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抓到个局部现象就搞个大新闻,本质上还是听风就是雨

【本文来自《江宇舟:产能过剩并非卡脖的梦魇,而是“成长的烦恼”》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鬼谷军师
  • 芯片产能过剩了吗?c919产能过剩了吗?高阶智驾新能源产能过剩了吗?3A游戏大作产能过剩了吗?硬核科幻电影产能过剩了吗?能干倒欧美奢侈品的产品过剩了吗?新材料产能过剩了吗?设计软件产能过剩了吗?

现在有几个妖论:

一是一个行业,但凡基础加工环节出现一些供大于求、投资浪费,就迫不及待宣布全行业产能过剩。

二是截短周期,把一些周期性、结构性的过剩现象,渲染成全面的产能过剩。

前两类迷惑性都很强,因为往往能拿到一些红头文件,然后掐头去尾和大家说:你看吧,国家都说过剩了。

三是拿着一些静态指标去测算动态现象,好像产能利用率到不了80%,就妥妥过剩一样,文里特意拉了个几张图,咱全球都拿来比比,兵对兵将对将嘛,别老说问题、列指标就单说中国,还要来一句“国际主流观点认为”,事实上欧美国家自己的情况也没见怎么支持这样的“国际主流观点”。

四是割裂基础行业与您评论说的高新技术产品关系,看不到基础制造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奠基支撑,然后把基础产业一味打成过剩,把本意是产业升级的“腾笼换鸟”给理解肤浅化、鼓吹执行扩大化。

四是抓住国内一些经济问题夸大,动不动就预测需求起不来了,然后宣判咱现在的生产一定过剩。这类算命先生的摆摊已经三十几年了,从衣服袜子直到如今的芯片汽车,这摊位还能摆下去、饭碗还能端得住,本身就是中国市场经济+言论自由的生动体现。连他们都没过剩,咱的产能情况怎样也就可想而知。

所以本文目的就是要把完整的概念尽可能梳理一下,公平的国别、商品和时间对比做一下。也给同志们看看有些观点哪怕拿了红头文件其实还是偷换了概念。“过剩”这个概念很丰富,而且随着场景变化未必是个贬义词,别老抓到个局部现象就搞个大新闻,本质上还是听风就是雨。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