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绝不会告别毛泽东

文 | 刘梦龙

今天是毛主席逝世的日子。唯物地说,毛泽东这个人,已经离开我们近半个世纪了,不会显灵、复活、重新变成救世主。但并不意味着他的影响力消失,更不会像某些人所幻想的,终于可以摆脱他,从此为所欲为了。恰恰相反,在很长时间里,这个时间要长到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都要生活在他所深度塑造的世界了。

500

孔孟程朱,秦皇汉武,作为个体也消亡上千年了,但他们对中国人的影响,必然还要持续下去。近百多年来,无论是好心还是恶意,试图改造甚至消灭这种影响力的工作,很多人都尝试过了,但无一例外都未能成功。最终,人们恐怕不得不承认,这已经是中国的一部分,使中国所以为中国。

同样,人们最终恐怕也要承认,我们要长期生活在毛泽东所塑造的中国。随着时间流逝,这种影响最终不会消失,而是会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中国所以为中国。

指望告别毛泽东的人,不仅是寄望他个体生命的结束,从此不能再对他们指手画脚了,更寄望于对毛主席各类遗产的侵蚀、窃取、遮盖。他们不外乎是指望随着时间流逝,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经济,技术进步,内外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只要话语权垄断得够久,人们自然要习惯他们的话语,掌握了现实,也就掌握了历史。

世界上当然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意识形态。个体生命的终结,权位的更替,社会的变迁,确实会使过去的政策、主张失去现实意义。但像毛泽东这样的人物,他的影响力绝不仅是来自他的权位。他对时代,国家、民族的影响远远超越了一时、一代人的政策、人事,而是深入整个国家与民族的灵魂。

这就像一栋大楼的外立面无论如何变化,它的地基是不会变化的,也不容侵蚀的。或者说,城狐社鼠能好好活着,洋洋得意,恰恰得益于前人奠基的大楼根基深厚,经得起折腾。前人给后人留下了足够添砖加瓦的空间,留下能继续加固增加大厦的好物业,好居民,好制度。

500

毛泽东的深远影响并不能简单和他的现实功业对等,也远远超出从革命战争到新中国建设时期,这个他所主导的历史阶段。即使那些基于前三十年客观条件所制订的制度,政策,社会环境如今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复存在,但毛泽东对当代乃至未来中国的之深,直到今天依然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那就是,中国的事情只能遵循他所证明的基本原则来运转。哪怕主观上并不肯接纳,甚至反对毛泽东的人,也必须依照这些原则才能做成一些事情。我们甚至可以说,直到今天,接纳毛泽东依然是中国一切政治、社会主张所能成立的关键前提。

如大家所知,直到今天,作为世界工业化高地的中国,在人文社科领域仍然是相对建设薄弱的,而我国在意识形态等方面也往往处于一种守势状态。外来和尚会念经,在人文领域的构建上,仍然是一种常态。但毛泽东一生实践却恰恰在强调,一切理论主张要想在中国立足,壮大,本土化是带有必要性与必然性的。

一个切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时至今日,中国其实依然没有成熟的本土右派,占据所谓右坐标的主体还是以拾外国牙慧的自由派。在我们过去三十多年里,中国的自由派外依列强,内结官僚,以买办自居,上演了一波盛极而衰的历程。中国自由派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恐怕就是其理论建设的苍白无力,其中所谓的专家不但没有本土化理论建设能力,就连搬运的能力也堪忧。

500

无论自由派如何立足于批评,挟洋自重,但本质上说,也只是中国社会的外来物而已,是必然要机体所排斥的。一个看似庞然大物的存在,其实仅仅是立足于浮土之中,根系生长不下去,自然是要衰亡的。

一切理论的本土化不仅是要解释中国的问题,它的关键是要立足于中国的立场。所以,这从来不是学术性的,单纯引入与消化的问题,而是成为中国一部分的问题。时代发展到今天,我想还是要承认,各主要大国基于自身的文明发展历程有自身的特点,必然要发展一套适应自身特点的现代化理论指导体系。

一些基本的指导原则是存在的,但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现代化模式。随着当代大国之间的冲突日益激烈,从春秋走向战国。这种文明差异与冲突也越发明显。每一个试图有所作为的国家都要去寻找合适自己的道路,而不可能指望别人能指出一条道路。

500

中国近代所遭遇的大量问题,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比如恰逢一个少数民族封建王朝的末期,一系列内忧外患,使转型问题格外严重。但归根到底,这不是自身文明体系的缺陷,更多是在探索符合自身特性的现代化道路上的苦难曲折。毛泽东思想的客观实践,恰恰证明了中华文明体系自身的可靠性,并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铺平了道路。

毛主席生平及其思想带有一个强烈特点,是现实性与实践性。在老生常谈,对毛主席的一系列污蔑中,常见的一种就是指责他领导的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破坏了传统文化,使国故断绝。

我们不否认,毛主席生平带有很强烈的救时色彩,破旧立新,带有甲午辛丑,乃至“五四运动”以来革故鼎新,剧烈变革,打破旧传统,建立新世界的时代特点。但这种指责确实可笑又短视,过不了毛泽东这关,接纳不了这尊大佛,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绝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复兴,甚至可以说才叫就此断绝了。

这里我们不谈经世致用本身是湖湘学派的一个长期主张,近代救国的湖湘士人,从谭嗣同到毛泽东是有一条清晰脉络的。甚至从毛主席开明自由的个人生活主张来看,湖湘学派的另一宗旨性本论,也对他发生了深刻影响。

500

虽然毛主席最终成为了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代巨擘,但他无疑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位大宗师,是中华传统文化在面对现代化挑战的救时伟人,其兴衰继绝,尤在程朱张王诸贤之上。试图在传统文化领域拒绝毛泽东,实际上是把传统文化当成一种死物,是一种自我灭绝式的行为。

直白地说,毛泽东的横空出世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大升华与转折。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他作为一个君师一体的哲人王,使王莽改制一败涂地以来,儒生只能靠塑造圣贤,托古改革的间接路线与修修补补一转为直面现实,改造世界的直接路线与大破大立。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者,如王安石,张居正都绝没有取得毛泽东的高度,更谈不上思想学问上的大宗师。中国的知识分子不能沿着毛泽东所开辟的治世经国,投身伟大理想实践的主动道路,而试图回到传统知识分子面对绝对皇权,只能敲边鼓,打下手的被动状态,以求一个安稳的奴才地位,实在是糊涂,自甘堕落。

我们要承认这一点,毛主席的伟大,他思想的巨大,就是到这样一种程度。他之后,华夏文明思想体系的一切新发展,如果不能接纳、吸收毛泽东的成果,那么这种思想就是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就是不能在现代化中国立足的,就是注定要被淘汰的。

500

在中国文明发展历程中,变革恰恰才是延续的关键。先秦的儒和汉儒的儒,唐宋儒的儒,明清儒的儒,又怎么会是一回事。所谓,圣之时者,本就是一脉相承又不断革新,不断吸收新的元素,不断发展的存在。

毛主席生平论述丰富,举凡治世经国,个人修养,组织工作无不涉及,都能提纲挈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毛泽东思想现实性的集中体现,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实事求是。务实而非务虚,强调理论要能指导实践,要能立足现实,而不是故纸堆里政治正确的废话,是毛泽东生平的一大特点。

我们当代也不时会感到,很多流行观点批评时弊则有之,一落到实处却往往不能动人,不切实际。所谓自由派只会架构外国天堂,而所谓左派其实也相差无几,普遍不具备务实的能力,更谈不上理论的创新。

怀旧、念经、畅想、画大饼都是不能解决实务的,原则要能运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理论才有实践与吸引人的价值。这也是后人经常感到毛主席的话最有用,一句顶一万句的地方。但这种实事求是并不是简单的实用主义。

实事求是的关键在哪里?在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中心思想。承认现实的困难,有步骤去解决现实的问题。面对现实的困难,妥协是允许的,但不是应当的,更不是可以存在即合理的。就像你想飞上天,自然不能指望跳悬崖,可能要攒一个热气球。

500

实事求是的最终目的是改造现实,提升现实,直到理想的成就。而实用主义则是有什么用什么,够用就行了,能满足需要就够了。同样用飞天来形容,实用主义就是有个热气球,再有个滑翔伞可能就够刺激了。而实事求是不但要造成飞机,还要造成火箭,去征服太空。人民群众如果不理解,我们还要说清楚这样的伟大意义之所在。它是服务于伟大理想的,是带有强烈主动性的,是始终在追求进步的。

如果把这个理念放在我们的当代,实事求是不仅是务实的态度,它更强调,甚至说更重要的是一种主动性。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断进步,而不是维持现状,够用就好。我们当代的很多工作,比如舆论宣传,意识形态,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往往就处于一种维持的状态。甚至说,我们今天社会远比过去繁荣富裕,瓶瓶罐罐也很多了,于是,很多人面对解决现实的内外部矛盾,往往有一种以拖待变的想法。

对照我们的老一辈,在远比我们更困难,更弱小的时候,却能取得那么大的成绩,做到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体现出一种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态势。而作为后人,承袭前人丰厚遗产的我们,检讨自己的工作,很多人恐怕是要惭愧的。

毛主席的遗产,远不仅仅是他所缔造的国家,党和人民军队,这些如今还在守护着人民的丰厚家当。在更加深远的历史视角,他留给中华民族的遗产是熠熠生辉的。伟人个体生命的消亡,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是一个伟大思想新阶段的开始。在之后的历史中,这些精神的遗产,经过时代的不断验证,升华,演变,人们才会深刻感受认同到,这一次中华民族精神内核上的重大升级有多么宝贵和有益。

500

时至今日,告别毛泽东不过是痴人说梦。但我们依然要承认,伟人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他开拓的道路还任重道远,他丰厚又沉重的遗产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继承发扬。倒不如说,一个风诡云谲,列强争锋,中华民族面临关键时刻的年代,正是一个继承毛主席未竟之志,发扬他光辉思想的时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歌未竟,东方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