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需要边界感的,就象动物需要领地

【本文来自《婴儿总会长大,巨婴无药可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椰子水
  • 整篇言词激烈主观臆断

    竟然认为能达到目的就是好行为,你就不怕给小孩带来阴影?就不怕小孩在里面出事?

    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这样靠吓孩子来达到目的是不可取的

你还能记得起来你三岁以前的事么?

一般的经验,如果不是长期虐待,只是一次两次的立规矩管教,三岁以前的小孩子,是不会有什么记忆的,而人与人之间行为的边界感,就是这个时候在这样的管教中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主张严父慈母,或者外有严师,家有慈母,以严为主,以慈为辅,就是既要管教建立规矩,又要包容抚慰心灵,双管齐下,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如果只有慈母,那就有可能变成慈母多败儿了。

现在用词叫巨婴,以前叫缺家教。

婴儿这个称谓,通常指三岁以前,这个时候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正确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边界感,当婴儿越界的时候,家长要管,一管就有边界感了,完全不管的后果,就是进入幼儿和少年阶段,会不断侵犯他人利益,这就是三岁看小的一部分。如果这个阶段还得不到有效改变,等进入青春叛逆期,就更不容易管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天一,现在改名叫李冠丰了,老夫少妻,父亲老来得子是一层溺爱,母亲三观不正又是一层溺爱,小时候不管,长大了闯了祸还能摆平,正确的边界感始终没有建立,最终触犯了法律。

人与人交往正确的边界感,应该是人动物本能的一部分,人是需要边界感的,就象动物需要领地,而人又是群居性动物,正确的边界感非常重要。家长比较保守,孩子就会比较拘束,家长比较开明,孩子就会比较开放,这里面当然会涉及吃亏便宜的事,但这都比没有边界感要强,因为孩子有自主意识以后,是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我校正的。一个人自己以为的领地越大,自己认为的权利越多,感恩就越少,就越发自私和短视。毕竟一个人,不是自己认为领地该有多大,领地就真的能有多大的。别说一个人了,就是一个民族这样想也是不行的,犹大们不就是这么认为的么,犹大们也从不感恩,结果就是流浪千年,即使在美国霸权的支撑下立了国,其毫无底线与边界感的行为,在当今国际社会也是犯了众怒的,哪天美国霸权倒塌,以色列如果还是这种做派,那恐怕灭国之祸只在须臾之间。

如果边界感得不到确立,孩子的行为就做不到“有所止”,与别人发生边界冲突的概率就会比较大,成年后这种冲突的代价,也会比婴幼儿时期被家长管教的代价要大得多了,毕竟绝大多数人对婴儿时期是不会有太深记忆的,即使有记忆,也不会因为小时候被父母管教而恨父母,但如果成年以后与别人发生冲突,就会对别人产生负面情感,而不会认为是自己越线的问题,经历的边界冲突多了,就会对社会产生负面情感,如果某个区域内的那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那这个区域的人际交往环境就会很差,代价会是长期的内耗内斗。

这种内耗内斗,正是润人在他国不团结的写照,因为润人中,缺父母教养的人比例偏大,有些甚至连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底线教养都没有过,更谈不上感恩,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团结,别人也没办法团结这种人。那润人为什么又对白人的压迫视而不见呢,很简单,因为润人都是有自我意识以后出去的,他们的目标就是去占他国的便宜,他知道这是侵入他人边界,小心着呢,说不定他还希望通过狗嫌家贫的这一套在那边多挣点什么呢,如果再加上皈依者狂热,那跟疯子就没太大区别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