烈,这深刻影响到了企业的盈利水平。

当京东方的北京5代线于2005年10月开始量产时,也正好赶上这个低谷期。这条线的主打产品是17英寸显示屏,其市场价格在动工建线时还是每片300美元,但到该条生产线建成量产时,每片价格却跌到150美元。那是京东方在国内新建的第一条生产线,初期良品率不高,亏损难免,资金又短缺,日子很难过。《光变》

 

2005年京东方的亏损总额达到近16亿元,2006年再度亏损了17亿元,5代线投产后的前两年亏损就高达33亿元。

为减轻财务危机,京东方不得不出售资产来获得现金,卖掉了冠捷股份以及收购的韩国液晶面板业务。

500

 

虽然困难重重,但京东方的努力并非一无所获:

京东方成功建设了一条5代线,成功掌握了液晶面板产业的技术;

京东方高效运营着北京5代线,只是单一生产线的效率提高不足以抵销市场衰退的影响。

 

通过5代线的建设,京东方内功已经炼成,只差外部市场机会了。

而外部机会很快就到来了!

 

 

京东方的突破:打通融资渠道

 

京东方的目标虽然是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但高世代线的投资太大,在条件尚未成熟时风险太大,于是决定先建一条低世代线。

这是一条进可攻、退可守的道路,京东方决定先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领域做到最强,然后伺机再往下走。

2006年,由于成都市提供了优越的投资条件,京东方决定在成都建设一条4.5代线。

 

500

虽然不是高世代生产线,但成都项目的融资方式却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成为京东方后来高世代生产线建设融资的模版。

京东方在建设5代线时得到了北京市政府28亿元的借款,后来京东方的管理层向政府提出把借款转为公司的股份,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京东方的债务负担,另一方面方便政府后期通过出售股票收回投资。

这种融资模式实际上就是京东方向地方政府定向增发股票,以此获得建设项目的资本金,使得项目建设摆脱了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定向增发融资首先被应用到了成都项目上。

成都市除了提供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外,成都市政府旗下的成都高新投资集团和成都工业投资集团还出资18亿元认购了京东方定向增发的股票。

此外,国家开发银行牵头组建银团提供10年期贷款16 亿元,基本解决了成都4.5代线的资金问题。

2008年3月,总投资34亿元的京东方第二条液晶面板生产线(4.5代线)在成都开工建设,2009年10月正式投入量产。

成都4.5代线的产品是小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主要应用于移动多媒体类的终端产品上。

 

500

京东方合肥6代线的建设是“定向增发融资”方式的首次验证,通过此次验证充分证明了这种融资方式的有效性。

合肥市拥有不错的家电制造业基础,但是缺少液晶面板这样的核心零部件产业,因此合肥市政府对发展液晶面板产业的意图十分强烈。

2008年京东方管理层被合肥市的真诚态度打动决心在合肥建设一条6代线,而6代线的建设也拉开了双方亲密合作的序幕。

合肥市政府不仅给京东方准备好了建厂土地,而且承诺出资60亿元认购京东方定增的股票,并承诺在增发不成功时保底90亿元。

由于有合肥市政府的承诺,实际上京东方为合肥项目实施的定向增发十分成功。2009年4月13日,计划总投资175亿元的京东方6代线在合肥破土动工。

合肥6代线投产后,可以覆盖18英寸到37英寸的各种尺寸的产品(32英寸和37英寸的显示屏是电视机屏幕的主流应用),使中国彩电工业第一次获得了显示屏的本土供应来源。

 

 

京东方的高速发展

 

500

从2004年建成5代线到2009年建成4.5代线的5年时间里,京东方虽然掌握了液晶面板产业的技术,但是缺少资金无法进行快速扩张。

与此同时,国际液晶面板的领先企业们相继建成了6代、7.5代和8代线,不仅拉开了与京东方的技术差距,而且产品更加丰富,对京东方的竞争优势更大。

由于更高世代生产线的投产,京东方5代线的产品从经济合理性上讲只能用于个人电脑显示屏,并不适合供应当时最有潜力的电视机市场,从而使京东方被限制在电脑显示屏市场里。

 

500

京东方的决策者从进入液晶面板产业时就很清楚,要想在这个产业中存活下来,就必须不断扩张以达到市场竞争对规模经济和技术迭代速度的要求。

京东方一开始就拥有跻身液晶面板产业世界前列的雄心,通过北京5代线的建设也炼成了内功,只是还缺少机会而已。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京东方终于等来了他的机会!

 

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政府推出了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各地政府都在寻找能够拉动需求的投资项目,而国内市场急需、投资金额巨大的液晶面板项目是难得的优质项目。

2009年8月31日,总投资规模达到280亿元的京东方8代线(后调整为8.5代线)在北京亦庄开发区举行奠基仪式。

500

 

投资来源是京东方扩张的最后一道瓶颈,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京东方开启了高速扩张之路。

8.5代线是全球液晶面板产业仅次于夏普10代线的先进高世代生产线,韩国的三星和LG都没有建成多少,京东方一口气建设了4条8.5代线!

不仅如此,京东方还建设了2条10.5代线,这是中国液晶面板企业在技术上首次领先全球。

 

从2004年到2014年的11年间,京东方依靠自主融资,投资1400亿元建设了7条半导体显示器生产线,而其中的6条生产线及其将近1300亿元的投资发生在2008-2013年的6年间。

2015年后,京东方又继续建设了一条8.5代线和两条10.5代线,在高世代产能上达到了全球领先!

2020年,京东方收购了中电熊猫两条8.5代线,至此京东方拥有6条8.5代线和两条10.5代线,高端产能全球领先。

 

 

京东方发展的回顾和总结

 

2023年,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金额下降至119亿美元。

中国液晶面板的进口金额在2014年达到516亿美元的顶峰之后持续回落,到2023年进口金额基本回到了2001年的水平。

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金额之所以从2014年开始快速下降,根源在于以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等企业为代表的本土液晶面板产业发展起来了,中国液晶面板的供应不再需要依靠外国供应了。

 

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行业的竞争和技术的进步并未结束。

虽然中国2023年液晶面板进口金额下降至119亿美元,但是平板显示模组的进口金额高达375亿美元,其中OLED面板的进口金额达到了256亿美元。

韩国的三星和LG都把显示业务的重心转向OLED面板,他们在液晶面板上的退出是业务上的调整。

 

如果通盘考虑液晶面板和OLED面板,中国显示面板的进口金额从2022年开始大幅反弹,根源就是OLED面板进口的增加。

显示行业的技术竞争正从液晶面板转向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我们需要正视产业的技术变革。

 

但是我们也无需过度担心,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中国企业都已经在国内建立了OLED面板生产线,OLED面板产业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相比20年前,中国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基础条件都远超发展液晶面板产业的起步条件,我们相信中国企业也能够在新型显示技术的竞争中胜出。

 

500

对任何制造业企业而言,中国拥有两项巨大的优势: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低成本生产体系。

中国不仅是电视机手机电脑等产品的单一全球最大市场,而且还是全球制造基地,因此液晶面板最大的市场就是中国。韩国日本企业生产的液晶面板,有相当部分都是要运到中国来销售的。

中国的液晶面板企业天然拥有最接近市场的优势。

 

中国拥有全球最低的制造业成本体系,不仅仅是人工成本低,而且能源成本、运输成本、产业协同和配套成本都是全球最低的。

在中国建立的液晶面板企业天然就拥有最低的成本优势。

 

但是要享受中国的这两样优势,前提是企业能够掌握技术,拥有技术的自主权,否则只是外国企业的制造基地而已。

京东方成功最重要的根源就是掌握技术,掌握了技术才有可能根据市场需要开发产品,升级生产线和扩大产能。

 

京东方收购的现代显示业务只有3条低世代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在收购时夏普三星等领先企业已经在建7代线,京东方与液晶面板竞争企业的技术差距巨大。

如果不掌握技术,那么京东方就无法主动进行技术追赶,无法在技术水平上赶上领先企业。

掌握技术是进行技术追赶,弥补技术差距的前提,京东方也正是用十几年的努力最终实现了技术上的赶超。

 

京东方收购现代液晶面板业务后立即着手在北京建设第一条5代线,这是当时京东方在国内唯一的一条生产线。

如果京东方不掌握技术,没有技术的自主权,那么后期的产能扩张都是空谈。正是因为京东方掌握了技术,才有可能后续在成都建设一条4.5代线,在合肥建设一条6代线。

当条件合适时,京东方才可有可能建设全球领先的8.5代线,乃至最先进的10.5代线。

京东方自主建设了2条10.5代线,4条8.5代线,4条OLED面板生产线,这一切都是因为京东方掌握了技术!

 

京东方建设的第二条生产线是低世代的4.5代生产线,因为京东方掌握了技术,因此可以根据当时市场的需要专门设计了面向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大获成功。

根据市场的需要,京东方陆续把三条低世代生产线的产品都改造成了生产移动终端显示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果没有掌握技术,那么产品的开发必然就会受制于人,企业就无法及时把握市场机会。

 

京东方的成功还归功于一些客观条件,例如液晶面板生产线的迭代在2010年后基本成熟,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液晶面板企业基本都止步于8.5代线,除了夏普之外基本没有继续建设高世代生产线。

因此,京东方2011年北京8.5代线建成后就基本追赶上了世界领先水平,而10.5代线的建设更是使得京东方实现了反超。

 

京东方的发展同样极大受益于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中国不仅是电视机、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最大的消费国,而且还是全球的制造基地,因此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市场。

在日本和韩国企业只建设一两条8.5代线时,京东方可以一口气建设4条8.5代线和2条10.5代线,在高端产能上大幅超过外国竞争对手。

 

京东方的成功有多方面的有利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他们选择了正确的发展路线,所以才能利用这些有利的外部条件取得成功。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是中国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参考资料:

1、《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2、《制造大国崛起的半导体工业缩影》,方正证券。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