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不要户口本了,真能扼制天价彩礼?

结婚不用户口本能缓解天价彩礼现象?在我们研究以后发现,可能还真可以。日前,民政部起草的《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热度最高的讨论是,结婚和离婚登记都不再需要户口本,有身份证就行,还取消了对登记的地域管辖规定。

这带来的最直接效果就是,进一步保障了个人的婚姻自由。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户口本保存在父母手中,这赋予家庭对婚姻的部分话语权。不需要户口本,也不需要在户口属地登记,等于是赋予了婚姻男女双方从信息和空间上,完全隔绝家庭影响的可操作性。

那么在女方个人不要求天价彩礼,但女方家庭要求天价彩礼的情况下,新的条例就赋予了其个人脱离家庭极端影响的选项。注意,这种场景需要满足一些条件才会出现。第一个条件是,女方家庭不顾男方家庭的实际支付能力,而提出了天价彩礼。其次是,女方在经济决策中是理性的,不能自己提出天价彩礼。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天价彩礼,才可能通过“不用户口本仅用身份证登记婚姻”,这个方法来缓解。

这个时候可能有朋友就要说了,怎么可能有女方能够拒绝天价彩礼呢?你以为女方要天价彩礼都是父母的要求吗?首先,的确有这样的案例。其次,从博弈的角度讲,形成女方最大收益模式的方式,恰恰是不要求超出男方支付能力的彩礼。

现代社会男女双方的婚姻,很大程度上依然停留在经济结盟的层面,甚至可以称之为一种财产经营行为。在中国这个男性平均收入高于女性的社会中,女性成功结婚便获得了个人财产增加的极大可能性。当然有失败的婚姻导致个人经济破产的情况,这很正常,做生意没有稳赚不赔的。重点是,经济结盟能让男女双方同时获益,女方如果要求过高的彩礼,导致男方结婚意愿消失,那么就是双输的局面。

因此对理性的女方来说,收益最大的方案是,索取在男方支付范围内的彩礼。

必须要强调,我个人并不支持彩礼,从男方的视角来说,在博弈的过程中最符合我们男方个人利益的方案,肯定是在满足女方心理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出钱。而从更具道德和正义的角度讲,彩礼是纯粹的婚姻遭资本主义市场商品化后的异常产物,其本质上应该彻底消灭。但这需要通过终结资本主义的方式,才能够达成。

共产党宣言早在1848年就把资本主义婚姻是什么写明白了,“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更难听的话我就不说了,大家不妨研究下原文是怎么形容资产阶级公妻制的。

也就是说,彩礼是无法通过不用户口本登记来避免的,政策只提供给了男女个人在特定情况下规避天价彩礼的可操作性。

我们男性同胞要接受一点,如果想要结婚,那么就不得不经历彩礼的博弈,中国结婚适龄人口男比女多是现状,在这个市场里我们的议价权是天然削弱过的。

存在即合理是纯粹胡扯,但彩礼这玩意为什么会存在,我们还是要看明白的。如果结婚是纯粹的家庭结盟关系,那么天价彩礼可能性则较低,因为理性的经济选择是经济互补。但如果结婚的结果是女方完全离开原生家庭,那么就更倾向于双方家庭的零和博弈逻辑,彩礼是一种女方家庭丧失劳动力的补偿。

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从农业转向非农就业,也会提高劳动价值(经济术语上的“价值”),这自然会促使婚姻要价提高。

此外,彩礼还具有一种功能性,那便是提供信息,许多女方认为,男方个人的收入信息不足以提供所有的所需信息,因此希望通过彩礼来获得信息上的补足。这就是为什么有女方会说,重要的不是多少钱,而是男方的态度。这话我不置可否,付了彩礼就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吗?这可难说,但现实就是这么个现实。

同时在“上嫁下娶”的社会规训下,底层男性和所谓的“高质量女性”,就成为了结婚率最低的群体。而且只要中国经济还不错,个人收入能够维持优渥的生活,那么结婚意愿也会下降。结合这两个问题看,结婚率低和不生孩子的问题,显然无法通过新的婚姻登记条例解决。

总之,户口本降彩礼的作用体现在打破跨代博弈,让结婚男女个人能够掌握更多的彩礼的议价权,减少来自于上一辈的干扰。女方将能够更具理性地审视高彩礼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影响,从而做出更符合个人利益,而非上一辈人利益的选择。也就是说,婚姻将从两个家庭的事情,在更大程度上变成两个人的事情。

全部专栏