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外投资,核心技术必须留在国内,绝不能转移至非友好国家

500

500

500

500

.

.

今天,在网上读到彭博社发自9月12日的一则新闻,令我眼睛一亮。报道称中国商务部已向国内电动汽车企业发出指导意见,继续鼓励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将零部件出口至海外工厂进行组装,同时明确划定红线,禁止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对外输出,即便是核心零部件也必须在国内生产完成。特别是对非友好国家,比如印度,要避免直接投资,严禁把中国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转移到印度去。随后,在外交部举行的记者会上,有记者求证此事,发言人毛宁即不否认也不肯定,而是礼貌地建议记者向中方主管部门了解。尽管这个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的正式确认,但其间透露的政策信号合乎逻辑,不像是空穴来风。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并呼吁加强核心技术保护与对外投资安全的观察者,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对于这一战略层面工作的高度重视,心中无比喜悦与宽慰。

 .

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需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但是,对外投资必须审慎对待工业和技术能力的输出。当前,美西方国家正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并意图将原本依赖于中国的外资制造能力以及对美西方国家市场的出口产能从中国转移出去。鉴于此,若我们进一步向国外、特别是像非友好国家(比如印度等)输出工业能力,协助其构建和完善基础设施及产业链,等于无意中增强了印度承接美西方国家产品制造的能力,间接促成印度与美西方国家在产业层面上的联合,进而对我国自身的产业链安全构成潜在挑战。因此,保持对工业能力输出的审慎态度,对于维护我国产业链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

.

除了输出工业能力需持谨慎态度外,禁止核心技术随国外设厂而转移至国外,尤其是转移到非友好国家,更是我们必须严防死守的根本底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稀土、大飞机、高铁、造船、手机制造、芯片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等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和智造的新名片。这些新名片背后蕴含的核心技术是国家科技实力的坚实支撑。掌握这些核心技术,意味着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领先位置,具有制定行业标准和引领市场潮流的能力。一旦这些核心技术被转移到非友好国家之手,它们必然会利用所获得的核心技术提升自身竞争力,加速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并在国际市场上与我国企业形成直接竞争,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对我国的超越。这不仅损害我国企业的利益,还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核心技术关乎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如军事、通信、能源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泄露,将构成对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非友好国家可能借此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或攻击,造成难以估量的国家损失。此外,核心技术转移还潜藏着知识产权纠纷和法律诉讼的风险,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风险和形象损害。

.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自身的发展战略与布局不仅关乎企业的兴衰存亡,更与国家的经济安全、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紧密相连。因此,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以大局为重,特别是在核心技术的管理与运用上,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底线原则,确保核心技术留在国内,避免转移至非友好国家。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应树立大局观和长远眼光,在制定发展战略和布局海外市场时,充分评估目标国家的政治风险、市场环境及双边关系等因素,避免我们来之不易的核心技术轻易被非友好国家所掌握。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保护能力。通过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技术秘密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措施,确保核心技术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保护和应用。

.

在管控和保护核心技术方面,政府责无旁贷,必须发挥关键作用。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明确核心技术保护的范围、标准和责任主体;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技术转移秩序;同时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提升核心技术的竞争力和自主可控水平。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

.

笔者近期撰写的与此有关文章:

1、《可怜可叹可悲可恨!vivo印度公司遭无理打压,将被迫“卖身”》

网址 :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81623120907551242/

.

2、《警惕在印度投资的风险与陷阱,莫为蝇头小利误了卿卿性命》

网址: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17622500601414144/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