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豪言20年内在火星上建移民城:这是人类壮举还是资本游戏?

500

500

500

500

.

9月7日,埃隆·马斯克在他的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推文,对他雄心勃勃的“火星殖民”计划作出了高度乐观的展望。他宣布,首艘不载人的“星舰”飞船正蓄势待发,预计在接下来的2年内飞往火星,验证飞船能否在火星表面实现安全且“毫发无损”的着陆。若此次测试任务圆满成功,紧接着,人类首次载人登陆火星的壮举有望在4年内成为现实。马斯克强调,一旦完成首次在火星上的载人登陆任务,“星舰”的发射频率将实现指数级飞跃,火星探索与殖民化进程将迈入前所未有的加速阶段。他信心满满地规划,在接下来的20年内,他将在火星上构建一座能够自给自足、生机勃勃的城市,标志着人类在星际迁徙与生存能力上的重大突破。

.

对于马斯克的火星殖民计划,有人感到振奋,但也招致了部分人的质疑与嘲笑。特别是当他宣告计划在接下来的20年内,不仅要实现人类首次踏足火星的壮举,还要在火星上构建一座能够自我维持、充满活力的火星城市,这样的构想无疑挑战了多数人的认知边界,不少声音对此持保留态度,担忧这也许是资本市场上借由高科技概念吸引眼球、炒作圈钱的又一案例。

.

作为观察者,笔者由衷的钦佩马斯克在汽车革命、能源转型、航空航天探索以及人工智能前沿等领域取得的诸多成就,然而,就他的火星移民计划而言,即便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要在短短二十年内把一个气候恶劣、资源匮乏的星球改变为适宜人类居住的新家园,其难度之大、挑战之多,令我不敢想象。除非宇宙发生前所未有的剧变,如某颗小行星以特殊方式撞击火星,奇迹般地重塑火星环境,否则这样的愿景在当前科技水平下,近乎于天方夜谭。因此,理性看待这一计划,既不失对梦想的尊重,也不乏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这或许才是一种更为成熟与负责任的态度。

.

火星,这颗红色星球,它的生存环境之恶劣令人不敢想象。火星上缺乏人类可以呼吸的氧气、表面辐射强、温度极低,平均温度大约为零下55摄氏度,极端低温可以低至零下153摄氏度,没有保护生物的磁场和臭氧层。一个缺乏海洋、水循环和有效磁场保护的星球,强烈的辐射、缺失的磁场与臭氧层,且地表风暴频繁,建造稳定居住设施难度极大。这些无一不构成对人类生存的严峻挑战。

.

比如氧气,作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火星却严重缺氧,其大气中二氧化碳占比高达95.3%,而氧气含量不足1%,且主要集中于火星极冠与山脉高海拔地带,这一现状对人类在火星居住构成了巨大障碍。有人设想通过植树来增氧、改善火星环境,这个想法虽具前瞻性,但经深入剖析,其实际操作性几乎为零。不说短时间内在火星培育出足够规模的树林几无可能,即便让你种了,鉴于火星的现有条件,树木也难以存活。火星稀薄的氧气无法支撑植物夜间有氧呼吸,大气压强仅为地球百分之一,密度极低,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效率;加之火星极端低温,平均零下55摄氏度,极端时可达零下153摄氏度,对植物生存构成致命威胁;同时,火星土壤受宇宙射线和太阳风高能粒子长期辐射,辐射水平高,且土壤成分与地球大相径庭,矿物质与营养元素差异显著,均不利于植物生长繁衍。综上所述,火星极端环境难以满足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当前在火星种树并不可行。未来,人类需依托技术创新与火星资源探索,寻求更为有效的途径以提升火星环境质量与人类生存条件。

.

科学需要幻想与梦想,它激发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是推动科学前进的翅膀。然而,科学更需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以及一步一个脚印的坚韧精神,不容许丝毫的虚构与夸大。因此,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科学家们必须保持谦逊与敬畏之心,勇于质疑、敢于探索,但同时也要严格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只有这样,科学才能不断进步,人类才能不断突破自身的认知边界,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