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不行还是外资不行,有些人得搞清楚

外资逃离中国是一个这两年甚嚣尘上的节奏,从一众社交平台上“经济学-101”都没学过的财经博主,到某些看似上档次的论坛里的所谓“经济学家”,以及英美欧主流反华媒体,无人不在谈论此事。可以说,这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唱衰中国经济的,最无脑节奏。

为什么外资会在这几年离开中国,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现在全世界最炙手可热,最能薅到羊毛的投资产品,不是在中国好好生产工业品,而是去狂加杠杆买美联储的高收益率国债。自从美联储大幅加息以后,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价格降低。今年3月,美国就已经放出消息,国债利息支出已经超过了国防支出。

所以我们不难看到一个现象,许多欧洲国家的制造业企业,只要其利润来源的大头,还是正儿八经地搞生产,那么他们还是很愿意来中国的。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在华不断建厂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而那些追求收益率最大化的金融资本,则冲向美国国债市场。

什么样的美国公司愿意留在中国呢?答案是高度受益于中国产业政策的公司,比如说特斯拉,苹果。虽说无脑吹特斯拉和苹果的某些神奇生物,是往美国科技公司天下无敌,灭掉中国易如反掌的反华急先锋的方向吹的,但不管是特斯拉还是苹果,官方的态度都是无比重视中国市场。特斯拉无需多言,上海给他的政策待遇堪称豪华,马斯克也从不遮掩自己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前段时间苹果在华销量下降,CEO库克更是亲自来上海表达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所以我们不难问出一个问题,所谓的外资逃离中国,是中国的投资环境出了问题,还是外资自己出了问题?为什么顶尖的美国科技公司、德国化工企业,都愿意在中国市场大施拳脚,反而是有些不那么有科技含量的,却选择离开了呢?其实答案很明确,一方面,因为中国工业科技的水平发展速度很快,在产业链上的许多环节,外资已经卷不过我们了,你的东西太贵了,自然就销量下降了。另一方面,我们中国近些年的产业政策利好实体产业,限制金融业行业的收益率。

实体行业的收益率是远低于金融行业的,但一个国家的主权只能通过强有力的工业来保障,而金融霸权是由国家主权来背书的。所以一个正常的国家,需要通过产业政策来平衡实体和金融行业的收益,过于依赖市场机制,就会出现“实体误国,金融兴邦”的扭曲环境。说难听点,华尔街的老爷们动动手指能挣到的钱,远比洛·马工厂里搓轰炸机的收益多,但没有轰炸机你哪来的“金融兴邦”呢?

现在,我们中国制造业的最大阻力其实并不来源于我们自身,主要问题还是因为遭到美国制裁,无法在海外正常经营。经常有些莫名其妙的伪专家,用三星在全世界卖得好,来贬低中国市场的地位,说三星离了中国市场反而过得更好了。问题在于,三星并没有与华为在全球市场中公平竞争,三星并没有被美国人制裁,当然考虑到三星股权大部分是美国资本掌控的,它已经很难算作是一家韩国公司了。民营航天的问题也是如此,美国并不允许中国民营航天公司进入欧美市场,否则轮得到“空X”吗?

中国企业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不是中国市场不够开放,实际上近两年中国市场的政策比过去更加开放,已经留住了的外资并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而卷不过中国公司的外资就走人了,这倒也挺正常的。而另一个问题在于,我们确实无法像过去那样,通过房地产的超高收益,吸引外资留在中国金融市场,再叠加上美联储加息周期,以及地缘政治的缘故,许多外资往外跑,或者不愿意来华其实并不令人意外。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型周期,许多旧有的矛盾亟待解决。但是在不那么困难的时期,做困难的事情是正确的。一个国家不该将发展的潜力捆死在房地产上。过去留下的泡沫,应该在一代人的时间内解决,从而将经济推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说到底我们欢迎外资,但不愿意来也没法跪下求着你来,不过赶明儿美联储降息了,恐怕就又是另一套逻辑了,我们要担心的就不是外资走不走了,而是会不会有太多国际热钱冲进来,堆高我们的资产价格了。这个时间点,已经不远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