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进入全运会和残运会特奥运会时间
日前出版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公报》分别刊登第135/2024号及第136/2024号行政长官批示,分别设立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及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澳门赛区组织委员会,取代现有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澳门赛区组织委员会,组委会仍由社会文化司司长担任主席;及设立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及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澳门赛区筹备办公室。筹备办公室属项目组性质,且直属社会文化司司长并在其指示下运作。而根据第72/2024号社会文化司司长批示,以定期委任方式委任潘永权为筹备办公室主任,任期由二零二四年八月十五日至二零二六年六月三十日。在潘永权任职筹备办公室主任后,将由体育局副局长张子轩代任局长职务,幷作出相应领导及主管人员的安排。社会文化司将监督协调好体育局与筹备办公室紧密配合,全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这展示了澳门特区正式进入全运会和残运会特奥运会时间。
这项变动,是因为国家体育总局觉得,第十五届「全运会」与第十二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同期同地」。其中分配给澳门赛区的赛事项目,在原来的承办「全运会」四个竞赛项目与一个群众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全国残特奥会两个比赛项目,亦即是合共七项不同类型的体育赛事由澳门赛区承担。因此,需要设立涵盖两项运动会的组委会,取代现有的全运会澳区组委会。而「全运会」及全国残特奥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承办,基于其重要性,特区政府需设立项目组性质的办公室,由专职的办公室主任协调专门团队,确保筹备工作顺利推进。实际上,广东及香港赛区亦分别设立了专责的执行组织。
本来,按照体育领域的国际惯例,无论是全球性的奥运或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还是洲际性的亚运或亚洲残疾人运动会,都是分开但紧接着在同一地点举办。而在过去,「全运会」和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也是按此「规律」进行。而自第九届的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开始,加入了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更是进一步,将三个重大赛事「捆绑」在一起进行。因此,原来为了因应「全运会」而成立的澳门赛区组织委员会,已经不足以承担整个赛事,尤其是在澳门也分配到承办全国残特奥会的比赛项目的情况下。因此,澳门特区政府跟随广东省和香港特区,改组了组委会,将原来专为「全运会」而设的组委会,扩大为涵盖三个运动会的新的组委会,并在此基础上设立项目组性质的办公室,由专职的办公室主任协调专门团队来进行实务性的筹备工作。
这样,第十五届「全运会」,就不但是开创了跨越省级行政区域更是实行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制度的行政区域联合举办的历史先河,而且也是首次将三个不同的全国性运动会「捆绑」在一起「同时同地」举办。而在过去,虽然是「同地」,但却不是「同时」,而是在「全运会」闭幕后相隔一段短时间才接续举行残运会和特奥会,因而会有两个开幕式和两个闭幕式,而现在则合并为一个开幕式和闭幕式。这样就可以贯彻「化最少的钱,办最大的赛事」的原则。
实际上,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及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粤港澳三地承办的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也是香港、澳门首次承办全国运动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丰富「一国两制」实践,促进三地交往、交流和交融,推动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使港澳从国家发展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也有利于规则有效衔接、要素便利流通,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在体育方面的改革创新务实举措,促进人员流、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便捷流动,积极为大湾区一体化进程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与此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扩大体育休闲和文化旅游消费,吸引内地和港澳市民「双向奔赴」「跨城消费」,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尤其是在澳门方面,有利于促进澳门建设「体育之城」,及促进澳门更好地落实《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2024—2028年)》中,有关「旅游+体育」尤其是体育产业的项目。
将三个大型运动会「捆绑」起来举行,可能会促使十五届「全运会」及其附加的两个大型赛事成为我国运动会历史上的第一届「碳中和赛事」。本来,「十五运」就已经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原则,承办比赛的场馆中约就曾说现有场馆,可以说是近几届以来新建场馆最少的一届全运会,有效降低了办赛成本,实现了节俭办赛。而在将残运会和特奥运加入全运会「同时同地」举办之后,就等于是用相等于或略多于一个同等大型赛事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举办三个大型赛事,实现「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贯彻「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
在澳门赛区来说,由于澳门只是承办「全运会」中的乒乓球、女子排球成年组、三人篮球、男子篮球十八岁以下的竞体比赛项目组,群众赛事活动中的空手道项目,及残奥羽毛球和特奥羽毛球两个项目,「小菜一碟」,因而只需动用现有的塔石体育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即可,而无需兴建新的场馆。其实,这几个场馆,当年就是为了承办东亚运、葡语运和亚洲室内运而兴建。当然,仍需根据赛事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整修及增置设备。而在世界各地或内地,也是为了迎接在当地承办的国际性或洲际性甚至全国性的大型运动会,而大兴土木,或反过来是为了促进当地的基础建设而争取举办这些大型运动项目。
不过,也正是从澳门赛区只是承办「全运会」的四个竞赛项目与一个群众项目,及全国残特奥会两个比赛项目来看,可能会让人感到,由粤港澳三个省级行政区域来联合举办这三大全国性运动项目,对澳门来说只是「徒有虚名」。实际上,不但是开闭幕式都是由广东省「独揽」,而且在「十五运」中的三十四个大项四百零一个小项,群众赛事活动设二十三个大项一百六十六个小项,广东将将承办其中绝大多数项目比赛,而澳门则只有共五项。另外,在残特奥会赛事安排方面,广东将承办三十四个大项,包括田径、射击、赛艇、皮划艇、坐式排球、盲人门球、篮球(轮椅)、足球(聋人)、乒乓球、旱地冰壶、越野滑轮、游泳、自行车(场地、公路)、射箭、马拉松、飞镖、羽毛球、网球、象棋、围棋、跆拳道、跳绳、举重、轮滑、滚球、盲人柔道、铁人三项、三人制聋人篮球、五人制聋人足球等,澳门则只是承办残奥羽毛球和特奥羽毛球两个项目。
即使只是广东赛区属下的地级市的珠海分赛区,也承办了「十五运」的田径(竞走)、自由车(公路)、网球等三大项目,其「含金量」也比作为联合举办单位之一的澳门赛区的桌球、三对三篮球、五人篮球、排球等项目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