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儒学后进生:历史上的清君侧有没有只清侧不清君的?

公羊儒学后进生:历史上的清君侧(奸佞小人),有没有只清侧不清君的?

全文转载自知乎杨沐梓的答问录

1、清君侧奸佞小人的理论依据---公羊儒或后世儒学的天道政治伦理学

500

 2、历史上的清君侧(奸佞小人),有没有只清侧不清君的?

答案很简单: 有,且数量不算少。

据我之前的不完全统计,帝制时代的中国(公元前221年-1911年),共计发生过至少三十八次清君侧。

其中半途而废的两次,清君侧直接失败的十二次,成功杀掉或逼死“奸臣”的二十四次,而这二十四次中,有四次起兵者未能全身而退,算是同归于尽了。

下面看看哪些符合题主的要求:

1) 公元前180年,西汉朝的齐王刘襄以讨伐诸吕为名起兵。

即是清君侧,同时也想自己做皇帝(刘邦皇后为吕雉,刘邦死后吕氏贵戚权势熏天,贵戚干政枉杀功臣,人畏其势而简称诸吕)。

史记 卷9: 八月丙午,齐王欲使人诛相,相召平乃反,举兵欲围王,王因杀其相,遂发兵东,诈夺琅邪王兵,并将之而西。语在齐王语中。齐王乃遗诸侯王书曰:“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王齐。悼惠王薨,孝惠帝使留侯良立臣为齐王。孝惠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帝更立,又比杀三赵王,灭梁、赵、燕以王诸吕,分齐为四。忠臣进谏,上惑乱弗听。今高后崩,而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侯。而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宗庙所以危。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 史记 卷52: 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产为相国,皆居长安中,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朱虚侯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

结果: 清君侧成功,吕氏被族灭,但皇帝(少帝刘弘)也顺便被杀掉了。

史记 卷9: 代王即夕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戟卫端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代王乃谓太尉。太尉往谕,谒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听政。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

结论: 清侧+清君。

2)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七国以诛晁错为名起兵,是为七国之乱。

史记 卷101: 死十馀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但等到汉景帝杀掉晁错,并派袁盎去求和时,吴王仍不罢兵,充分证明他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目标是当皇帝。

史记 卷106: 后十馀日,上使中尉召错,绐载行东市。错衣朝衣斩东市。则遣袁盎奉宗庙,宗正辅亲戚,使告吴如盎策。至吴,吴楚兵已攻梁壁矣。宗正以亲故,先入见,谕吴王使拜受诏。吴王闻袁盎来,亦知其欲说己,笑而应曰:“我已为东帝,尚何谁拜?”不肯见盎而留之军中,欲劫使将。盎不肯,使人围守,且杀之,盎得夜出,步亡去,走梁军,遂归报。

结果: 清君侧成功,晁错被处决。但刘濞并没有停止叛乱,应该是想继续清君的,可惜兵败身死。

史记 卷106: 汉使人以利啖东越,东越即绐吴王,吴王出劳军,即使人𫓩杀吴王,盛其头,驰传以闻。吴王子子华、子驹亡走闽越。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楚王戊军败,自杀。

结论: 清侧+清君(未遂)。

3) 公元前91年,太子刘据被迫在长安造反,用的名义就是诛杀江充等奸臣。

汉书 卷63: 太子召问少傅石德,德惧为师傅并诛,因谓太子曰:“前丞相父子、两公主及卫氏皆坐此,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耶?”太子急,然德言。征和二年七月壬午,乃使客为使者收捕充等。按道侯说疑使者有诈,不肯受诏,客格杀说。御史章赣被创突亡。自归甘泉。太子使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秋门,因长御倚华具白皇后,发中厩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告令百官曰江充反。乃斩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遂部宾客为将率,与丞相刘屈牦等战。长安中扰乱,言太子反,以故众不附。太子兵败,亡,不得。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山阳男子张富昌为卒,足蹋开户,新安令史李寿趋抱解太子,主人公遂格斗死,皇孙二人皆并遇害。上既伤太子,乃下诏曰:“盖行疑赏,所以申信也。

结果: 清君侧基本成功(杀了江充韩说章赣,但漏掉苏文),但随后就被镇压,太子兵败身死。

结论: 清侧+清君(未遂)。

4) 公元190年,关东群雄联合起兵讨伐董卓,清君侧。

三国志 卷1: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 卷6: 而馥等至官,皆合兵将以讨卓。卓闻之,以为毖、琼等通情卖己,皆斩之。后汉书 卷9: 初平元年春正月,山东州郡起兵以讨董卓。

虽然声势浩大,但在董卓裹挟汉献帝迁都长安后,就不了了之了。

三国志 卷1: 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馀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邈等不能用。

结果: 失败

结论: 无法判断。

5) 公元200年,曹操在衣带诏事发后清君侧,诛杀了汉献帝岳父董承等大臣以及董贵人

三国志 卷32: 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 后汉书 卷9: 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后汉书 卷10下: 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而求贵人杀之。帝以贵人有妊,累为请,不能得。

结果: 成功

结论: 只清侧不清君。

6) 公元214年,曹操再次清君侧,杀掉了汉献帝的伏皇后及两个皇子。

后汉书 卷10下: 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勒兵入宫收后。闭户藏壁中,歆就牵后出。时帝在外殿,引虑于坐。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后在位二十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馀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后汉书 卷9: 十一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

结果: 成功

结论: 只清侧不清君。

7) 公元249年,司马懿以清君侧之名发动了高平陵政变,成功打倒了曹爽。

三国志 卷9: 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皆置所亲;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盘牙,纵恣日甚。外既如此,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候伺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往言?昔赵高极意,秦氏以灭;吕、霍早断,汉祚永世。此乃陛下之大鉴,臣受命之时也。太尉臣济、尚书令臣孚等,皆以爽为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永宁宫。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

结果: 成功。

结论: 只清侧不清君。

8) 公元255年,毌丘俭文钦二人谎称奉密诏讨伐司马师,以此为名起兵,是为淮南二叛

三国志 卷28: 遂矫太后诏,罪状大将军司马景王,移诸郡国,举兵反。

最终叛乱失败,毌丘俭被杀文钦投吴,不过这次战事对司马师的身体影响很大,他没多久也死了。

结果: 失败

三国志 卷28: 大将军纵骁骑追击,大破之,钦遁走。是日,俭闻钦战败,恐惧夜走,众溃。比至慎县,左右人兵稍弃俭去,俭独与小弟秀及孙重藏水边草中。安风津都尉部民张属就射杀俭,传首京都。属封侯。秀、重走入吴。将士诸为俭、钦所迫胁者,悉归降。三国志 卷4: 二年春正月乙丑,镇东将军毌丘俭、杨州刺史文钦反。戊寅,大将军司马景王征之。癸未,车骑将军郭淮薨。闰月己亥,破钦于乐嘉。钦遁走,遂奔吴。甲辰,安风津都尉斩俭,传首京都。壬子,复特赦淮南士民诸为俭、钦所诖误者。以镇南将军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司马景王薨于许昌。二月丁巳,以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结论: 无法判断。

9) 公元300年,西晋赵王司马伦矫诏清君侧,逼死晋惠帝之贾皇后。

晋书 卷31: 赵王伦乃率兵入宫,使翊军校尉齐王冏入殿废后。后与冏母有隙,故伦使之。后惊曰:“卿何为来!”冏曰:“有诏收后。”后曰:“诏当从我出,何诏也?”后至上阁,遥呼帝曰:“陛下有妇,使人废之,亦行自废。”又问冏曰:“起事者谁?”冏曰:“梁、赵。”后曰:“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何得不然!”至宫西,见谧尸,再举声而哭遽止。伦乃矫诏遣尚书刘弘等持节赍金屑酒赐后死。后在位十一年。赵粲、贾午、韩寿、董猛等皆伏诛。

PS: 贾后司马冏这对姨甥的对话也是有趣,司马冏告诉贾后他奉诏来抓她,贾后直接怼回去:诏书都是我发的,你能从哪儿奉诏?

然并卵,还是被赐死了。

结果: 成功。

结论: 只清侧不清君(近一年后还是篡位了)。

10) 公元303年初,西晋河间王司马颙矫诏清君侧,讨伐执政齐王司马冏。

晋书 卷59: 翊军校尉李含奔于长安,诈云受密诏,使河间王颙诛冏,因导以利谋。颙从之。臣受重任,蕃卫方岳,见冏所行,实怀激愤。即日翊军校尉李含乘驿密至,宣腾诏旨。臣伏读感切,五情若灼。《春秋》之义,君亲无将。冏拥强兵,树置私党,权官要职,莫非腹心。虽复重责之诛,恐不义服。今辄勒兵,精卒十万,与州征并协忠义,共会洛阳。骠骑将军长沙王乂,同奋忠诚,废冏还第。有不顺命,军法从事。

有意思的是,还没等司马颙打到洛阳,司马冏已经被长沙王司马乂击杀了。

晋书 卷59: 明日,冏败,乂擒冏至殿前,帝恻然,欲活之。乂叱左右促牵出,冏犹再顾,遂斩于阊阖门外,徇首六军。诸党属皆夷三族。幽其子淮陵王超、乐安王冰、济阳王英于金墉。暴冏尸于西明亭,三日而莫敢收敛。

结果: 成功。

结论: 只清侧不清君。

11) 公元303年秋天,西晋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再次清君侧,以要诛杀羊玄之、皇甫商为借口讨伐长沙王司马乂。

晋书 卷4: 八月,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举兵讨长沙王乂,帝以乂为大都督,帅军御之。晋书 卷59: 岂期骨肉豫祸,后族专权,杨、贾纵毒,齐、赵内篡。幸以诛夷,而未静息。每忧王室,心悸肝烂。羊玄之、皇甫商等恃宠作祸,能不兴慨!于是征西羽檄,四海云应。本谓仁兄同其所怀,便当内擒商等,收级远送。如何迷惑,自为戎首!上矫君诏,下离爱弟,推移辇毂,妄动兵威,还任豺狼,弃戮亲善。行恶求福,如何自勉!

司马乂打仗很厉害,多次击败二王之军。然而架不住后院起火,被东海王司马越出卖给张方(河间王部将)处死。

晋书 卷59: 殿中左右恨乂功垂成而败,谋劫出之,更以距颖。越惧难作,欲遂诛乂。黄门郎潘滔劝越密告张方,方遣部将郅辅勒兵三千,就金墉收乂,至营,炙而杀之。乂冤痛之声达于左右,三军莫不为之垂涕。时年二十八。

结果: 成功。

结论: 只清侧不清君。

12) 公元322年,王敦以诛杀晋元帝大臣刘隗、刁协为名第一次起兵。

晋书 卷98: 永昌元年,敦率众内向,以诛隗为名。晋书 卷98: 敦至芜湖,又上表罪状刁协。

结果: 清君侧基本成功(刁协被杀,刘隗被迫外逃后赵),王敦成功打下建康城,甚至一度全身而退。

晋书 卷69: 及敦克石头,隗攻之不拔,入宫告辞,帝雪涕与之别。隗至淮阴,为刘遐所袭,携妻子及亲信二百馀人奔于石勒,勒以为从事中郎、太子太傅。晋书 卷69: 乃令给协、隗人马,使自为计。协年老,不堪骑乘,素无恩纪,募从者,皆委之行。至江乘,为人所杀,送首于敦,敦德刁氏,收葬之。

结论: 只清侧不清君。

13) 公元328年,苏峻以讨伐晋成帝舅舅庾亮的名义起兵作乱。

晋书 卷100: 于是遣参军徐会结祖约,谋为乱,而以讨亮为名。

结果: 失败

苏峻虽然攻克了建康城,但未能击杀庾亮,并很快被组织起来的勤王军打败,身死。

晋书 卷100: 峻望见胤走,曰:“孝能破贼,我更不如乎!”因舍其众,与数骑北下突阵,不得入,将回趋白木陂,牙门彭世、李千等投之以矛,坠马,斩首脔割之,焚其骨,三军皆称万岁。

结论: 无法判断。

14) 公元338年左右,成国汉王李寿发动清君侧,起兵作乱。

晋书 卷121: 及杀攸,寿大惧,又疑许涪往来之数也,乃率步骑一万,自涪向成都,表称景骞、田褒乱政,兴晋阳之甲,以除君侧之恶。

最终偷袭得手,攻克成都夺取政权,景骞等“奸臣”皆被诛杀。没多久后,李寿直接篡位了,废李期为县公,改国号为汉。

晋书 卷121: 寿到成都,期、越不虞其至,素不备设,寿遂取其城,屯兵至门。期遣侍中劳寿,寿奏相国、建宁王越,尚书令、河南公景骞,尚书田褒、姚华,中常侍许涪,征西将军李遐及将军李西等,皆怀奸乱政,谋倾社稷,大逆不道,罪合夷灭。期从之,于是杀越、骞等。寿矫任氏令,废期为邛都县公,幽之别宫。期叹曰:「天下主乃当为小县公,不如死也!」咸康三年,自缢而死,时年二十五,在位三年。

结果: 成功。

结论: 清侧+清君。

15) 公元397年王恭以杀王国宝王绪清君侧为名起兵。

晋书 卷84: 恭得书,大喜,乃抗表京师曰:“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以报时施,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先帝登遐,夜乃犯阖叩扉,欲矫遗诏。赖皇太后聪明,相王神武,故逆谋不果。又割东宫见兵以为己府,谗疾二昆甚于仇敌。与其从弟绪同党凶狡,共相扇动。此不忠不义之明白也。以臣忠诚,必亡身殉国,是以谮臣非一。赖先帝明鉴,浸润不行。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

这次清君侧非常顺利,甚至都没真动兵戈,王国宝和王绪即分别被赐死和处决。而王恭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后,也直接罢兵。

晋书 卷84: 国宝及绪惶惧不知所为,用王珣计,请解职。道子收国宝,赐死,斩绪于市,深谢愆失,恭乃还京口。

结果: 成功。

结论: 只清侧不清君。

16) 公元398年王恭又以清君侧为名起兵,这次是要讨伐司马尚之兄弟和王愉(王国宝之兄)。

晋书 卷84: 由是楷怒,遣子鸿说恭曰:“尚之兄弟专弄相权,欲假朝威贬削方镇,惩警前事,势转难测。及其议未成,宜早图之。”恭以为然,复以谋告殷仲堪、桓玄。玄等从之,推恭为盟主,克期同赴京师。恭不从,乃上表以封王愉、司马尚之兄弟为辞。朝廷使元显及王珣、谢琰等距之。

可惜的是刘牢之阵前倒戈,导致王恭兵败身死。

晋书 卷84: 元显使说牢之,啖以重利,牢之乃斩颜延以降。是日,牢之遣其婿高雅之、子敬宣,因恭曜军。轻骑击恭。恭败,将还,雅之已闭城门,恭遂与弟履单骑奔曲阿。恭久不骑乘,髀生疮,不复能去。曲阿人殷确,恭故参军也,以船载之,藏于苇席之下,将奔桓玄。至长塘湖,遇商人钱强。强宿憾于确,以告湖浦尉。尉收之,以送京师。道子闻其将至,欲出与语,面折之,而未之杀也。时桓玄等已至石头,惧其有变,即于建康之倪塘斩之。恭五男及弟爽、爽兄子秘书郎和及其党孟璞、张恪等皆杀之。

结果: 失败。

结论: 无法判断。

17) 公元402年桓玄以讨伐东晋执政司马元显为名起兵。

晋书 卷99: 玄大悦,乃留其兄伟守江陵,抗表率众,下至寻阳,移檄京邑,罪状元显。檄至。元显大惧,下船而不克发。

整个清君侧颇为顺利,甚至很可能出乎桓玄自己的预料。桓玄成功招降了刘牢之,随后又占领首都建康城,控制了朝局。司马元显及其父司马道子也皆被桓玄杀掉。

晋书 卷99: 玄既失人情,而兴师犯顺,虑众不为用,恒有回旆之计。既过寻阳,不见王师,意甚悦,其将吏亦振。庾楷谋泄,收絷之。至姑孰,使其将冯该、苻宏、皇甫敷、索元等先攻谯王尚之。尚之败。刘牢之遣子敬宣诣玄降。晋书 卷99: 玄至新亭,元显自溃。玄入京师,矫诏曰:“义旗云集,罪在元显。太傅已别有教,其解严息甲,以副义心。”又矫诏加己总百揆,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州刺史,又加假黄钺、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甲杖二百人上殿。玄表列太傅道子及元显之恶,徙道子于安成郡,害元显于市。

结果: 成功。

结论: 只清侧不清君(但约两年后篡位)。

18) 公元417年后秦姚恢以清君侧为名起兵作乱。

晋书 卷119: 时征北姚恢率安定镇户三万八千,焚烧室宇,以车为方阵,自北雍州趣长安,自称大都督、建义大将军,移檄州郡,欲除君侧之恶。扬威姜纪率众奔之。

这时后秦因为刘裕兴兵讨伐,已是内忧外患。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姚恢居然没打赢,被姚泓派姚绍姚赞击败杀死。

晋书 卷119: 泓于是班赐军士而遣之。恢众见诸军悉集,咸惧而思善,其将齐黄等弃恢而降。恢进军逼绍,赞自后要击,大破之,杀恢及其三弟。泓哭之悲恸,葬以公礼。

结果: 失败

PS: 姚泓也没多活几天,同年后秦被刘裕灭亡,姚泓虽然投降,仍被押回建康处死。

晋书 卷119: 泓计无所出,谋欲降于裕。其子佛念,年十一,谓泓曰:“晋人将逞其欲,终必不全,愿自裁决。”泓怃然不答。佛念遂登宫墙自投而死。泓将妻子诣垒门而降。赞率宗室子弟百馀人亦降于裕,裕尽杀之,余宗迁于江南。送泓于建康市斩之,时年三十,在位二年。

19)公元426年谢晦以讨伐宋文帝近臣王华、王弘及王昙首为由起兵。

此事的起因则是谢晦当年与徐羡之、傅亮、檀道济一起废杀宋文帝哥哥刘义符,现在被宋文帝秋后算账。徐羡之和傅亮已被处死,谢晦为了自保而不得不反。

宋书 卷44: 陛下春秋方富,始览万机,民之情伪,未能鉴悉。王弘兄弟,轻躁昧进,王华猜忌忍害,规弄威权,先除执政,以逞其欲。天下之人,知与不知,孰不为之痛心愤怨者哉!宋书 卷44: 弘于永初之始,实荷不世之恩,元嘉之让,自谓任遇浮浅,进诬先皇委诚之寄,退长嫌隙异同之端。昙首往因使下,访以今上起居,不能光扬令德,彰于朝听,其言多诬,故不具说。王华贼亡之馀,赏擢之次,先帝常见访逮,庶有一分可取,而华禀性凶猜,多所忍害,曩者纵人入城,托疾辞事,此都士庶,咸所闻知。宋书 卷44: 伏惟陛下德合乾元,道侔玄极,鉴凶祸之无端,察贞亮之有本,回日月之照,发霜电之威,枭四凶于庙庭,悬三监于绛阙,申二台之匪辜,明两蕃之无罪,上谢祖宗,下告百姓,遣一乘之使,赐咫尺之书,臣便勒众旋旗,还保所任。须次近路,寻复表闻。

奈何浓眉大眼的檀道济已经反水了,甚至直接被派来讨伐谢晦。谢晦继而兵败身死。

宋书 卷44: 于是诏道济入朝,授之以众,委之西讨。晦闻羡之等死,谓道济必不独全,及闻率众来上,惶惧无计。晦至江陵,无它处分,唯愧谢周超而已。超其夜舍军单舸诣到彦之降。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遁肥壮不能骑马,晦每待之,行不得速。至安陆延头,为戍主光顺之所执。。。周超既降,到彦之以参府事,刘粹遣参军沈敞之告彦之沙桥之败,事由周超,彦之乃执之。先系㬭等,犹未即戮,于是与晦、遁、兄子世基、世猷及同党孔延秀、周超、费愔、窦应期、蒋虔、严千斯等并伏诛。

结果: 失败。

结论: 无法判断。

20) 公元454年南郡王刘义宣、鲁爽及臧质等人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反抗宋孝武帝刘骏。

宋书 卷74: 驰报豫州刺史鲁爽,期孝建元年秋同举。爽失旨,即便起兵。遣人至京邑报弟瑜,瑜席卷奔叛。瑜弟弘为质府佐,世祖遣报质,质于是执台使,狼狈举兵。上表曰:。。。丞相臣义宣,育悊台铉,拊声联服,定主勤王之业,勋越乎齐、晋;宗戚懿亲之寄,望崇于鲁、卫。而恶直丑正,实繁有党,或染凶作伪,疾害元功,或藉劳挟宠,乘威纵戾。自知愆深衅重,必贻剿戮,乃成紫毁朱,交间忠辅。崇树私徒,招聚群恶,念旧爱老,无一而存,岂不由凶丑相扇,志肆谗惑。陛下垂慈狎达,不稍惟疑,遂令负扆席图,蔽于流议,投杼市虎,成于十夫。鉴古揆今,实怀危逼,故投袂樊、叶,立节于本朝;挥戈晋阳,务清于君侧。资治通鉴 卷128: 义宣与质皆上表,言为左右所谗疾,欲诛君侧之恶。

虽然声势浩大,却是虎头蛇尾,没几个月就被平定,刘义宣等人皆死。

结果: 失败。

结论: 无法判断。

21) 公元548年侯景以讨伐梁武帝亲信朱异等人的名义,起兵作乱。

梁书 卷38: 是时,侯景镇寿春,累启绝和,及请追使。又致书与异,辞意甚切,异但述敕旨以报之。八月,景遂举兵反,以讨异为名。募兵得三千人,及景至,仍以其众守大司马门。

当然这只是侯景的借口,真实目的是做皇帝。他最终成功打下建康城,逼死梁武帝,甚至在公元551年时还登基称帝,过了一把瘾。

杀“奸臣”方面,朱异死在了建康城陷落之前,反而逃过一劫。

但综合来说,侯景的清君侧之战是胜利了。

梁书 卷3: 三年春正月丁巳朔,柳仲礼帅众分据南岸。是日,贼济军于青塘,袭破韦粲营,粲拒战死。庚申,卲陵王纶、东扬州刺史临成公大连等帅兵集南岸。乙丑,中领军朱异卒。丙寅,以司农卿傅岐为中领军。戊辰,高州刺史李迁仕、天门太守樊文皎进军青溪东,为贼所破,文皎死之。壬午,荧惑守心。乙酉,太白昼见。三月戊午,前司州刺史羊鸦仁等进军东府北,与贼战,大败。己未,皇太子妃王氏薨。丁卯,贼攻陷宫城,纵兵大掠。

结果: 成功。

结论: 清君+清侧。

22) 公元560年北齐常山王高演以清君侧之名发动政变,杀害齐废帝高殷的尚书杨愔等人。

北齐书 卷34: 太皇太后临昭阳殿,太后及帝侧立。常山王以砖叩头,进而言曰:“臣与陛下骨肉相连。杨遵彦等欲擅朝权,威福自己,王公以还,皆重足屏气。共相唇齿,以成乱阶,若不早图,必为宗社之害。臣与湛等为国事重,贺拔仁、斛律金等惜献皇帝基业,共执遵彦等领入宫,未敢刑戮,专辄之失,罪合万死。”帝时默然,领军刘桃枝之徒陛卫,叩刀仰视,帝不睨之,太皇太后令却仗,不肯。又厉声曰:“奴辈即今头落。”乃却。因问杨郎何在,贺拔仁曰:“一目已出。”太皇太后怆然曰:“杨郎何所能,留使不好耶!”乃让帝曰:“此等怀逆,欲杀我二儿,次及我,尔何纵之?”帝犹不能言。太皇太后怒且悲,王公皆泣。太皇太后曰:“岂可使我母子受汉老妪斟酌。”太后拜谢。常山王叩头不止。太皇太后谓帝:“何不安尉尔叔?”帝乃曰:“天子亦不敢与叔惜,岂敢惜此汉辈?但愿乞儿性命,儿自下殿去,此等任叔父处分。”遂皆斩之。长广王以子默昔谗己作诏书,故先拔其舌,截其手。太皇太后临愔丧,哭曰:“杨郎忠而获罪。”以御金为之一眼,亲内之,曰:“以表我意。”常山王亦悔杀之。

因为娄昭君的支持和高殷的软弱,高演政变大获成功,不久后他也直接篡位了。

结果: 成功。

结论: 清君+清侧。

23) 公元574年,北齐南安王高思好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反抗齐后主高纬。

北齐书 卷14: 后主时,斫骨光弁奉使至州,思好迎之甚谨,光弁倨敖,思好因心衔恨。武平五年,遂举兵反。与并州诸贵书曰:“主上少长深宫,未辨人之情伪,昵近凶狡,疏远忠良。遂使刀锯刑馀,贵溢轩阶,商胡丑类,擅权帷幄,剥削生灵,劫掠朝市。暗于听受,专行忍害。幽母深宫,无复人子之礼;二弟残戮,顿绝孔怀之义。仍纵子立夺马于东门,光弁擎鹰于西市,驳龙得仪同之号,逍遥受郡君之名,犬马班位,荣冠轩冕。人不堪役,思长乱阶。赵郡王睿实曰宗英,社稷惟寄,左丞相斛律明月,世为元辅,威著邻国,无罪无辜,奄见诛殄。孤既忝预皇枝,实蒙殊奖,今便拥率义兵,指除君侧之害。

然而很快即被平定,高思好兵败身死。

北齐书 卷14: 帝闻变,使唐邕、莫多娄敬显、刘桃枝、中领军厍狄士文驰之晋阳,帝勒兵续进。思好军败,与行思投水而死。其麾下二千人,桃枝围之,且杀且招,终不降以至尽。

结果: 失败。

结论: 无法判断。

24) 公元580年,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北周三总管起兵讨伐权臣杨坚,意图清君侧。

可惜没打过杨坚,同年被平定。尉迟迥自杀,王谦被斩,司马消难南逃陈国,后来被杨坚因旧情(司马消难和杨坚爸爸杨忠是铁哥们儿)赦免。

周书 卷21: 孝宽等军失利而却。邺中士女,观者如堵。高颎与李询整阵,先犯观者,因其扰而乘之。迥大败,遂入邺。迥走保北城,孝宽纵兵围之。李询、贺楼子干以其属先登。迥上楼,射杀数人,乃自杀。勤、惇等东走,并追获之。馀众,月馀皆斩之。周书 卷21: 及闻睿兵奄至,惶惧,乃自率众迎战。又以惎、虔之子为左右军。行数十里,军皆叛。谦以二十骑奔新都,县令王宝斩之,传首京师。惎、虔以成都降,隋文以其首谋,斩之。周书 卷21: 八月,消难闻谊军将至,夜率其麾下,归于陈。陈宣帝以为都督安随九州八镇、车骑将军、司空、随公。周书 卷21: 初,杨忠之迎消难,结为兄弟,情好甚笃。隋文每以叔礼事之。及陈平,消难至京,特免死,配为乐户。

结果: 失败。

结论: 无法判断。

25) 公元684年,李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临朝称制的武则天,试图清君侧。

旧唐书 卷67: 高宗崩,则天太后临朝,既而废帝为庐陵王,立相王为皇帝,而政由天后,诸武皆当权任,人情愤怨。旧唐书 卷67: 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蝎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廷之遽衰。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师,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裂山河。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虽然骆宾王檄文写得好,李敬业打仗水平还是一般,最后兵败身死。

旧唐书 卷67: 孝逸军渡淮,至楚州,敬业之众狼狈还江都,屯兵高邮以拒之。频战大败,孝逸乘胜追蹑。敬业奔至扬州,与唐之奇、杜求仁等乘小舸,将入海投高丽。追兵及,皆捕获之。

结果: 失败。

结论: 无法判断。

26) 公元707年,太子李重俊以诛杀武三思的名义起兵。

旧唐书 卷92: 三年秋,节湣太子起兵诛三思,元忠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皆潜预其事。旧唐书 卷86: 三年七月,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矫制发左右羽林兵及千骑三百馀人,杀三思及崇训于其第,并杀党与十馀人。

虽然成功杀掉了武三思及武崇训等人,但之后的逼宫失败,李重俊被父亲唐中宗处死,枭首示众。。。

结果: 清君侧成功,逼宫失败。

结论: 清侧+清君(未遂)。

27) 公元755年末,安禄山矫诏以讨伐杨国忠的名义起兵反唐,开启安史之乱。

旧唐书 卷200上: 十一月,反于范阳,矫称奉恩命以兵讨逆贼杨国忠。以诸蕃马步十五万,夜半行,平明食,日六十里。以高尚、严庄为谋主,孙孝哲、高邈、何千年为腹心。

然后不到两个月,安禄山就撕下了自己的清君侧伪装,直接成帝了。

旧唐书 卷200上: 十五年正月,贼窃号燕国,立年圣武,达奚珣已下署为丞相。

结果: 半途而废(安禄山不装了)。

结论: 无法判断。

28) 公元756年,唐玄宗禁军在马嵬驿兵变,清君侧诛杀宰相杨国忠,并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

旧唐书 卷106: 翌日,至马嵬,军士饥而愤怒,龙武将军陈玄礼惧乱,先谓军士曰:“今天下崩离,万乘震荡,岂不由杨国忠割剥氓庶,朝野怨咨,以至此耶?若不诛之以谢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愤!”众曰:“念之久矣。事行,身死固所愿也。”会吐蕃和好使在驿门遮国忠诉事,军士呼曰:“杨国忠与蕃人谋叛。”诸军乃围驿擒国忠,斩首以徇。是日,贵妃既缢,韩国、虢国二夫人亦为乱兵所杀。御史大夫魏方进死,左相韦见素伤。

整体来说,这次兵变没有反心,主要目的就是诛杀将士们认为的国贼,最后圆满完成认为,也没被秋后算账。

结果: 成功。

结论: 只清侧不清君。

29) 公元885-886年,王重荣和李克用等人以诛杀唐僖宗亲信宦官田令孜为由起兵作乱。

新唐书 卷224下: 田令孜议讨王重荣,以兵属玫,合鄜、延、灵、夏军三万保沙苑。重荣上疏乞诛玫、令孜。既战,玫辄北,因纵军还掠。僖宗苍黄幸凤翔避其锋。玫反与重荣、李克用连和,请诛令孜。

叛军虽然一度获胜,甚至攻克了首都长安,但很快内部就出现了分歧。在朱玫玩儿大另立中央后,李克用和王重荣双双倒戈回唐僖宗阵营。而田令孜也没被诛杀,成功跑到了他哥哥陈敬瑄节度的西川,直到893年才被义子王建杀死。

旧唐书 卷184: 建遂绝栈道,不通诏使。岁中急击成都,陈敬瑄计窘,遣令孜出城,与建通和。建竟自为蜀帅,令孜以义父之故,依倚仍旧监军事。既而陈敬瑄遇鸩,令孜亦为建所杀。新唐书 卷208: 建然许,令孜夜负印节授建,明日入成都,囚令孜碧鸡坊。始,右神策统军宋文通为诸军所疾,令孜因事召见,欲杀之。既见,乃欣然更养为子,名彦宾,即李茂贞也,故独上书雪其罪,诏为湖南监军。凡二岁,与敬瑄同日死。临刑,裂帛为縆,授行刑者曰:“吾尝位十军容,杀我庸有礼!”因教缢人法,既死,而色不变。乾宁中,诏复官爵。

结果: 失败。

结论: 无法判断。

30) 公元893年,李茂贞以诛杀唐昭宗宰相杜让能为借口起兵作乱。

旧唐书 卷20上: 壬午,岐军进迫兴平,王师自溃。茂贞乘胜逼京师,进屯三桥。甲申,昭宗御安福门,斩观军容使西门君遂、内枢密使李周潼,遣中使赐茂贞诏,令收兵归镇。茂贞陈兵临皋驿,数宰臣杜让能之罪,请诛之。制贬太尉、平章事、晋国公杜让能为雷州司户。十月乙未,赐杜让能自尽,其弟户部侍郎弘徽坐让能赐死。旧五代史 卷132: 乾宁初,命宰臣杜让能调发军旅,师未越境,为茂贞所败。茂贞乘胜进屯三桥,京师大震,士庶奔散,天子乃诛中尉西门君遂、李周潼等谢之。茂贞严兵不解,势将指阙,抗言让能之罪,诛之方罢。

最终逼迫唐昭宗赐死杜让能。

结果: 成功。

结论: 只清侧不清君。

31) 公元895年,李茂贞王行瑜等人再次以诛杀唐昭宗宰相韦昭度、李磎为理由起兵作乱。

旧唐书 卷20上: 五月丁巳朔。甲子,李茂贞、王行瑜、韩建等各率精甲数千人入觐,京师大恐,人皆亡窜,吏不能止。昭宗御安福门以俟之,三帅既至,拜舞楼下,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等籓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唯韩建陈叙入觐之由。上并召升楼,赐之卮酒,宴之于同文殿。茂贞、行瑜极言南北司相倾,深蠹时政,请诛其太甚者。乃贬宰相韦昭度、李溪,寻杀之于都亭驿,杀内官数人而去。

这次也完成清君侧任务,杀掉了韦李二人。而虽然之后李克用过来勤王,击斩王行瑜,但李茂贞仍全身而退。

旧五代史 卷132: 是月,武皇至渭北,遣副使王瑰奉表行在,昭宗以武皇为行营都统,进讨邠、岐。茂贞惧,斩继鹏、继晟,上表待罪,昭宗原之,武皇曰:“不诛茂贞,关辅无由宁谧。”时附茂贞者奏云:“若太原尽殄邠、岐,必入关辅,京师忧未艾也。”乃诏武皇与茂贞和。及行瑜诛,武皇班师,茂贞怨望骄横如故。

结果: 成功。

结论: 只清侧不清君。

32) 公元934年潞王李从珂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反后唐闵帝。

旧五代史 卷46: 帝闻之,召宾佐将吏以谋之,皆曰:“主上年幼,未亲庶事,军国大政悉委朱宏昭等,王必无保全之理。”判官马裔孙曰:“君命召,不俟驾行焉。诸君凶言,非令图也。”是夜,帝令李专美草檄求援诸道,欲诛君侧之罪。朝廷命王思同率师来讨。

此役颇有戏剧性,本来李从珂已经被包围,岌岌可危了,结果大哭一场感动了朝廷军,集体倒戈之后,没多久李从珂就反杀闵帝,自己登基了。

旧五代史 卷46: 十六日,大将督众攻外城,帝登城垂泣,谕于外曰:“我年未二十从先帝征伐,出生入死,金疮满身,树立得社稷,军士从我登阵者多矣。今朝廷信任贼臣,残害骨肉,且我有何罪!”因恸哭,闻者哀之。时羽林都指挥使杨思权谓众曰:“大相公,吾主也。”遂引军自西门入,严卫都指挥使尹晖亦引军自东门而入,外军悉溃。旧五代史 卷45: 四月三日,潞王入洛。五日,即位。七日,废帝为鄂王。遣弘贽子殿直王峦之卫州,时宏贽已奉帝幸州廨。九日,峦至,帝遇鸩而崩,时年二十一。

结果: 成功。

结论: 清侧+清君。

PS: 也没高兴几年,很快就又被石敬瑭和契丹灭了。

33) 公元950年郭威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反后汉隐帝。

旧五代史 卷110: 崇等与诸将校泣于前,言曰:“此事必非圣意,即是左右小人诬罔窃发,假令此辈握重柄,国得安乎!宜得投论,以判忠佞,何事信单车之使而自弃,千载之下,空受恶名。崇等愿从明公入朝,面自洗雪,除君侧之恶,共安天下。”众然之,遂请帝南行,帝即严驾首途。十六日,至澶州,王殷迎谒恸哭。时隐帝遣小竖岩脱侦邺军所在,为游骑所执,帝即遣回。令附奏隐帝赴阙之由,仍以密奏置岩脱衣领中。奏曰:“臣发迹寒贱,遭遇圣明,既富且贵,实过平生之望,唯思报国,敢有他图!今奉诏命,忽令郭崇等杀臣,即时俟死,而诸军不肯行刑,逼臣赴阙,令臣请罪上前,仍言致有此事,必是陛下左右谮臣耳。今岩脱至此,天假其便,得伸臣心,三五日当及阙朝陛下。若以臣有欺天之罪,臣岂敢惜死;若实有谮臣者,乞陛下缚送军前,以快三军之意,则臣虽死无恨。今托岩脱附奏以闻。”

最终击败后汉隐帝,隐帝出逃时被杀。

旧五代史 卷110: 二十二日旦,郭允明弑汉隐帝于北郊。初、官军之败,帝谓宋延渥曰:“尔国亲,可速往卫主上,兼附奏,请陛下得便速奔臣军,免为左右所图。”及延渥至,乱兵云合,即惶骇而还。是旦,帝望见天子旌旗于高坡之上,谓隐帝在其下,既免胄释马而前,左右虑有不测,请帝止。帝泣曰:“吾君在此,又何忧焉!”及至前,隐帝已去矣,帝歔欷久之。俄闻隐帝遇弑,号恸不已。

PS: 别看郭威是个粗人,这演技真的不错,影帝级别。

结果: 成功。

结论: 清侧+清君。

34) 公元1129年苗傅刘正彦以清君侧之名发动兵变。

宋史 卷475: 先是,王渊装大船十数,自维扬来杭,杭人相谓曰:“船所载,皆渊平陈通时杀夺富民家财也。”内侍省押班康履颇用事,威福由己出;其徒夺民居,肆为暴横。傅等恨之,曰:“天子颠沛至此,犹敢尔耶!”其党张逵复激怒诸军曰:“能杀渊及内侍,则人人可富,朝廷岂能遍罪哉!”康履得黄卷小文书,有两统制作“田”、“金”字署卷末,田乃苗,金乃刘也。于是颇泄贼谋,以告渊,渊伏兵天竺。明日,贼党亦伏兵城北桥下,俟渊退朝,诬以结宦官谋反,正彦手杀渊,以兵围履第,分捕内官,凡无须者尽杀之,揭渊首,引兵犯阙。中军统制吴湛守宫门,潜与傅通,导其党入奏曰:“苗傅不负国,止为天下除害。帝凭阑呼二贼问故,傅厉声曰:“陛下信任中官,军士有功者不赏,私内侍者即得美官。黄潜善、汪伯彦误国,犹未远窜。王渊遇敌不战,因友康履得除枢密。臣立功多,止作遥郡团练。已斩渊首,更乞斩康履、蓝圭、曾择以谢三军。”帝谕以当流海岛,可与军士归营,且曰:“已除傅承宣使、御营都统制,正彦观察使、御营副都统制。”贼不退。帝问百官计安出,浙西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时希孟曰:“祸由中官,不悉除之,祸未已也。”帝曰:“朕左右可无给使耶?”军器监叶宗谔曰:“陛下何惜康履。”遂命吴湛捕履,得于清漏阁承尘中。傅即楼下腰斩履。

虽然斩杀了完颜构身边的王渊、康履等奸臣,但在废黜完颜构本人上未能获得群臣支持,最终兵变失败,苗刘二人被韩世忠俘虏后凌迟处死。

宋史 卷475: 秋七月辛巳,世忠军还,俘傅、正彦以献,磔于建康市。

结果: 清君侧成功,但兵变失败。

结论: 清侧+清君(未遂)。

35) 公元1364年春季,元朝军阀孛罗帖木儿以清君侧之名讨伐元顺帝。

元史 卷207: 孛罗帖木儿杀使者拒命,遣部将会秃坚帖木儿提兵犯阙,扬言索右丞相搠思监、资正院使朴不花二人。新元史 卷164: 乙巳,秃坚帖木儿至清河,帝遣达达国师、宣政院使蛮子问故,对以必得搠思监、朴不花方罢兵。乃命屏搠思监于岭北,窜朴不花于甘肃。未几,执二人送于军中皆为孛罗帖木儿所杀。

是役进展顺利:元顺帝认怂就范,交出搠思监和朴不花给孛罗帖木儿杀掉了。

结果: 成功。

结论: 只清侧不清君。

36) 公元1399年,明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起兵,是为靖难之役。

明史 卷5: 秋七月癸酉,匿壮士端礼门,绐贵、昺入,杀之,遂夺九门。上书天子指泰、子澄为奸臣,并援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书既发,遂举兵。自署官属,称其师曰“靖难”。

最后经过两年多的激战,朱棣于1402年攻克明朝首都南京,逼迫建文帝自焚(一说下落不明)。随后族灭齐泰、黄子澄等他指控的“奸臣”。朱棣自己登基为帝。

明史 卷141: 迨燕兵日逼,复召泰还。未至,京师已不守,泰走外郡谋兴复。时购泰急。泰墨白马走,行稍远,汗出墨脱。或曰:“此齐尚书马也。”遂被执赴京,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时永、阳彦等谪戍。子甫六岁,免死给配,仕宗时赦还。

结果: 成功。

结论: 清君+清侧。

37) 公元1510年,安化王朱寘𫔍以诛杀大宦官刘瑾之名起兵。

明史 卷117: 钺引还,寘𫔍夺其军,出金帛犒将士。伪署何锦大将军,周昂、丁广副将军,张钦先锋,魏镇、杨泰等总兵都护。令孙景文作檄,以讨刘瑾为名。

可惜不到二十天即被平定,朱寘𫔍自尽。

明史 卷117: 寘𫔍反十有八日而禽。锦、广、泰、钦先後皆获,械送伏诛。寘𫔍赐死,诸子弟皆论死。

虽然刘瑾同年被凌迟处死,但和此役没有直接关系。

结果: 失败。

结论: 无法判断。

38) 公元1645年,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起兵讨伐南明弘光朝廷。

明史 卷273: 会朝事日非,监军御史黄澍挟良玉势,面触马、阮。既返,遣缇骑逮澍,良玉留澍不遣。澍与诸将日以清君侧为请,良玉踌躇弗应。亡何,有北来太子事,澍借此激众以报己怨,召三十六营大将与之盟。良玉反意乃决,传檄讨马士英,自汉口达蕲州,列舟二百馀里。良玉疾已剧,至九江,邀总督袁继咸入舟中,袖中出密谕,云自皇太子,劫诸将盟,继咸正辞拒之。

没等交战呢,左良玉已经病死了,不久后其子左梦庚率众降清。

明史 卷273: 部将郝效忠阴入城,纵火残其城而去。良玉望城中火光,曰:“予负袁公。”呕血数升,是夜死。时顺治二年四月也。诸将秘不发丧,共推其子梦庚为留后。明史 卷273: 时大清兵已下泗州,逼仪真矣。梦庚遂偕澍以众降于九江。

结果: 半途而废(病死路上)。

结论: 无法判断。

据此可知,历史上至少有过十三次名副其实的清君侧(只清侧不清君)。

其中东汉末年两次(都是曹操)、曹魏一次(司马懿)、西晋三次(八王之乱期间)、东晋三次(王敦、王恭和桓玄各一次)、唐朝三次、还有元朝一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