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之道 治国之道

文子(生卒年不详),辛氏,名计然,字文子,又称计倪、计研,号计然、渔父,春秋时期宋国葵丘濮上(今属河南省兰考县)人,著名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经济学家。文子是老子的亲传弟子,大略与孔子同时。文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文子》。史载文子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尤善计算。文子南游越国时,收越国大夫范蠡为徒,授范蠡七计。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用五计而灭吴国。《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述了文子(计然)的经济思想。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年)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文子》为《通玄真经》,道家奉为“四子真经”之一。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开始怀疑《文子》一书为伪书,其后历代遂质疑不断。直到1973年,河北省定县八角廊村40号汉墓出土大批竹简,其中就包括《文子》一书,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淮南子》中曾大肆抄录删改《文子》一书,成为后世质疑《文子》一书的依据。现存唐代徐灵府《通玄真经注》十二卷、宋代朱弁《通玄真经注》七卷、元代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十二卷三种版本最为知名。《文子》一书被认为是治国治身的重要典籍,徐灵府(号默希子)曰:“其书上述皇王帝霸兴亡之兆,次叙道德礼义衰杀之由,莫不上极玄机,旁通庶品,其旨博而奥,其辞文而真。故有国者虽淫败之俗可返朴于太素,有身者而患累之质可复至命于自然。”

《文子》全书的核心思想就是治国,其所谓“道”,首先是指自然界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其次是指人类感知、认识、掌握的自然规律,再次是指遵循自然规律治理天下的法则。“道”虽有三个层次,但其落脚点恰恰是治国,而治国之道正是顺天应时遵循自然规律;感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是治理天下安邦富民的基础和起点。万事开头难,感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是最难的第一步。

以下一段文字表明,治国所遵循的正是“天道”——自然规律:

平王问曰:“王道有几?”文子曰:“一而已矣。”平王曰:“古有以道王者,有以兵王者,何其一也?”曰:“以道王者,德也;以兵王者,亦德也。用兵有五:有义兵,有应兵,有忿兵,有贪兵,有骄兵。诛暴救弱,谓之义;敌来加己,不得已而用之,谓之应;争小故,不胜其心,谓之忿;利人土地,欲人财货,谓之贪;恃其国家之大,矜其人民之众,欲见贤于敌国者,谓之骄。义兵王,应兵胜,忿兵败,贪兵死,骄兵灭,此天道也。

在这段文字中,文子告诉楚平王实现“王道”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实行德政,方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统天下。对于“以道王者,德也”这句话,不必过多解释。而对于“以兵王者,亦德也”这一观点,文子作了比较具体详细的阐述,也恰好体现了文子的战争论。文子将用于作战的军队分为五类,即义兵、应兵、忿兵、贪兵、骄兵。何为“义兵”?文子曰:“诛暴救弱,谓之义”。这就能确保站在道德的高度,在道义上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能实现“王道”。至于“应兵”——“敌来加己,不得已而用之,谓之应”,这是奋起反抗侵略者,属于正义的行为,当然也合乎道义的要求。立足于保家卫国,就必须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因而才能够打败敌寇夺取胜利。“忿兵、贪兵、骄兵”这三类,皆属于非正义的行径,最终的结果就是失败、死亡乃至国家灭亡。文子的战争论,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